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薛亮,55岁,西安市人,中医世家出身,西安市未央区薛氏中医非遗项目第四代传承人。自幼好书,后拜陕西省书协常务副主席魏良先生为师习书。书宗米王,书风潇洒健劲,2022年春节应邀为西安市城墙含光门书写巨幅春联。现为陕西省书协会员、第六届省书协大会代表、文理学院国培中心书法指导老师、省侨联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理事,作品多次参展各类国内外展赛,并广泛被各界人士收藏。





笔含清韵承风骨 墨涌新机见精神
——品薛亮先生书法之境
薛亮先生作书,最动人者莫过于那股从笔端流淌的真气。起笔如裂帛,爽利中透着纯净,无一丝滞涩缠绕;转折似流泉,婉畅间藏着筋骨,绝无半分矫揉造作。观其字,如入山阴道中:清泉绕石而行,遇险峰则跌宕生姿,却始终不失灵动;墨色浓淡相生,于提按间沉淀温润,风骨藏而不露。这份笔墨意趣,从来不是技巧的堆砌,而是才思与心性的自然流露——对艺术的叩问、对生命的体悟,都凝于笔锋,化入点画。




先生的书法,最显气象处,在其“放得开、收得住”的从容。落笔果断快捷,成形不加修饰,没有刻意描摹碑刻圭角的拘谨,反倒藏着几分骄横野犷的真意。这种自由挥洒,不是无法无天的肆意,而是胸有丘壑后的通透。看他的字,或如苍松立崖,刚劲挺拔;或如闲云出岫,飘逸出尘,每一笔都带着个性,每一字都藏着情绪,引人沉心入境,于笔墨间得心灵启迪。






真正的书家,从来是传统的守护者,更是创新的开拓者,薛亮先生便是如此。他深研先贤翰墨,魏晋风骨的俊逸、唐宋气象的雄浑,都化为他笔下的活水,而非束缚手脚的桎梏。他不做古人的“复印机”,更不做时风的“跟屁虫”,而是在笔酣墨饱间,融入当代文人的精神追求——既有对传统法度的敬畏坚守,又有与时俱进的开阔视野。近年作品尤见此境:点画间是传统的根脉,结体中是现代的意趣,每一处变化都透着独特体悟,恰是“守正创新”的生动注脚。






先生作书,尚意取神,不为形似所困。字的造型只求得其轮廓与生意,脱略细节的雕琢,只为给主体情意的表达留足空间。这种以情驭笔、以意统墨的创作,让笔墨超越了符号本身,成为精神的载体。笔下的神采光华,是书家精神状态的投射;字里的气势魄力,是创作者气概风貌的彰显。




品薛亮先生的书法,读的是笔墨,见的是心性,悟的是传承与创新的真谛。笔含清韵,是对传统的敬畏;墨涌新机,是对时代的回应——这便是当代书家应有的风骨与精神。
上一篇:书籍的诞生:孩子们的文化探索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