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上午,由广州美术学院主办,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承办的“学院品格——2025年全国高等艺术院校花鸟画教学研究展”,在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美术馆开幕。
在二十世纪中国画的发展与现代化转型进程中,花鸟画是极为重要的有机构成之一。百年前,岭南先贤突破了传统花鸟画借物咏志、自抒心怀的格局,以宋元传统结合现代绘画,通过猛禽巨兽题材呼唤革命精神。徐悲鸿先生的笔下,亦不乏以雄狮奔马象征吾国吾民之作。中国画笔墨趣味的大众化与现代化,则通过白石老人的草间生活得以呈现。诸此等等美术史上的案例,都说明花鸟画在中国画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与民族文化、时代精神的紧密关联。亦因如此,在现代美术教育体系中,花鸟画作为一个历史悠久、体系完备且培养了大量优秀艺术家的重要学科,在今日依然焕发出强烈的生命力。

赵斌《故园》
本次展览邀请了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天津美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湖北美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上海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山东艺术学院、广西艺术学院、云南艺术学院、吉林艺术学院、安徽艺术学院、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等17所全国艺术类院校,共展出193位师生的270多件花鸟画作品,兼具创作、写生、教师课徒稿及各院校花鸟画教学课程安排。
值得一提的是,展览尤为注重“学院品格”的学术内涵,即高等院校作为创作与教学主体,其所承载的学术规范性与前沿探索性。在内容组织上,展览不仅展示当下活跃在一线的教师作品、优秀学生作品,还通过教学文献、大师经典与课徒稿等多方位的素材,揭示花鸟画教学百年来的历史脉络,以及从技法传授到理念生成的现代转型。

侯薇薇《满庭芳》
广州美术学院副院长蔡拥华表示,本次交流展汇聚了全国高等艺术院校领域教师们的精心之作,及各个院校精品课程展陈,不同校际作品风格多样、意韵纷呈,既是中国花鸟画艺术探索的生动对话,又是对教学成果的集中呈现和交流互鉴。期待通过此次艺术交流平台,共赏草木、芙蓉,共探笔墨技艺、时代新声。
知名画家方楚雄教授谈到,此次展览在传统的法度别开生面,在时代的语境下格物致知,赋予花鸟画时代精神与新的生命力。希望此次活动能真正成为一次有温度、有深度、有学术成效的学术盛宴。
知名画家于光华先生表示,全国高等艺术院校花鸟画教学展已经举办到第六届,学院品格的核心在于提供广阔的学术视野与严谨的治学态度,既不能在传统面前迷失方向,也不能为新潮所裹挟。教育学的实践中,在笔墨技法之外,深刻理解中国画的人文关怀、时代背景下的学术品质和文化自觉,使花鸟画教学在当代语境中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彩,对中国花鸟画的发展和教学增添新的回答和成果。

林蓝《喜悦》
11月28日下午,“学院品格——2025年全国高等艺术院校花鸟画教学研究展”学术研讨会在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美术馆多功能厅召开。研讨会由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院长许敦平和广西艺术学院中国画学院院长李永强主持。谢青、阴澍雨、刘海勇、周午生、陈林、许晓彬、焦永峰、熊明非、金纳、何振华、周凯达、满江红、王帅、姜巍、庄程恒、杨振凯、王龙辉、贾田雪先后发言,围绕各院校花鸟画教学等相关问题展开深入研讨交流。
本次展览将持续至12月14日,同步展览“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院藏花鸟画课徒作品展”正在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校区E栋6楼岭南中国画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展出。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许晓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