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继怀
假期郊游,晚上住民宿。在散发着桐油清香的木板屋里,看着木制家具,我不由得想起大山深处的故乡,想起很多年前一个关于“学木工、当木匠还是继续读书”的故事。
我的故乡在大山深处。山连山,山叠山,近山连远山,远山之外还是山,峰峦起伏、蜿蜒连绵的群山,争雄似的一山比一山高。在群山之中,十幢小木屋散落在深绿的林海里。
父亲是种庄稼的能手,但为了改善家里的生活条件,他认为在种好庄稼的同时,还是有一门手艺会比较好。于是,父亲拜了邻县一个很有名气的木匠为师。尽管学木匠时,父亲已经三十多岁了,但凭着勤奋好学和做事认真的个性,他的手艺很快得到大家的认可。乡亲们都喜欢请他去做木活,方圆几十里很少有人不知道“王木匠”的。
为了供我们上学,为了赚钱,那段时间,父亲只要听到有木工活,就飞快地挑起装着斧子、刨子的工具架离开家。没有木工活,他就在地里拼命地干农活。
我高三那年,爷爷奶奶相继去世,哥哥和妹妹也都在上学,在经济不宽裕的湘西农村,家里实在拿不出我们三兄妹的学费。
为解决这一难题,帮家里减轻负担,我当时萌发了一个想法:跟父亲学木工,像父亲一样在村里当个木匠。但当我把想法告诉父亲时,父亲却不同意,说会想办法让我继续读书。
父亲坚信知识能改变命运,常跟我们说,他最大的心愿就是我们多学点知识。
父亲外出做木活,接触的人多,自然也听到了不少故事,他常用故事来教育启发我们。有一个经他改编的“三个女婿拜寿”的故事,令我记忆特别深刻。说有户人家,三个女儿相继出嫁,大姑爷、二姑爷都有钱有势,三姑爷是个木匠,三个女婿去拜寿,都看不起三女婿。后来,三女婿在夫人的鼓励下,发奋读书,考中了状元,再去岳父家拜寿,就没人敢看不起他了。
小时候,听父亲的故事似懂非懂,但受这些故事启发,我们兄妹一直发奋读书,奖状贴满了家里的墙。那段时间,父亲早出晚归,想尽了一切办法来筹钱,但到了开学的日子,学费还是没有凑够。经过两天两夜的苦苦思索后,我做出决定,去沿海打工为自己赚取学费。
那是一个下着暴雨的夜晚,暴雨汇成的水流在印满牛蹄印的崎岖山路上击起水花,整个天空,都是炸雷的声响,震得人耳朵发麻。我怀揣着父亲从亲戚那里借来的路费,顶着暴雨,走了40多里山路来到临县的润溪镇,跟着老乡挤上了南下的绿皮火车。
在工地上,我每天和灰、筛沙、挑砖头、扛水泥,甚至打混凝土、抬预制板。幸好我从小就干农活,能够下力气。为多赚点钱,我经常加班,长期的劳累,让我的手上长满了血泡。尽管如此,每天晚上,累得精疲力竭的我依然坚持在老乡们打扑克、玩麻将的吆喊声里看书,纵然时常遭到一些人的讥讽,说我在做不切实际的梦。
在工地上干了差不多三个月的时间后,我去了一家鞋厂。在鞋厂,我从流水线干到领班,再到车间主任,月薪也从几百元提到几千元。但“上大学”一直是我心里不落的太阳,不灭的理想。在令人留恋的秋天,赚够了学费的我回到家乡,重新走进了校园。
有耕耘,就有收获。那年九月,我终于凭借自己的勤奋,用自己赚来的学费走进了大学的校园,再后来读了研,在城市里工作生活。我记得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天晚上,祝福、赞扬的话语塞满了我家洋溢着喜气的两层小木屋。
这件事已经过去很多年了,但我却始终忘不了是学木工还是继续读书的那段岁月。子夜,家人已睡。我推开窗,望着繁华都市的霓虹灯,微风一阵阵吹来,我坐在电脑前,敲下这些文字……
学木工还是读书
来源:羊城晚报 2025年11月13日 版次:A08栏目:作者:王继怀
□王继怀
假期郊游,晚上住民宿。在散发着桐油清香的木板屋里,看着木制家具,我不由得想起大山深处的故乡,想起很多年前一个关于“学木工、当木匠还是继续读书”的故事。
我的故乡在大山深处。山连山,山叠山,近山连远山,远山之外还是山,峰峦起伏、蜿蜒连绵的群山,争雄似的一山比一山高。在群山之中,十幢小木屋散落在深绿的林海里。
父亲是种庄稼的能手,但为了改善家里的生活条件,他认为在种好庄稼的同时,还是有一门手艺会比较好。于是,父亲拜了邻县一个很有名气的木匠为师。尽管学木匠时,父亲已经三十多岁了,但凭着勤奋好学和做事认真的个性,他的手艺很快得到大家的认可。乡亲们都喜欢请他去做木活,方圆几十里很少有人不知道“王木匠”的。
为了供我们上学,为了赚钱,那段时间,父亲只要听到有木工活,就飞快地挑起装着斧子、刨子的工具架离开家。没有木工活,他就在地里拼命地干农活。
我高三那年,爷爷奶奶相继去世,哥哥和妹妹也都在上学,在经济不宽裕的湘西农村,家里实在拿不出我们三兄妹的学费。
为解决这一难题,帮家里减轻负担,我当时萌发了一个想法:跟父亲学木工,像父亲一样在村里当个木匠。但当我把想法告诉父亲时,父亲却不同意,说会想办法让我继续读书。
父亲坚信知识能改变命运,常跟我们说,他最大的心愿就是我们多学点知识。
父亲外出做木活,接触的人多,自然也听到了不少故事,他常用故事来教育启发我们。有一个经他改编的“三个女婿拜寿”的故事,令我记忆特别深刻。说有户人家,三个女儿相继出嫁,大姑爷、二姑爷都有钱有势,三姑爷是个木匠,三个女婿去拜寿,都看不起三女婿。后来,三女婿在夫人的鼓励下,发奋读书,考中了状元,再去岳父家拜寿,就没人敢看不起他了。
小时候,听父亲的故事似懂非懂,但受这些故事启发,我们兄妹一直发奋读书,奖状贴满了家里的墙。那段时间,父亲早出晚归,想尽了一切办法来筹钱,但到了开学的日子,学费还是没有凑够。经过两天两夜的苦苦思索后,我做出决定,去沿海打工为自己赚取学费。
那是一个下着暴雨的夜晚,暴雨汇成的水流在印满牛蹄印的崎岖山路上击起水花,整个天空,都是炸雷的声响,震得人耳朵发麻。我怀揣着父亲从亲戚那里借来的路费,顶着暴雨,走了40多里山路来到临县的润溪镇,跟着老乡挤上了南下的绿皮火车。
在工地上,我每天和灰、筛沙、挑砖头、扛水泥,甚至打混凝土、抬预制板。幸好我从小就干农活,能够下力气。为多赚点钱,我经常加班,长期的劳累,让我的手上长满了血泡。尽管如此,每天晚上,累得精疲力竭的我依然坚持在老乡们打扑克、玩麻将的吆喊声里看书,纵然时常遭到一些人的讥讽,说我在做不切实际的梦。
在工地上干了差不多三个月的时间后,我去了一家鞋厂。在鞋厂,我从流水线干到领班,再到车间主任,月薪也从几百元提到几千元。但“上大学”一直是我心里不落的太阳,不灭的理想。在令人留恋的秋天,赚够了学费的我回到家乡,重新走进了校园。
有耕耘,就有收获。那年九月,我终于凭借自己的勤奋,用自己赚来的学费走进了大学的校园,再后来读了研,在城市里工作生活。我记得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天晚上,祝福、赞扬的话语塞满了我家洋溢着喜气的两层小木屋。
这件事已经过去很多年了,但我却始终忘不了是学木工还是继续读书的那段岁月。子夜,家人已睡。我推开窗,望着繁华都市的霓虹灯,微风一阵阵吹来,我坐在电脑前,敲下这些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