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古老纹饰越过千年时光,
当器物图腾承载文明密码,
中华古代艺术始终藏着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
“公益先行·艺鉴古今”
吴国先2025古代艺术鉴赏
系列大课第二场如期而至,
吴老师以文博专业视角为锚,
以“神度剖析”为钥,
带听众穿透纹饰的表层美感,
直抵古人的信仰世界与文化内核,
解锁跨越时空的精神共鸣。
![]()
1
专业断代:器物演进与历史分期的深度解读
课堂上,一位90后学员抛出专业疑问:“高古究竟指代哪个历史时期?”吴国先老师随即给出文博专业的系统解析——高古为夏、商、周,中古涵盖唐宋,近古直指明清,而清代至民国则归为近现代。这一断代划分并非凭空界定:夏朝已出现玉器与铜器,商代南方越窑创烧出原始青瓷,器物演进的轨迹,恰与我国从史前鱼猎文化到农耕文明、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社会形态变迁同频共振。




2
纹饰解码:自然崇拜与神话叙事的精神联结
两场课程中,吴老师始终聚焦中华传统美术纹饰,以“神度剖析”的独特视角深挖图案背后的文化密码。古人将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与敬畏,融入生产生活的精神信仰,由此诞生了石神、水神、树神、太阳神、月亮神等诸多神祇崇拜。这些隐喻自然的美术图腾,与《山海经》中的神兽故事相互印证,构成了先民精神世界的重要图景。正如现场学员所言:“外行看来只是简单装饰,经老师解读才知,这些千古流传的经典图案,实则是教化民族道德、塑造遵礼守信、仁爱向善的中华正道三观的精神载体。





3
图腾溯源:道家哲思与生命信仰的视觉表达
讲座中,吴老师以如意灵芝纹为切入点,溯源战汉时期道家思想的盛行——彼时社会崇尚超凡脱俗、羽化成仙的高洁精神,灵芝纹饰便成为这份精神追求的视觉表达。而西王母作为“东方圣母”的崇拜传统,搭配羽人献瑞、玉兔捣药的经典意象,更传递出古人对长生不老、宇宙永续的生命哲思。整场分享激荡人心,让所有听众深切体悟到敬古尊道、尚德修身的人格力量。




4
精神传承:古艺纹饰中的民族品格与道德教化
凭借深厚学养与独特视角,吴国先老师为听众重新打开了理解中华古代艺术的大门。他打破“纹饰仅属美术范畴”的单一认知,将其提升至“文化、信仰、伦理”的复合维度——这些穿越千年的经典图案,是贯通古今的精神血脉:源于先民对自然的朴素崇拜,成长于神话与哲学的宏大叙事,最终凝结为塑造民族性格、规范道德秩序的强大教化力量。
在现代化浪潮席卷的当下,重新解读这些“纹饰密码”,不仅是对古物之美的鉴赏,更是对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探寻。唯有读懂这份源自古老智慧的精神传承,才能在时代变迁中坚守“古道热肠”,沉淀内心的精神定力,让传统文明的光芒照亮当下与未来。



从夏商周的器物演进到明清的纹饰传承,
从自然崇拜到道德教化,
这场讲座让古代艺术
不再是博物馆里的静态展品,
而是可感可悟的文化基因。
吴国先老师的解读,
既还原了纹饰背后的历史语境与精神隐喻,
更让我们明白:
传承古代艺术,
本质是传承民族的正道三观与精神定力。
愿这份对古艺的敬畏与热爱,
持续指引我们在古今对话中,
坚守初心、行稳致远。
![]()
互动话题:
若给现代生活设计一款“精神图腾”,
你会融入什么传统元素?
下一篇:世界名著《半生缘》文学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