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一名游客在临沧市临翔区碗窑村挑选茶杯。这个特色旅游村陶瓷烧制有近300年历史,截至目前,该区碗窑村共90余户人家从事陶瓷产业。近年来,陶艺师不断丰富产品元素,将民族文化、山水风情等融入作品中,经过匠心制作高温羽化而成的茶具、花瓶、餐具以古朴的色泽吸引了一大批年轻的消费者。
碗窑村位于临沧市临翔区博尚镇西北7公里处,勐托公路南北穿村而过,自古以来就是交通便利的好地方,汇集了汉族、傣族、拉祜族等各民族的传统文化,而碗窑村最为大众熟知的还是它传承了两百多年的制陶历史,由此衍生出的陶文化是碗窑村独一无二的人文魅力所在。在这里可以进行村寨观光、制陶体验、少数民族风情参观等旅游项目体验。
碗窑村被誉为“中国碗窑土陶文化之乡”,这里的高岭土品位和储量居全亚洲第一。2019年建成临沧第一瓷文化综合主题园——“七彩陶瓷主题文化园”。景区已经建成模拟龙窑、精品展厅、模拟馒头窑、高岭土开采景观窑、泰窑一号、拉祜小屋等景点。游客在这里不仅能观赏到国内外工艺美术大师的作品,还可以了解一件瓷器从高岭土的开采、炼泥、拉坯、修坯、绘画、烧制到诞生的全过程。
七彩陶瓷文化主题园结合碗窑村的传统土陶制作技艺,突出“世界佤乡,天下茶仓,恒春之都,大美临沧”的鲜明主题,重点打造“临沧七彩瓷”“白陶”等特色产品,旨在打造云南临沧文化陶瓷品牌,更好地将碗窑村的陶瓷带出临沧、带向世界。
碗窑村制陶历史极其久远,据当地文化所考证得知,碗窑村的制陶史可以追溯至明朝时期,当时村里就开始有村民制作一些简单的陶器制品以自用,而最早的龙窑则始建于清乾隆元年(1736年),这象征着碗窑村的制陶技艺逐渐得到村子以外的人们的认可,村子里开始有了较大规模的制陶碗窑村的龙窑造型独特,实用性强,有较大的规模,一般一个龙窑会分为十余个窑仓,烧制陶器时,人们会统一将塑好形的陶坯装满窑仓,用松柴做燃料,由底仓到尾仓逐层点火,从点火到冷却三至五天即可出窑。
碗窑村的龙窑拥有较为悠久的历史,也具有实用性,整个村子现有龙窑15条,其中有9条为文物保护单位,包括文物保护单位在内的这15条龙窑目前仍在使用中,这些龙窑为研究临翔区的土陶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研究价值。
据当地传说,清朝乾隆年间,人们烧制的陶器主要分为盛饭菜的碗和腌制咸菜的坛罐,因此人们把这里称为碗窑村,村名来源于当时人们养家糊口的手艺,到现在已经成为在邻近的普洱、德宏、保山,甚至缅甸、越南等国家和地区有一定知名度的陶器之乡,因为产品制作细腻、质量上乘,一直以来颇受消费者青睐。
2005年,碗窑村被公布为临沧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21年,被评为云南省旅游名村、“第十一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2023年,入选云南省最美乡愁旅游地。
目前,碗窑村内仍保留着大量的文化遗产,除了龙窑、民国民居、传统民居建筑群外,还有众多特色古文化遗址,包括古井、古桥、古河道、古门头、古树、古树群等,是不可复制的旅游资源。
来源:民族时报
作者:民族时报全媒体记者高燕 文/图
编辑:方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