说起上海青帮,大家一定会想到杜月笙。杜月笙为人比较正直,为了朋友两肋插刀,最终成为上海滩响当当的人物。杜月笙的妻子众多,感情生活丰富多彩。他的儿子也很多,但是他却最喜欢自己的小儿子杜维善。杜维善也用一生在践行父亲的遗言,争取为国家发展做贡献,后来无偿捐献给国家380枚古币。
杜维善的父亲杜月笙
1933年的时候,杜维善出生在上海,他的父亲就是上海响当当的人物杜月笙,他的母亲是杜月笙非常喜爱的小妾姚玉兰。1888年的时候,杜月笙出生在今天的上海浦东地区。由于身体原因,他的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杜月笙只好跟着舅舅一起长大。
为了尽早地养活自己,在14岁的时候,杜月笙就离开了舅舅的家,一个人在上海打拼。杜月笙的性格特别好,善于与各种人交朋友,而且他的情商也比较高,经常替朋友出头,后来成为了青帮头目陈世昌的小跟班。
在1925年的时候,由于陈世昌的原因,他认识了很多法国商人,还帮助法国商人走私鸦片,获得了巨额的利润。此时的北洋军阀正在混战,被迫下台的黎元洪一个人逃到了上海。杜月笙并没有落井下石,而是优待黎元洪,还给他提供复出资金。
后来黎元洪重新掌握了政权,非常感激杜月笙对自己的所作所为。于是杜月笙的社会地位越来越高,也成为了很多政治家想要拉拢的对象。1927年的时候,老蒋掌握了国民党的军权,并且发动了四一二事件,大量的杀害共产党人。
杜月笙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帮助老蒋杀害了很多共产党人,比如说上海工人运动的领袖汪寿华。所以当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以后,杜月笙深得老蒋的喜爱,他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也越来越高,成为了上海滩说一不二的人物。
杜月笙的感情生活很丰富,已经娶了两位妻子了,但是当他见到姚玉兰的时候,内心又一次掀起了波澜,为了获得姚玉兰的倾心,他甚至答应结婚以后不回到自己的府中生活,陪着姚玉兰在外面生活。
结婚以后,两人非常的恩爱,很快就生下了爱情的结晶杜维善。杜月笙非常喜爱姚玉兰,也就非常喜欢杜维善。从小就陪伴在他的身边,告诉他很多做人的道理,也教他怎样做一名优秀的商人,总而言之,杜月笙就是想把杜维善培养成下一任接班人。
杜维善十多年的台湾生涯
在抗日战争时期,杜月笙还成立了救助会,当淞沪会战爆发的时候,他动用了全部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调来了很多先进的军运物资,为淞沪会战可以持续三个月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由于老蒋代表着大资产阶级大地主的利益,杜月笙也就支持老蒋的统治。在解放战争的后期,由于战场上的失败,南京国民政府面临着很严峻的财政危机。杜月笙给老蒋提意见,要用政府的名义发行金圆券。
大量的金圆券被印发,虽然暂时解决了财政危机,但是滥发纸币导致了通货膨胀,物价飞涨,百姓生活苦不堪言,最终加速了南京国民政府的垮台。1949年的时候,老蒋希望把杜月笙带到台湾生活,我党也希望杜月笙继续留在上海。
杜月笙是一个老油条,知道各种政治规则,为了不驳回两党的面子,杜月笙带领自己全家老小去香港生活了。杜月笙做梦也不会想到自己会成为逃跑者,所以每天郁郁寡欢,没有任何的激情,在1951年的时候,因病去世了。
此时的杜维善还很小,只是沉浸在失去父亲的悲痛中。杜月笙生前就有安排,曾经告诉自己的爱妾姚玉兰,在自己去世以后,就带着自己的儿子去台湾投奔老蒋。凭着自己和老蒋的关系,老蒋也不会亏待你们的。
去到台湾以后,由于早些年积累下的财富,杜维善母子过得还算富裕,不需要为生活奔波。但是杜维善始终无法忘记父亲的教诲,一心想要为国家做贡献。但此时海峡两岸之间的关系还很僵硬,杜维善只能痴痴地望着大陆,等待着回去的机会。这一等待就是十多年。
无偿捐献给国家380枚古币
1979年1月1日,人民日报上发表了社论《告台湾同胞书》,必宣告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海峡两岸迎来了新发展,为了响应大陆号召,杜维善立马从台湾回到了自己的老家上海,见到了心心念念的故乡。
此时国家正在进行改革开放,很多外国人都来到我国投资设厂,很多萨珊贵族也来到了我国。由于萨珊王朝发生政变,很多贵族被迫流亡到了中国,他们用萨珊古币买中国货物,萨珊古币正式进入流通市场。
萨珊古币非常的昂贵,而且数量特别的稀少。根据史料的记载,上海博物馆在开馆的时候希望向萨珊王朝借三枚古币,可最后却只借来一枚。为了收藏更多的古币,杜维善把自己在上海的房子卖掉了。
经过多年的努力,杜维善一共积累了380枚古币。根据市场专家的估计,这380枚古币值18亿。很多人都认为,杜维善肯定会开一个私人博物馆,把花出去的钱都赚回来。
但是杜维善却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那就是无偿把这些古币捐给政府,并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领略到古币的风采,也能够通过古币来了解萨珊王朝。
小结
按照固定思维来讲,作为杜月笙的小儿子,杜维善也应该像自己的父亲一样成为响当当的青帮头目,无视各种法律法规。
但是杜维善却是十足的爱国者,他用一生在践行父亲的遗言,一直希望以自己的微薄之力为国家做贡献。当380枚古币捐给政府的时候,杜维善光辉的形象一下子就树立了起来,他和自己的父亲一样,都是受人尊敬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