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木版年画的“万年红”色彩遇上大良鱼灯的暖光,当传统非遗技艺融入现代教学理念,会碰撞出哪些惊喜?11月11日,广东省基础教育小学美术教研体系建设项目(佛山)单元课例教研活动,在广东顺德德胜学校(小学部)举行,吸引全市280余名美术教育工作者齐聚,共同寻找乡土艺术与大单元教学融合的新路径。

广东省基础教育小学美术教研体系建设项目(佛山)单元课例教研活动现场。学校供图
作为广东省基础教育小学美术教研体系建设项目(佛山)基地校的广东顺德德胜学校,以“让乡土文化在课堂活起来”为目标承办此次活动。广东顺德德胜学校(小学部)校长王宏伟表示,“乡土艺术是岭南文化的根脉,大单元教学是美育落地的重要载体。”本次研讨会既是对佛山本土文化的传承,更是对小学美术教学模式的创新探索。

活动围绕佛山木版年画与大良鱼灯带来6节精品展示课。学校供图
该研讨会围绕“佛山木版年画”与“大良鱼灯”两项佛山本土非遗,呈现了6节展示课,构建起了“认知-技艺-创新”的完整教学链。课程从色彩寓意、文化溯源入手,引导学生理解民间审美与民俗内涵;进而通过套印、扎骨等传统技艺实践,实现非遗的可操作传承;最后推动纹样提取与文创转化,达成传统元素的现代表达。整个体系兼具文化解读与动手实践,完整覆盖了从认识到传承再到创新的教学闭环,展现了乡土艺术教育的系统性与时代活力。

活动现场设置特色展区。学校供图
广东省教育研究院美术教研员钟国荣评价本次课程为“历次活动中最为系统和完整的一次”。他表示,课程遵循“认识-探究-实践-传承”的清晰路径,既有研究深度,又恰当引入AI技术增强课堂现代感。现场几位专家也一致认为,此次课程展现了佛山教师团队的专业素养,为区域美育教学提供了示范。
为全面展示区域乡土艺术美育成果,活动现场还特设“佛山木版年画”“大良鱼灯”及“德胜美育成果展区”,“晒”出了佛山木版年画、大良鱼灯以及广东顺德德胜学校美育成果作品,成为研讨会的热门“打卡地”。

现场,学子们体验大良鱼灯制作。学校供图
其中,展区呈现了从创新表达至文化传承的完整链条。广东顺德德胜学校的“幻彩美术”课程,将传统版画技艺转化为现代艺术语言。而来到木版年画与大良鱼灯工作坊,师生又可以深入解读传统非遗的文化底蕴与历史脉络。
不少参会教师表示,此次研讨会不仅集中展示了佛山乡土美术教育成果,更搭建了教师共研共进的优质平台,为佛山美育注入新活力。
未来,广东省基础教育小学美术教研体系建设项目(佛山)基地校及成员们,将继续深耕本土文化资源,系统推进乡土艺术与大单元教学的创新融合,构建更具时代特色与地域内涵的美育课程体系。
撰文:张艳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