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全国各地都在降温,大家身体还好吗?
前几天,疾控中心发布提示,今年的流感九成都是甲型H3N2新型毒株,严重的话会导致呼吸衰竭!

所以大家如果有发热、咽喉痛等症状,千万不要当成普通感冒硬抗,一定要尽快就医。
提起病毒,经历了口罩时期,大家对它的认知一定比从前更加深刻。

然而,你知道吗?虽然我们对这些全然不同的生命形式避之不及,但它们才是地球真正的统治者!
它们从数量上就是压倒性的:每1克土壤中就有1亿个微生物,数量超过全球人口总和。

我们人类自身就是“行走的菌群集合体”,比如人体肠道中就存在着 1000 亿个大肠杆菌,没有它们帮助合成关键维生素,我们可能几个月就挂了。

另外,微生物才是真正的生存王者,而且拥有仿佛来自科幻电影的生存本领。
比如大家还记得三体人独特的生存技能——脱水吗?

刘慈欣的灵感可能就来自被称为“地表最强生物”的水熊虫。
这种生物在遭遇极端环境时会让身体脱水,停止新陈代谢,陷入假死状态,一旦遇到水就可以复活。

德国科学家拉姆曾把水熊虫分别放在150℃的高温和零下200℃的低温中,都没能杀死它。更离谱的是,就连原子弹的辐射都伤害不了它!

微生物更加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它们没有大脑,却能“思考”!
之前科学家就发现一种奇异的现象,有些老鼠竟然会上赶着靠近猫!后来才发现,原来这些老鼠感染了一种叫弓形虫的微生物。

它们会操纵老鼠,引诱猫吃掉自己,达到传播的目的。
这像不像电影《我是传奇》里的那种病毒?人类一旦感染病毒,就会被控制,变成行尸走肉。

说了这么多,大家可能觉得微生物很可怕,但其实它们之中也有人类的朋友。
比如被称为“二十世纪最伟大发现”的青霉素,就来自青霉菌这种微生物。

在人类发现青霉素之前,那可真是细菌的“黄金时代”,一个微小的伤口,就可能因为细菌感染成为死亡判决书。
幸运的是,英国科学家弗莱明无意间发现,青霉菌能够杀死细菌,后来人们从中提取出了青霉素,拯救了数以亿计人类的生命。

微生物不仅神奇,它们的结构也非常奇妙,有些像花朵,有些像星星,缤纷多彩。

讲到这里,或许有朋友会感到好奇:微生物们是如何生活的呢?
其实微生物和我们一样,也需要吃饭、活动、繁殖,保护自己,只是方式超乎我们的想象。

如果你想要深入了解微观生命世界,那么强烈推荐DK出版社的重磅新作《DK微观生命的奥秘》!

《DK微观生命的奥秘》
英国DK出版社 / 编著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有书至美
2025年10月 / 出版
这里所讲的微观生命,是那些我们肉眼看不到,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的微小的生命。
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原生动物等200多种微生物,书里还会展示宏观动物的微观细节,比如昆虫的口器、人体细胞、植物种子等。

通过八大章节,为我们讲述微生物是如何生存的,包括它们吃什么,如何感知世界,如何移动,如何保护自己,如何繁衍后代,如何成长,如何适应环境。

读完以后,我们收获的不再是碎片化知识,而是真正理解了微观生命是如何运作的。
最难得的是,书里有1000多张高清图片。这些图片全部由电子显微镜拍摄而成,把微生物放大1000倍,甚至100万倍给我们看。

不论是微生物的身体结构,还是它们身上的纤毛、圆溜溜的眼睛,甚至内部构造都能看得一清二楚!

这些需要昂贵科学设备拍摄的图片,也只有汇集了顶尖科学家的英国老牌科普出版社DK能够提供了。相比之下,市面上的很多同类书都采用手绘插图,很多细节都失真了。

DK出版社还有一个大招,就是清晰易懂的讲解体系。
你会发现书里没有大段文字,而是通过大量案例、图表、图像、图注来讲解知识点,非常清晰、直观。

所以无论有没有生物学基础,无论大人还是孩子,都能轻松读懂这本书。

如果你觉得这些内容不够过瘾,书里还有“特别关注”专栏,详细介绍了草履虫、水熊虫、新冠病毒、青霉菌等十大“明星物种”。
你会发现,微生物与人类世界的紧密关联,还会了解许多生命科学领域的前沿知识。

下面我们就来展开讲讲这本书,进入微观生命的世界。
1
近200种微观生物大公开
走进一个奇妙又陌生的微观世界
这个世界上有超过120万种生命,其中大多数都属于微观世界。

它们形态各异,有的像花朵,有的像水母,有的像一艘小船,还有些像外星怪兽。

看似陌生,但它们其实就生活在我们身边,甚至我们的身体里。
比如,我们经常在饮料广告中听到“益生菌”这个词,它不是指某种细菌,而是指那些生活在肠道中、对人体有益的一类微生物。

链球菌、杆菌、双歧杆菌、乳酸菌等,都属于益生菌,它们能够帮助我们消化食物,还会跟有害细菌争夺营养,抑制有害细菌的生长。

我们的肠道里还住着约1000 亿个大肠杆菌,这是一种毁誉参半的细菌。
它们通过代谢产生一种叫“甲基萘醌”的物质,也就是维生素K2,这是人体维持血液凝固系统正常运作、保障骨骼健康的关键成分。

但也有些毒性强的菌株偶尔会引起严重的,甚至可能致命的食物中毒。
我们身边的菜地、池塘也是微生物的乐园。
比如,许多豆科植物根部都住着根瘤菌,它们与植物演化出了一种互利共生的关系:

根瘤菌把大气中的氮转化为含氮化合物,提供给植物生产养分,植物则用光合作用中生成的糖作为回报。

生活在池塘中的微生物主要分为藻类和原生动物。
比如“盖虫”就是一种生活在泥泞的池塘底部的单细胞原生动物。
它的细胞是花瓶状的,上面还有一簇刷子一样的纤毛,这些纤毛可以把食物颗粒送入充当嘴巴的细胞腔。

而绿藻、硅藻、鼓藻等藻类和植物类似,都是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光能,制造糖分和其他有机物。

把尺度放大一些,池塘里还有蠕虫、甲壳类动物和螨虫这样的微型生物,以及青蛙、鱼等大型动物,它们组成了一个非凡的食物网络。

砂砾和土壤之中也有各种各样的微生物,比如弹尾虫、线虫、须虾等,它们很多都以堆积在沙子和土壤中的碎屑为食。

除了我们身边的微生物邻居,书中还展示了很多微型生物的细节。
比如各种昆虫的口器,也就是嘴巴。我们可以看到小 红蛱蝶的喙就像一根长长的“吸管”,用的时候伸直,不用的时候就卷起来。

一些通过咀嚼进食的昆虫,通常长有一对锋利的上颚,以便进行切咬,比如蚂蚁的口器。

由此可见,从我们身体的内部,到脚下的泥土、池塘的水滴,微观生命无处不在。
读完这本书,我们会发现一个与宏观世界同样复杂、精密且充满活力的平行宇宙,从而打开看待世界的全新视角。
2
八大生命功能全解析
看懂微观生命如何生存与活动
刚才我们认识了微观生命王国的一些居民,现在我们来看看它们是如何生活的。
这本书通过8个章节,分别介绍了微观生命的八大生命功能。

①获取营养:微生物吃什么?怎么吃?
微生物可以通过吸收能量、互利共生、损害宿主、捕食、饮用汁液等方式获取营养。
比较特殊的一种微生物是扁裸藻,它们既能像植物那样通过晒太阳制造养分,也可以像动物那样从周围环境中获取营养。

②能量供应:如何把食物变能量?
针对这个问题,微生物各有高招。比如土壤中的食酸菌会收集溶解的铁,并利用硝酸盐将其转化为铁锈,在这个过程中产生可用的能量。

③感知与反应:微生物如何感知外部外界?
如果你以为微生物们看不到也听不到,那就大错特错了!其实它们感知世界的方式酷炫极了:
有的用复眼观察世界,有的用触角探测环境,有的用口器感知味道,还有的用色素改变颜色……

比如锥形梨甲藻,它们受到水流刺激就会发出幽蓝的生物光,当与其他发光的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时,有时会使近海水域发光,提别多梦幻了!

④运动方式:如何移动?
在这个世界,出行方式没有最怪,只有更怪,比如靠纤毛推动、靠改变形状移动、靠毛发游泳,靠附肢滑行……

比如球栉水母靠着一排排像梳子一样的纤毛,可以在水中优雅地游动。

⑤支撑与防护:如何保护自己?
有些微生物给自己打造了坚硬的微型外壳,有些通过角质层来防水,有些通过拟态来保护自己,还有些长出了有毒的刺……

比如有孔虫就使用海水中的钙给自己建造了石灰质外壳,上面还留出了获取食物的孔。
⑥繁殖方式:怎样繁衍后代?
生命的延续在这里被演绎出无数版本:自我复制、有性繁殖、无性繁殖、散播孢子等。

像是托马微星鼓藻,就采用了一种最简单粗暴的无性繁殖方式:直接一分为二。

⑦生长与变化:从幼体到成体
书里用清晰的影像带我们见证生命的变化,往往会经历细胞分裂、胚胎发育、虫卵孵化等过程,生命周期也有长有短。
比如心形海胆,它们的成长会经历形态的改变,5天大的幼体叫作“长腕幼虫”,需要经过24天才能完成蜕变。

有一种微生物以生命短暂闻名,那就是蜉蝣。
但其实蜉蝣能以幼体的形式存活数年,一旦发育为会飞的成虫,它们就会在几个小时内成群交配和播卵,然后死去。

⑧生活环境与互动:微观生命如何与环境共存?
最后,你会惊叹于微生物顽强的生命力。从我们身边到地球的极端角落,都有它们的踪影。
像是强烈炽热球菌,它们淡定地生活在海底热泉与冰冷海水的交界处,在冰与火的淬炼中绽放生命。

3
六大板块清晰讲解
大人小孩都能轻松读懂
翻开这本书,第一感觉就是:简洁、清晰!
它没有用复杂难懂的术语来“为难”我们,而是把庞大的微生物知识,巧妙地梳理成了六大清晰板块。

翻开任何一页,我们都不会只看到大段的文字。首先,“知识概览”会帮我们迅速抓住核心内容,心里先有个谱。

接着,“实例解析”用一个个真实有趣的微生物案例,把抽象的科学概念变得具体又生动,仿佛在听一个又一个微观世界的小故事。

书里大量“信息图表”能把复杂的知识变成一眼就能看懂的示意图。
比如,这张图就演示了好望角茅膏菜如何通过叶片来捕捉昆虫的。

这张图展现了病毒如何入侵细胞,利用细胞进行自我复制,最终杀死细胞的。

这张图展示了神经元之间是如何通过化学神经递质进行交流的。

这张图展示了海洋浮游生物的组成,并且呈漏斗状,表示体型逐次递减。

而整本书最令人惊叹的,无疑是那些顶级的“高清图像”,它们将肉眼无法触及的微观世界,无比清晰地呈现在我们眼前,每一幅都充满震撼的细节。


“图文详解”还会贴心地为我们讲解图像中的每一个关键部分,确保我们不会错过任何一点精妙的细节。

最后还总结了文中提到的术语,就像一个生物学小词典,把我们初中高中阶段必学的生物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了解释。
这套“组合拳”打下来,无论大人还是孩子,都能轻松读懂这本书。
4
十大明星物种深度解读
掌握前沿生命科学知识
书里还特别设置了“特别关注”版块,深度解读那些科学界备受关注的“明星物种”。
比如中学课本里的老朋友草履虫,为啥它仅由一个细胞组成,却可以快速移动呢?

这是因为它身上长着一层纤毛,能够变硬并快速向下抽打,从而推动水流向前移动。
还有大名鼎鼎的水熊虫,只要遇到不适合生存的环境,它们就会把腿收回、排出水分,分泌出坚硬外套,让自己转变为假死状态。

冠状病毒大家想必也不陌生。它们一旦进入细胞,就会劫持细胞的遗传装置,迫使细胞大量复制自己,最终杀死细胞。

还有人类的宿敌——蚊子。你知道它们的构造有多精巧吗?
雌蚊子会通过触须来探测气味和热量,一旦找到合适的宿主,蚊子就会用注射器一样的喙刺穿宿主的皮肤,将唾液注入伤口。

唾液中的抗凝剂与血液混合,可以防止血液凝固,让血液自由流动。
在它吸血时,还会把多余的液体排出体外,为肠道提供更多的空间来容纳源源不断的血液。

除了这些,我们还会在书里读到:大肠杆菌究竟是敌是友、仰蝽如何自制“氧气瓶”在水下呼吸、没有蜜蜂的地球会怎样、每个人身上有多少线虫等有趣的话题。

既有生物课本中的必学知识,也有生命科学领域的前沿发现,告诉我们微观生命与人类世界的联系是多么的紧密。
5
1000+高清图片全收录
微观世界一目了然
大家会不会好奇,书中这些高清图片是如何拍摄的呢?
这个过程非常复杂,就拿伊眼灰蝶幼虫的显微照片来说,为了书中的图像,科学家需要将幼虫脱水,制成标本,并在标本上喷涂金属,以使电子散射到摄影底板上。

固定波长的电子束产生出单色的图像,后期再添加上伪彩,本书中的所有电子显微照片就是这样拍摄出来的。

如果不是汇集了全球顶尖科学家和大量学术资源的英国DK出版社,一般创作团队真的难以做不到。

书中的每张图片还标注了放大的倍数,从几十倍、几百倍、几千倍,甚至到几十万倍,每张图片都很有视觉冲击力。

使我们能够清晰看到微观生命的体态特征、内部构造。当与它们圆溜溜的小眼睛对视时,甚至会觉得它们有点可爱。

书里还有树状图、结构图、过程图、曲线图、切面图等8类清晰易懂的信息图表,把生物学知识转变为清晰易懂的视觉语言。

对于孩子来说,阅读这样的图表也可以锻炼逻辑思维能力。

在装帧方面,这本书也做到的极致。8开超大开本,带来前所未有的震撼阅读体验。
内文选用专业艺术纸,色彩还原度高,将书中珍贵的高清图片完美呈现出来。

优秀的科普作品,往往能够满足家庭所有成员的阅读兴趣,所以这本书特别采用双重锁线装订,十分坚固耐烦,能够陪伴孩子一起成长。

最后,我们再来简单介绍下作者团队。他们由动物学家、海洋生物顾问,以及三位拥有自然科学专业背景的科普作家组成。
确保内容既有科学的严谨性,又生动有趣,可读性强,适合大众读者。

不仅如此,DK出版社还请来了三位著名科学家做审读,分别是利物浦大学教授、海洋学家、开放大学自然科学专业讲师,确保知识点准确无误。

上一篇:企鹅的11月新书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