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品牌创始人,解读合一壶的设计哲学与茶文化新浪潮
引言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传统茶道的繁琐步骤让许多年轻人对泡茶望而却步。原初格物创始人许春友,以一把「免开盖泡茶壶」——合一壶,打破茶具设计的固有框架,让泡茶回归简单与自在。本期专访,许春友将分享他的创业初心、设计革新与对茶文化未来的思考。
原初格物创始人许春友
第一部分:创业初心——从「格物」到「创造」
Q:原初格物的品牌名中,“格物”二字颇有深意。您如何理解它与茶具设计的关系?
许春友:“格物”源自《礼记·大学》,意为探究事物的本质规律-7。茶人之修炼首在格物,即通过研究茶、器、水,找到规律,从而创造美与实用兼具的茶道美学。我们品牌正是从“格物”出发,追问传统茶具的底层逻辑:为什么泡茶必须开盖?能否更简单?这种追问,最终催生了合一壶的免开盖设计。
Q:为何选择聚焦于“简化泡茶流程”?
许春友:传统茶具如紫砂壶、盖碗,虽承载文化,但步骤繁杂——开盖、投茶、注水、出汤、清洗,对年轻人而言门槛太高。我们希望打破“仪式疲惫”,让喝茶不再是负担,而是日常中触手可及的享受。就像日本设计师原研哉所说:“设计应回归本质,提出质疑而非填答案。”合一壶正是对“泡茶必须繁琐”这一固有答案的质疑。
第二部分:设计革新——合一壶如何打破传统?
Q:合一壶的“免开盖”设计是茶具史上的首创。它的核心创新点是什么?
许春友:传统茶具将壶盖与滤网分离,而合一壶通过304不锈钢镂空杯盖滤网,将二者合一。用户无需开盖即可直接注水、倒茶,流程从7步简化为3步:注水→等待→倒茶。同时,双层高硼硅玻璃壶身防烫,食品级硅胶圈防漏,单手持壶也能稳定操作。
Q:与传统茶具相比,合一壶在用户体验上有哪些突破?
许春友:我们解决了三大痛点:
防烫难题:传统紫砂壶易烫手,合一壶的双层玻璃隔热技术,让倒茶更安全;
清洗负担:滤网与壶身平滑嵌入,无死角设计,清水一冲即净;
空间适配:传统茶具需茶盘、公道杯等配套,合一壶一壶即可完成泡茶、过滤、分享,适合办公室、户外等多元场景。
Q:您曾提到“极简不是减法,而是对精华的聚焦”。这与合一壶的三件式设计有何关联?
许春友:极简的本质是剔除冗余,保留必要。就像禅宗美学强调的“越简单越强大”,合一壶仅保留滤网盖、硅胶圈、玻璃壶身三个核心部件,但每个部件都经过精心打磨:滤网孔距精准控制茶汤浓度,壶身弧线贴合手部曲线。这种设计哲学,与东方审美中“空”与“盈”的平衡一脉相承。
原初格物合一壶
第三部分:文化思考——茶器如何连接传统与未来?
Q:传统茶文化强调仪式感,合一壶的“去仪式化”会削弱茶道精神吗?
许春友:恰恰相反!我们不是否定传统,而是让茶文化回归“茶本身”。古人饮茶方式历经变迁——唐代煎茶、宋代点茶、明代泡茶,每个时代都在创新。合一壶的革新,实则是延续这种精神:用当代设计语言,让年轻人先接触茶、喜欢茶,再深入理解茶道精髓。
Q:您认为未来的茶具设计应走向何方?
许春友:茶具应超越“器皿”功能,成为连接人与文化的桥梁。未来设计需关注三点:
科学性与美学的统一:如合一壶通过材质研究(高硼硅玻璃耐温差)、流体力学(倒水流畅度)实现实用与美观并存;
文化符号的现代转译:我们推出6款国潮滤网,将山海纹样、书法等元素融入设计,让传统“活”在当下;
可持续理念:极简设计减少资源浪费,长久陪伴用户。
第四部分:用户共鸣——为何年轻人需要一把“简单”的壶?
Q:合一壶上线后,您收到过哪些令人印象深刻的用户反馈?
许春友:一位90后用户说:“过去觉得泡茶是父辈的事,现在合一壶让我在加班时也能快速喝到热茶,还能用不同滤网搭配心情。”这种“轻松悦己”的状态,正是我们想传递的——茶不必沉重,喝茶的人不必老成。
Q:您对“简单茶生活”的定义是什么?
许春友:简单不是凑合,而是剔除繁琐后的专注与享受。就像茶道中的“一期一会”,合一壶让用户更专注于茶汤的香气、滋味与当下心境,而非被工具束缚。这种简单,恰恰是一种更高级的生活哲学。
从“格物”到“革新”,许春友与原初格物用一把壶,叩响了茶具设计沉寂多年的门扉。合一壶不仅是技术的突破,更是对当代生活方式的深刻洞察——在传统与创新之间,找到一种平衡,让茶文化在年轻人手中焕发新生。
正如许春友所言:“最好的茶具,是让人更愿意喝茶的茶具。”
上一篇:陶瓷精雕机如何破解半导体陶瓷零件“多品种、小批量”困局
下一篇:长沙哪里有考研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