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
这些精妙的诗句,人人熟能成诵,甚至熟悉到不再去思考,似乎早早被我们默默选择并融入身心。它们到底好在哪里,又是怎么个好法?如果,从诗回溯到这背后的诗人,我们的视野又似乎会产生偏离,他的真实面容,一直被湮没在世家公子、美少年、音乐家、诗佛、“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些固化标签之中。

《临王维辋川图》(局部) 北宋 郭忠恕
在群星熠熠的唐代诗人中,王维,是一个不算特别突出的名字。不同于李白的豪迈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也相异于杜牧的清健俊爽、李商隐的华美朦胧,王维的诗是一种不容易被贴上鲜明标签的存在。后世观王维,其人其诗,皆似一颗玲珑温润的明珠,恰到好处地悦目,如同从天而降,无迹可寻。然而,一颗明珠自山中璞玉磨出,所受的斧凿是真实存在过的,宽袍之下遮蔽的始终是累累伤痕。


《江干雪意图》(局部) 唐 王维(传)
也许,我们从未真正读懂过王维。请跟随下方三道选择题,测测你的了解——
上下三道选择题的答案及解析
1
问题一
《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①请问这首诗主要描写了怎样的景象?
A. 战场上激烈、壮观的战斗场面。
B. 深山中空寂、幽静的傍晚景色。
C. 朋友分别时依依不舍的伤感场景。
D. 清晨时分,山中生机勃勃的美丽画面。
正确答案:B
诗中“空山”“深林”“青苔”点明了地点是幽深的山林。“返景”(夕阳返照的光)点明了时间是傍晚。而“不见人”但闻“人语响”,以及夕阳微光映照青苔的描写,都突出了一种空灵、寂静的氛围。
2
问题二
《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②请问对这首诗的主旨和艺术手法的解读,下列哪一项最为恰当?
A. 诗中“愿君多采撷”一句,是诗人对友人的直接劝诫,希望友人能把握春光,及时行乐,以免时光虚度。
B. 此诗通篇运用了借物抒情的手法,但“红豆”在此仅作为爱情的信物出现,诗歌的主题被明确限定为男女之间的炽烈爱恋。
C. 诗歌以“红豆”起兴,后转为“愿君”的恳请,其深层意蕴在于以“采撷”相思之物来寄托珍重友谊而勿相遗忘的期盼,情感表达含蓄深沉,超越了单纯的男女之情。
D. “春来发几枝”是一个简单的设问句,其作用仅在于引出下文,表明诗人对南国红豆生长情况的单纯关心。
正确答案:C
本选项指出了“起兴”与“恳请”的抒情结构,揭示了作品对珍重友谊、勿相遗忘的期盼,并写明其情感表达含蓄深沉,超越了单纯的男女之情,也符合诗人含蓄隽永的诗歌风格。本题需要超越字面意思,理解古典诗歌中红豆象征的多义性,并结合诗歌创作背景和王维的诗风进行综合判断。
3
问题三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③对本诗终极意境的理解,下列哪一项最为深刻?
A. 诗歌描绘了一幅和谐静谧的山居秋景图,表达了诗人对纯美自然风光的热爱和沉醉,是其“诗中有画”创作理念的完美体现。
B. 全诗通过“空山”“秋暝”等意象营造了一种孤寂萧瑟的氛围,尾联“王孙自可留”是诗人在仕途失意后自我安慰的无奈之语,隐含了怀才不遇的悲愤。
C. 此诗的深层意蕴在于构建了一个动静相宜、天人合一的宇宙生命模型。诗人并非旁观者,而是融入其中。尾联的“随意”与“自可留”,彰显了一种顺应自然、在现象变化中把握永恒宁静的态度。
D. 诗中“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两句,以浣女渔舟的世俗生活气息打破了山林的寂静,目的是为了批评俗世纷扰对自然秩序的破坏,从而反衬诗人对理想中纯粹自然状态的向往。
正确答案:C
本选项超越了单纯的景物描绘和情感抒发,直抵诗歌的哲学内核。诗歌构建了一个由天象(明月)、植物(松、竹、莲)、元素(清泉)和人类(浣女、渔舟)共同组成的和谐运转的生命共同体,解读了精神内核,诠释了诗人深受禅宗影响的生命观。
读诗的时候我们始终要记得,王维是个擅长自我疗愈的诗人,这同时正意味着他本身很容易受到伤害。
——李让眉 《王维十五日谈》
作为家中长子,王维九岁时父亲去世,他一身承担起家族的重担,十几岁便孤身前往长安谋求仕进。那首我们熟悉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其实还有一个注脚——“年十七”,所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十七岁的少年已经在繁华却陌生的异乡客居了不止一年,因此在本该合家团聚的重阳佳节,只能在心里遥念兄弟,但也因明白“遍插茱萸少一人”的另一端有独属于他的惦念,因此一步都不能退却。
后来我们发现,这位少年成名的天才诗人在二十岁出头的开元九年(721)进士及第后担任了太乐丞,甫一入仕,便在同一年因“黄狮子舞”案坐罪,被贬到了济州做了司仓参军的小官。在随后的几十年岁月里,他在贬官、去职、闲居、遇冷等困境中苦苦挣扎,鸭子凫水般保持着淡泊的姿态,也始终不断调整着自己的姿态和心态来接纳这种困闷的境遇。我们读到的那些看似纯出天然、毫无机心的诗句,就来源于这样的人生。如果不能读懂王维的痛苦,也便不能真正理解他的宁静是什么质地,如何化生。

前面的三道选择题,你做对了几道?无碍,不管对与错,自此,你开启了探究王维的“新旅程”……
做过太乐丞的王维究竟有着怎样的音乐造诣?被董其昌奉为“南宗山水画之祖”的他到底画过什么作品,有何独到之处?这些艺术才能如何影响了他的诗文创作……李让眉、夏可君两位嘉宾将在本期讲座为我们做出解答,并讲述王维的音乐、绘画与他诗歌创作之间的联系,深入解析王维的多维艺术世界。
如果,你是渴望逃离都市喧嚣的现代人,是追求生活美学的文艺爱好者,是在重压下寻求平衡的职场人,是希望在喧嚣都市中寻一方心灵净土的人……不妨走进讲座,与同爱王维的我们一起走近他,一起思考为何要阅读王维、如何阅读王维。
活动信息
主题
【第三讲】
雪中芭蕉:王维的音乐、绘画与诗歌
时间
2025年11月29日(周六)14:00
(13:20入场)
地点
首都图书馆A座报告厅
(A座东侧玻璃门入口)
主讲嘉宾

李让眉
青年诗人、作家、诗词研究者。曾担任新华社“名家空降”领读者计划主讲,央视纪录片《跟着唐诗去旅行·第二季》学术顾问等。诗词作品曾选入《近百年女性词史》《百年词史》等学术研究专著。著有《所思不远:清代诗词家生平品述》《李商隐十五日谈》《香尘灭:宋词与宋人》。

夏可君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
预约渠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