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苏大学图书馆,一场别开生面的劳动教育课程正在进行,主题为“一本书的旅程”。这门课程为期24课时,结合了理论与实践,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图书从编目到上架的全过程。
课程的理论部分包括图书编目流程、中图分类法及索书号等知识,共4学时。老师通过生动的讲解,让学生明白了图书如何被分类和管理。随后,实践环节占据了课程的大部分时间,学生们亲自动手进行贴书标和经折装制作,这不仅提升了他们的动手能力,也增强了对图书管理工作的理解。
在贴书标的环节,老师首先介绍了图书编目的流通过程,并示范了索书号更换的具体步骤。学生们需要找到与索书号对应的图书,确认无误后,贴上书标,覆上透明保护膜,最后将图书归回原位。这个过程看似简单,却要求学生们仔细、认真,确保书标在书籍的中间,覆膜平整没有气泡。
经折装制作则是课程的另一大亮点。经折装是中国古籍的一种装帧形式,源自卷轴装。老师通过介绍这种独特的装帧形式,激发了学生们的兴趣。课程中,学生们使用奶茶包装袋制作经折装,经过折叠、加裱硬质封皮等步骤,最终完成了一本本精美的书籍。
这样的课程不仅让学生们体验到了图书管理的乐趣,还让他们感受到了劳动的价值。通过实践,学生们不仅学到了知识,更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可以说,这门课程为学生们打开了一扇了解图书世界的新窗口,带领他们走进了书籍的奇妙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