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我第一次在电影院里看艺术片。”11月23日,一位刚看完《狂野时代》的粉丝坦言。这场由粉丝自发组织、半岛观影团参与的多影院联动观影活动,不仅成为支持偶像的盛会,更意外地化身为一堂生动的“艺术电影启蒙课”。猫眼专业版的数据显示,截至11月24日19:00,该片上映3天总票房为1.27亿,与此同时,上映首日退票率高达14.8%,“狂野时代看不懂”的话题也迅速登上热搜,引发广泛讨论。

粉丝专场:一场精心的艺术启蒙
在李沧万达影城青岛粉丝专场,展台布置别具匠心。除了常规的易烊千玺应援物,组织者还特别准备了与影片气质相符的文艺主题周边。
“我们特意翻阅了导演的过往访谈和影评,希望能抓住这部电影的美学核心。”一位影迷向记者介绍。在活动前期的社群沟通中,组织者们就已引导粉丝了解艺术片的特点,调整观影预期——“我们希望大家不仅是来‘看千玺’,更是来‘品电影’”。
《狂野时代》以其诗意的镜头语言和非线性的叙事结构,对习惯了好莱坞叙事节奏的普通观众而言,无疑是一次挑战。在映后的随机采访中,“第一次看艺术片”成为高频句。
很多粉丝表示,因为易烊千玺,他们才愿意接触并尝试理解艺术片这一相对“高门槛”的电影类型。一位粉丝分享道:“如果不是为了支持易烊千玺,我可能永远不会主动买票,但现在我觉得,这片‘观影盲区’被打开了。”
据灯塔专业版,该片用户画像方面,女性用户占比高达88.8%。地域分布方面,二线城市占比达43.5%。这一用户画像显示了易烊千玺粉丝群体的强大购买力。
此外,在档期选择方面,《狂野时代》选择11月下旬上映,避开春节档、国庆档等拥挤赛道,为艺术电影争取了更大的市场空间。

市场现实:票房与退票率双高
“陪朋友去看的,她是易烊千玺的粉丝。”一位观众在豆瓣上抱怨,“从来没看过艺术片,看不懂。”
关于该片的观影感受,呈现出两极分化的反馈。有观众表示,电影带来了浪漫、多元的感受,是一封“写给电影的满分情书”;也有大量观众反馈称影片叙事晦涩、节奏缓慢,出现“难以欣赏”“看不懂早离席”等现象。与粉丝专场的热情形成鲜明对比。
上映前,该片点映及预售总票房破1亿元,截至11月24日,该片票房为1.27亿元,豆瓣得分6.5分,超过8.88万人参与了评分,其中给予三星评价的人数最多,占比为34.8%。影评人纷纷给出8分以上的“友邻评分”,而普通观众则大多给予中低分数。影片的线上售票率仅37%,远低于正常影片普遍超过80%的比例,结合高退票率,反映票房对粉丝的依赖性较强。这一市场表现,引发了对艺术电影生存空间的再次思考。
一位观众在豆瓣上写道:“奔着易烊千玺去的,但是看来也不能完全为了演员去看电影。”这条评论或许揭示了问题的核心,当粉丝经济遇上艺术电影,粉丝的热情可以造就票房奇迹,却无法弥补电影与非艺术片观众之间的鸿沟。
《狂野时代》的争议不是个案,而是艺术电影在大众市场面临的普遍困境。专业影评人表示:“由于艺术电影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门槛,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下出现两极分化的口碑是正常的。”


院线经理:多重矛盾叠加的结果
在岛城各院线经理看来,作为一部艺术片,该电影高票房是多重因素的叠加,其中最重要的是包括毕赣影迷群体与易烊千玺粉丝群体的双重驱动。本次观影活动展现的不仅是粉丝对偶像的支持,更是顶流影响力在文化引导上的潜力。
导演李安隔空发来对导演这部作品的欣赏:“毕赣导演,追梦的优秀导演,加上追梦的优秀演员。《狂野时代》不只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追忆电影大梦的无限惆怅,难能可贵的复杂观影经验”。
网络大V罗永浩在微博上对该片进行了“强烈推荐”,并称“作为一部文艺片,你可能也会看到一些所谓‘看不懂’的部分,但这不重要。”
作为新晋金鸡最佳男演员,易烊千玺在《狂野时代》中一人分饰五角,堪称颠覆性突破,从国民偶像到实力演员,其选片的眼光和勇气也持续获得业界认可。从商业巨制到文艺小品,再到如今的作者型艺术片,他的每一步尝试,都在带动着他的粉丝群体一同成长,接触更为多元的电影文化。这种“审美带货”能力,对艺术电影市场的培育具有不可小觑的意义。
艺术电影本身就不具备商业电影的“大众性”,《狂野时代》的市场表现,清晰展示了粉丝经济的巨大力量与其边界,观众的两极反应也凸显了艺术电影在当代院线中的尴尬处境。
2025年,电影市场一片繁荣,很多大咖主演的文艺片却集体遭遇票房滑铁卢:舒淇执导的《女孩》累计票房仅414.2万元,陈坤主演的《旁观者》不足200万元。
文艺片的市场困境,本质上是多重矛盾叠加的结果。部分文艺片创作者执着于个人表达,将电影节认可等同于市场价值,却忽视了商业电影的基本传播逻辑。《狂野时代》有诸多主创团队特意处理的留白,那些灰色的、需要细细琢磨的部分,需要观众自己的解读和个人感受去填满,毕赣导演曾强调“感受优于看懂”。
相较于商业片成熟的营销体系,文艺片的宣发缺乏针对性的传播策略,片方应明确其艺术属性和观影门槛,精准触达目标受众,把“看懂”的权利和乐趣交还给普通观众。
(半岛全媒体记者 黄靖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