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器,作为中华文脉的物质载体,在明清两代迎来艺术巅峰,方寸器宇间藏千年文脉。
文人的参与为玉器设计、制作注入了灵魂。他们将书画意境融入玉雕,使器物兼具观赏性与文人情怀——如子冈牌,以陆子冈为代表的匠人在方寸玉牌上雕刻诗文书画,一面山水写意,一面篆书题跋,将“诗书画印”四美合一,开创玉雕“文人化”先河。此外,明清两代玉器常承载吉祥寓意,如蝙蝠纹象征“福”、鹿纹寓意“禄”,这类题材通过简洁造型传递美好愿望。
清代玉雕工艺达到历史顶峰,尤其康乾盛世时期,国力强盛推动玉器制作走向极致。清宫造办处汇集全国顶尖匠人,宫廷玉器多彰显皇权威严与吉祥愿景,不惜工本。
此次碧纱窗专场玉器专题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甄选了出版物《形神兼备——山水堂藏玉II》中的部分精品,二是名家递藏的宫廷官造赏器,为大家带来一场“温文尔雅、君子似玉”的视觉盛宴,敬请期待!

希望对藏友有所帮助或者引起你的一些小兴趣。少走弯路,关于民间藏品的出手想必藏友们都会有疑问和顾虑,但是还是要尊重藏品的客观事实,实事求是,以诚相待!你的一份认可才是最重要的。

讲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求真务实》
国内一线拍行送拍(嘉德,保利,翰海,中贸圣佳,古天一,大羿,明石,华辰,西泠印社,崇正,华艺国际,私下交易:全国国有文物商店交易会,博物馆推荐)香港拍卖:(苏富比,佳士得,香港保利,香港嘉德)藏品征集,(上方图片)详情咨询 叶老师
征集项目:近现代书画、古代书画、当代书画、油画雕塑、古董珍玩、紫砂艺术、铜炉佛像、瓷板画、印章、玉器、钱币、邮票等 (犀角,象牙,青铜器不征集)
收而不研者俗,藏而不鉴者傻,以藏学师者德,以藏悟心者美,以藏缘友者雅,以藏养藏者富!


lot 1597
清乾隆 白玉螭龙包袱瓶(带座)
高:17cm
估价:RMB 300,000 - 500,000

瓶身仿“包袱”造型,其上纹理细腻,似是织物褶皱自然流转,灵动逼真。颈部盘踞着一只螭龙,身形矫健,龙首微昂,龙爪卷曲,尽显威严灵动之态;瓶腹两侧还饰有兽首衔环元素,工艺精湛,细节处见真章。玉质洁白莹润,光泽柔和、螭龙象征祥瑞的文化内涵,于案头陈列,便有一股清雅贵气萦绕,尽显传统玉器的独特魅力与深厚底蕴。


lot 1599
清乾隆 白玉饕餮纹龙钮兽耳盖炉
长:16.5cm 高:12.8cm
估价:RMB 450,000 - 500,000

香炉取整块和田白玉精雕而成,取料豪奢。明曹昭《格古要论》云:“凡看器物,色白为上……白玉其色酥者最贵。”此炉即为典型,玉质细腻,光泽感强,局部略带黄沁。炉盖是整器画龙点睛之处,呈覆盆状,子母口相合,透雕一盘龙为钮,龙头呈正面,浓眉大眼,双角耸立,双耳贴脑,翘鼻,长须飘扬,龙身弯折虬曲,线条流畅,一气呵成,威严静穆。炉身平口,圆肩,鼓腹,口唇处光滑,整个器壁满工饰以浅浮雕饕餮纹,纹饰精美细腻,疏密有致,繁而不乱,雍容大气。肩出一对龙耳衔环,底承三肥短蹄足,根部皆圆雕兽首,雕工精湛,兽首拙朴有力,圆润中可见威武。整器器型深沉稳重,通身浅浮雕装饰效果极强,颇多参考古青铜器之处,繁缛中挥洒着轻灵,清秀中散发着庄重,古雅朴拙,具有宫廷制玉的风范,为清代乾隆时期玉雕珍品。


lot 1600
明 旧玉辟邪纸镇
长:9.8cm
估价:RMB 650,000 - 850,000


辟邪为中国古代最著名的瑞兽之一,始见于汉,一直延续至清代。此辟邪为白玉所雕,整体受黑色沁,沁色丝缕入里。辟邪身形悍猛,作扁伏爬行状,昂首前视,双目圆睁,张口露出锋利的牙齿。头顶有一独角,背生双翼,翅羽为平行状,翅端向上卷涡,长尾分叉卷曲。神韵十足,造型带有典型明代辟邪特征。


lot 1596
清中期 白玉桃形盒
宽:8cm
估价:RMB 180,000 - 250,000
此盒以和田白玉雕琢而成,通体葆光滢滢,整器摹桃实造型,造型圆中带尖,宛若一个半剖的桃实,不中绳墨规矩而愈显栩栩如生,上下起口相衔,咬合紧密,掏膛匀净,器壁甚薄,内壁打磨光洁细致,颇具工艺难度。盒盖上雕镂枝蔓,玉叶环绕,缠绕缱绻,如初落蒂,叶片舒展翻卷,叶脉分明,叶尖悬垂如水滴,巧妙雕出叶片之阴阳向背,飘逸灵动。空中浅浮雕一灵蝠,圆眼尖喙,振翅而飞,口衔万字纹钩蝴蝶结,寓意万事如意,甚是精彩生动。


lot 1598
清早期 白玉龙纹寿字觥
高:13.3cm
估价:RMB 360,000 - 460,000
此白玉觥以温润羊脂白玉雕琢而成,尽显皇家御用玉器的华贵典雅。器身仿古代青铜觥形制,觥首作兽面衔活环,灵动精巧;觥柄为龙形雕琢,龙首威严,龙身蜿蜒,与器身纹饰浑然一体。器身满布纹饰,上部凸雕“寿”字,周围衬以云纹,寓意福寿绵长;下部则雕琢缠枝花卉与祥瑞纹样,线条流畅,刻工精湛。玉质细腻莹润,白如凝脂,在光线下流转着柔和的光晕。


lot 1593
明末清初 青玉宝相花佛韵洞箫
长:45cm
估价:RMB 120,000 - 150,000
洞箫以温润青玉精雕而成,古雅清逸。箫身满饰宝相花纹饰,花瓣层叠,线条柔美,与诸佛相得益彰;或立或坐,尽显庄严雅致。光泽柔和,孔洞规整,甚是难得。


lot 1592
明 青玉螭龙璧
长:5.9cm,宽:4.4cm
估价:RMB 100,000 - 150,000
玉璧玉质色泽丰富,褐、青相间,如大自然在玉石上晕染的瑰丽画卷。璧身雕琢螭龙等神兽,它们或盘旋缠绕,或昂首盘踞,姿态灵动矫健。纹饰线条细腻流畅,既有螭龙的威严霸气,又有卷云纹的柔美飘逸,方寸之间尽显古代玉雕工艺的精湛技艺。


lot 1590
明 白玉双螭拱寿纹杯托
长:15.6cm 宽:11.7cm 厚:0.9cm
估价:RMB 100,000 - 150,000
备注:山水堂旧藏
出版:《形神兼备——山水堂藏玉Ⅱ》,第71页,图 069

《形神兼备——山水堂藏玉Ⅱ》,第71页,图 069
灰白玉质微青,器表沈蕴温润,造型典雅。椭圆形状,四边有倭角折沿,折沿饰一周卷草纹,中间内凹呈一平面,以阴刻线雕琢双螭衔草对望,中间拱一寿字纹。双螭基本造型相同,四方形头、圆眼、蒜头鼻、口衔一卷草、额头有纹、尖耳内卷、一束毛发向后飘荡,独角后伸;身躯矫健有力,以双阴刻线饰背脊纹,身侧饰竹节纹,肩部及臀部有二勾云纹及火焰纹,足关节处有涡旋云纹,趾掌握拳,长尾分叉外卷迭压于脚下。为典型明代玉雕螭纹之一。

lot 1571
清 白玉巧色济公戏虎挂件
高:4.8cm 宽:2.6cm 厚:1.8cm
估价:RMB 80,000 - 120,000
备注:山水堂旧藏
出版:《形神兼备——山水堂藏玉Ⅱ》,第115页,图 112

《形神兼备——山水堂藏玉Ⅱ》,第115页,图 112
玉质温润洁白,局部留有浅黄褐色玉皮,立体巧色雕琢济公戏虎佩。济公头戴高僧帽,面目丰腴,五官清秀,大耳贴脸、小鼻坚挺、嘴呈微笑状,一副欢欣得意样;身着宽衣长袍,曲身倾侧,衣褶纹理线条流畅,右手握长绳,左手持扇,脚呈曲膝状,其下有一虎,圆头、大眼、小耳、身躯壮硕,呈伏卧状,模样可爱逗趣,状似与济公嬉戏打闹,两者神情相互映衬,生动谐趣。本器雕琢技法精湛,细腻传神,打磨精细,神态逼真生动,喜悦祥和之情溢于言表,是为不可多得的佳品。
lot 1588

明 白玉龙纹带板
长:6.8cm 高:4.5cm 厚:0.9cm
估价:RMB 80,000 - 120,000
备注:山水堂旧藏
出版:《形神兼备——山水堂藏玉Ⅱ》,第68页,图 066

《形神兼备——山水堂藏玉Ⅱ》,第68页,图 066
白玉无瑕晶莹温润体呈长方形以花上压花双层透雕刻划。上层雕一行龙纹龙头宽额、大眼巨目、山行眉、如意鼻、鼻上有须上扬、张口嘶牙咧嘴、龙角细长、毛发向前冲、身躯细长、四肢肘关节处有涡旋纹肘后有毛、四爪呈风车状其卷云式长须尾乃明代特有风格之一;底下刻有太湖石和海涛文、点缀笔锭、犀角、金银币等实物其上有一颗火珠并有少许云纹;下层镂刻窗棂式锦字纹底为辅助不仅显现出立体的效果更可减少带板的重量。
明代龙纹早中晚期造型均有所不同有一说越早期龙身越粗壮越后期龙身越细长可依此看明代龙纹的年代。

lot 1567
清 白玉卧犬钮文镇
长:11.8cm 宽:1.9cm 高:2.8cm
估价:RMB 60,000 - 80,000
备注:山水堂旧藏
出版:《形神兼备——山水堂藏玉Ⅱ》,第93页,图 090

《形神兼备——山水堂藏玉Ⅱ》,第93页,图 090
此件以白玉雕琢,玉质温润莹白,器身呈长方素面形制,顶部雕卧犬钮:犬身蜷卧舒展,首微昂、嘴微张,双目圆睁显憨态,四肢收于腹下,鬃毛与肢爪以浅刻线细腻勾勒,线条柔婉却贴合犬类灵动姿态。

它是清代文房案头的实用器,借卧犬造型添案头生趣,兼具镇纸实用功能与玉质美感,为清代文房玉器中雅致的小品。

lot 1575
清 白玉墨床
长:7.9cm 宽:2.2cm 厚:2.0cm
估价:RMB 40,000 - 60,000
备注:山水堂旧藏
出版:《形神兼备——山水堂藏玉Ⅱ》,第126页,图 123

《形神兼备——山水堂藏玉Ⅱ》,第126页,图 123
墨床用料上乘,玉质白洁,长方形体。本体细长平直,素洁无纹,器呈长几形,两腿作顺向卷曲成回纹。此玉墨床作工流畅舒展,典雅高贵,给人气质天成的美感,打磨润泽,雕艺精湛,为典型的清代玉雕精品。清代是文房雅玩发展的鼎盛时期,墨床的制作材质,也从古铜、玉器,发展到紫檀、漆器、瓷器、象牙、兽角、琥珀、玛瑙等。墨床亦从单纯的承墨器具,发展到装饰、实用两相宜的艺术品。

lot 1583
明 白玉留皮巧色雕马上封猴带饰
长:5.5cm 高:4.0cm 厚:0.9cm
估价:RMB 40,000 - 80,000
备注:山水堂旧藏
出版:《形神兼备——山水堂藏玉Ⅱ》,第76页,图 074

《形神兼备——山水堂藏玉Ⅱ》,第76页,图 074
白玉质地莹润,局部留有黄褐色玉皮。片状镂刻巧色巧雕一匹白色的骏马,骏马呈回首状,低头似在嘶鸣,其背上站着一只黄褐色的猴子在驾驭骏马。马头椭圆形、菱形眼、以短阴刻线饰鼻孔、尖耳,双耳中有人字形鬃毛,马颊左侧刻有络头及衔,马身壮硕丰腴光素无纹,前肢一腿屈膝着地,一腿抬起,双后肢收于腹下,长尾曲摆于左后足上;瑞猴以黄褐色留皮巧色巧雕,猴头圆形、大圆眼、身体微曲,比例写实,以短阴刻线饰茸毛纹,猴子与骏马互动逗趣讨喜,雕琢细腻,生动写实。器背有两个凸出圆钮,故可知其带饰头。据传在马厩中养猴,让猴自由跳跃,马就不容易生病。又古时高官称为诸侯,且“侯”与“猴”谐音,马上封“猴”有即被封为侯爵位,亦有升官晋禄之意。据此,以“马上封侯(猴)”表现出即刻升腾官侯的冀望。

lot 1585
清 白玉嵌百宝多子纹如意尾
长:9.7cm 高:7.2cm 厚:1.6cm
估价:RMB 60,000 - 80,000
备注:山水堂旧藏
出版:《形神兼备——山水堂藏玉Ⅱ》,第98页,图 095

《形神兼备——山水堂藏玉Ⅱ》,第98页,图 095
白玉为质,温润细腻,如意尾呈斧头状。正面用碧玉、玛瑙、翡翠、珊瑚等质料,嵌成石榴花开状,旁有果实、绿叶作陪衬,一副簇锦攒花、枝繁叶茂的模样。本件器物先按嵌饰大小形状琢刻阴槽,再将嵌件黏固。石榴寓有多子、多福之意,故深受民间喜爱而广泛运用于装饰上。如意取之美名,表“吉祥如意”,是可供玩赏的吉祥器物。清代多见各种材质的如意,明代亦有但少见。康熙年间,如意成为皇宫里皇帝、后妃之玩物,宝座旁、寝殿中均摆有如意,以示吉祥、顺心。如意的品类有珐琅如意、木嵌镶如意、金如意、玉如意等等,其中又以玉如意最多。清代的皇帝、皇后用如意作为赏赐王公大臣之物,同时也为外国使节进贡朝廷的珍品之一,祝愿称心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