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歌剧周:艺术扎根与文化创新的时代答卷
创始人
2025-11-20 08:31:33
0

李仲党

2025年秋,郑州河南艺术中心大剧院内,罗西尼《塞维利亚理发师》的欢快旋律与列昂卡瓦洛《丑角》的悲剧力量交相辉映,标志着首届中原歌剧周圆满落幕。这场历时13天的艺术盛宴,不仅是中原地区首次大规模、高规格的歌剧集中展演,更是一次深刻的文化实践与教育创新。在艺术总监戴玉强的推动下,中原歌剧周以“泥土与星光”的双重追求,探索出了一条歌剧艺术在中原沃土生根发芽的特色之路。

文化使命:歌剧艺术的战略定位

填补空白,构建生态。中原歌剧周的举办源于让歌剧这门“戏剧中最重要、最综合的艺术品种”在河南建立应有生态环境的深切期盼。长期以来,河南作为文化大省,在歌剧这一高雅艺术领域存在明显短板。戴玉强团队以“建立常态化演出机制”为目标,计划每年秋季定期举办,致力于将歌剧周打造成为“中原文化新名片”。

通过《江姐》《党的女儿》等民族经典与《魔笛》《塞维利亚理发师》《女人心》《丑角》世界经典名作的同台呈现,歌剧周不仅填补了河南高雅艺术领域的空白,更让歌剧成为中原文化版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系统性、持续性的艺术投入,为歌剧在中原地区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双向传播,对话世界。“让高雅艺术走进中原百姓生活,同时让深厚的中原文化乘着歌剧翅膀飞向世界舞台”——这一双向文化传播的战略定位,彰显了歌剧周的开阔视野。在具体实践中,既有《茶花女》晋京演出的“走出去”,也有世界经典中文版的“请进来”,形成了“扎根沃土、对话世界的文化实践”。

这种双向交流不仅提升了中原文化的国际传播力,更在深层次上实现了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当《魔笛》中的德语咏叹调与河南方言巧妙碰撞,当《塞维利亚理发师》以中文版形式亲切呈现,世界经典在中原大地获得了新的艺术生命。

创新实践:艺术与教育的双重变奏

低成本高艺术的制作智慧。歌剧周最令人称道的,是其“低成本、高标准、可持续”的制作理念。通过“一件一件淘戏服”“网上找旧门窗做布景”等创新做法,制作团队将传统需要百万预算的剧目压缩至十几万元,却依然保持了高度的艺术水准。

这种智慧制作模式的意义不仅在于节约成本,更在于探索出了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的歌剧发展路径,配合推出亲民票价,真正实现了“让普通百姓花一顿饭钱就能享受精神盛宴”的初衷,使歌剧从“神坛”回归人间。

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歌剧周的另一大亮点,是深度践行产教融合理念。通过校企联动新模式,郑州大学河南音乐学院与河南歌舞演艺集团共建实践基地,实现课堂与舞台无缝对接。

在具体培养中,“舞台导向型”教学法让学生从排练到演出全程参与,河南大学音乐学院教学版《女人心》等剧目由师生共同担纲,打破了纸上谈兵的传统教学模式。同时,一专多能的培养理念要求声乐学生不仅会唱,还要掌握台词、表演、舞台协作等综合能力,致力于培养能唱会演的音乐戏剧人才,而非仅会发声的机器。

人才培育:形成多层次的培育体系

歌剧周特别注重青年艺术人才的培养,形成了多层次的培育体系:

歌剧演修班:邀请国内名家授课,“名家变名师”,为河南培养首批高水平歌剧师资;

声乐拔尖人才培养:每年选拔10至12名学员,量身定制培养方案,打造河南声乐高精尖人才梯队;

“院团一体”培训:舞台变讲台,实践即授课,“师徒结对”提升教师实践能力。

这套系统化的人才培养机制,已经培养出一批活跃在中原乃至全国歌剧舞台上的青年歌剧演员。中原歌剧周上演的6部中外经典歌剧演员阵容,均是“声乐拔尖人才培训班”的学员和不同高校青年教师以及专业院团的青年演员。担任演奏的是河南交响乐团和郑州大学河南音乐学院青年教师组成的管弦乐团。担任合唱的是郑州大学河南音乐学院的学生合唱团。指挥分别有青年指挥家田光浩和牛闯担任。以戴梓伊为代表的一批新生代歌剧新星在中原歌剧周演出剧目中均担任主角和主要演员。

实际成效:多维度的社会影响

艺术层面的突破。歌剧周形成了“现象级”文化事件,演出上座率持续保持在90%以上。6大经典歌剧连番上演,爱乐男声合唱团双专场音乐会的精彩演绎、高校原创作品展演等配套活动,构建了立体化的艺术体验空间。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文版《塞维利亚理发师》的成功演绎,不仅打破了语言隔阂,更通过本土化创新让经典作品焕发新生命。这种艺术表达既尊重经典本质,又立足本土语境,为歌剧的中国化探索提供了宝贵经验。

文化建设的推动。歌剧周的举办,使郑州正逐步成为区域性“歌剧艺术中心”。许多周边省份观众“为了一部戏,奔赴一座城”的文化现象开始显现,带动了交通、住宿、餐饮等相关产业发展,形成“文化+旅游+消费”的良性循环。

同时,歌剧周也带动了河南高校音乐学院的教学改革,多所院校开设歌剧相关课程,形成了高校+院团+演出“三位一体”的音乐人才培养新生态。这种深层次的教育变革,将为河南文化事业的长远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社会效益的显现。 通过亲民票价和高质量演出,歌剧周让高雅艺术真正走进普通百姓生活,提升了市民文化素养和城市文化品位。演出期间,剧场内不仅有多年的老戏迷,更有大量首次接触歌剧的新观众。这种受众结构的优化,为歌剧艺术培养了新的观众群体。

前景展望:从黄河之畔到辽阔的远方

中原歌剧周的成功举办,不仅是一场艺术盛宴,更是一次深刻的文化启示。它证明,在当今时代,高雅艺术完全可以通过创新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传统文化资源丰厚的地区同样能够成为艺术创新的热土。

戴玉强团队以“歌剧本土化、人才梯队化、产业生态化”为核心,通过“高雅艺术平民化、艺术教育实践化、产教融合常态化”的路径,为河南乃至全国的音乐教育改革与文化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正如戴玉强所言:“郑州这座承载中华文明起源的城市,正在孕育中国的歌剧梦想。”中原歌剧周就像一颗种子,已经在这片沃土中生根发芽。随着这一文化品牌的持续打造,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原大地不仅能够成为歌剧艺术的重要阵地,更能够为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贡献独特力量。

余音绕梁,经典永传。中原歌剧周的故事刚刚开始,而它所开启的艺术征程,必将通向更加辽阔的远方。在这片古老而年轻的土地上,歌剧艺术正与时代共鸣,与文化共融,谱写着一曲动人的时代乐章。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日本叫嚣“击沉福建舰”,军事专... 近日,中国海军福建舰航母编队在黄海组织海上多科目训练,这是该舰入列后首次海上实兵训练,引发外界关注。...
当霍克尼艺术撞上中国蟹宴 黑珍... 上海艺术周的光影还在流转,西岸美术馆内已掀起一场跨越多感官的盛宴。 2025 年 11 月 17 ...
原创 印... 1950年,印度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为211亿美元,而中国的GDP则为189亿美元。当时,印度的...
四川城职院获全国职业院校艺术设... 中新网四川新闻11月19日电 (刘忠俊 王铭曦)四川城市职业学院19日透露,该校城市建设与设计学院杜...
奸相抑或谪仙:正史与逸史中的李... 李林甫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奸相,在唐玄宗时期任相达十九年,特别是在玄宗晚年,“悉委政事于林甫”,(《资...
陶瓷精雕机大幅提高陶瓷零件加工... 在当今制造业竞争激烈的环境下,提高生产效率已成为企业立足市场的关键因素之一。陶瓷精雕机作为一种先进的...
东海县宸珖记珠宝商行(个体工商...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东海县宸珖记珠宝商行(个体工商户)成立,法定代表人为朱小状,注册资本5万人民...
安徽固镇:千年古战场绽放“美丽... 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初冬时节,固镇县濠城镇的垓下遗址景区内,数百亩金菊进入盛花期。金黄花海与古...
茶山深处的“土地生金”密码 庞革平 黄尚宁 经过3年多的建设,目前广西平陆运河主体工程建设已进入冲刺阶段,部分航道已经成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