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来分享一本珂罗版印刷的老字帖,赵孟頫(款)沈东老传,全称《东林山回仙观沈东老传》,末尾款识为赵孟頫,小编感觉不太像赵书,至于是否为赵孟頫所书,小编后面会粗浅分析,也欢迎书友们指导斧正。然而不管怎么说,字给小编的感觉是非常不错的。

推荐赵孟頫几本经典作品字帖,喜欢赵体风格的书友可以看看。
那么先来说一下沈东老这个人。沈思,北宋隐士,号东老,隐居于东林山。沈东老性嗜酒,且善于酿酒,他所酿之酒,“醇冽异常”。在那个酒香四溢的居所,他以酒为友,以书作伴,秉持着“白酒酿来因好客,黄金散尽为收书”的人生信条,将自己的生活过得洒脱而自在。
一天,一位神秘道士登门求饮,沈东老欣然应允,二人对酌三日,畅谈天地玄机、人生哲理。临别时,道士以石榴皮题诗于壁:“西邻已富忧不足,东老虽贫乐有余。”随后飘然而去,留下“回仙”的传说,回仙观因此得名。而沈东老的故事,也越传越玄乎。

这幅作品,用漂亮妍美的行楷书,将沈东老的故事展现给我们。那么书者到底是不是赵孟頫呢?
先看款识。作品最后清晰地署有“大德十一年(1307年)书”,并具“翰林学士承旨”。然而,据史料记载,赵孟頫在延祐三年(1316年)七月之后,才官至“翰林学士承旨”。在大德十一年他的官衔是“集贤直学士朝列大夫”,这在赵孟頫真迹《松江宝云寺记》中有载。从这方面来说,这幅作品托名赵孟頫的可能性极大。

再来看书风。作品中,横细竖粗的笔画对比十分明显,这种强烈的反差,与赵孟頫一贯追求的笔画和谐、圆润的风格略有不同。结体上,虽有舒展之态,却也略显松散,使得字与字之间的呼应和连贯性有所减弱。笔画的波磔较大,打破了赵孟頫书法中常见的那种平和与沉稳,缺少了他书法中一贯的率直遒劲之气,那种笔力透纸背、刚健有力的感觉在这里并不明显。从这点来看,也证实了作品非赵孟頫所书的观点。

然而艺术家的创作风格并非一成不变,也有可能赵孟頫在创作《沈东老传》时,正处于一个探索和尝试的阶段,他可能试图突破自己以往的风格局限,尝试新的表现手法。当然,这只是猜测,实际上上述更多的证据证明作品并非赵孟頫所书。
而与赵孟頫书风比较,这幅作品也确实稍欠骨力,而妍美更甚,横细竖粗的强烈对比、转折处的清晰棱角让字体看起来更加秀丽,也更加接近大众化的审美。

而赵孟頫的书风,则是兼顾妍美与骨力,全览秀美妍丽,细看骨力纵横,气韵通畅。显然更胜一筹。不管怎么说,这幅作品能被影印出来,足见其功力之深,字形之美,也极为受欢迎。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小编很努力,只为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书法文化。期待您的分享推荐,让更多人看到传统书法之美。

注:图片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