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圆明园清诗选编》,阚红柳主编,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5年8月版。
内容简介
该书汇集清代自康熙至光绪间百余位文臣、宗室、翰林及学者在圆明园创作的诗篇,以时间与作者为序,勾勒出这座皇家园林的盛景与精神世界。作品内容涵盖赐宴、赏花、引见、谢恩等宫廷生活片段,既有帝王恩典的记述,也有文人感怀的抒写。
全书既是一部诗选,也是圆明园研究的重要文献,保存了大量关于园林布局、典章礼制与清代政治文化的细节资料,展示了清代诗文与皇家园林艺术交融的独特风貌。
目录(摘录)
李永绍
上命内阁九卿从游圆明园纪恩三月七日
上命七卿从游圆明园看杏花三月十七日
从上圆明园赏牡丹纪恩四月五日
再从上游牡丹台看花归即走笔赋二章以纪恩四月十三日
从上圆明园赏荷花纪恩六月廿八日
陆奎勋
九月初三日圆明园谢恩恭纪二律
十月廿三日圆明园侍班恭纪
落第纪事四首
鲁之裕
六月初四日引见于圆明园赋呈阁中先辈二首
圆明园谢恩请训二首
柳枝词十首其六
张廷玉
圆明园奉召游览纪恩诗有序
甘霖普降
恭和御制夏日御园闲咏元韵
沈德潜 黄芍药词
李绂
赐游圆明园恭纪
暮趋圆明园戏为当句对体仍用闲居韵
鄂尔泰
赐游西苑恭纪并序
甘霖普降特召大学士内廷翰林圆明园泛舟赋诗恭纪和御制元韵
御制夏日御园闲咏元韵八首
恭和御制上元前一日雪
上元日瑞雪盈尺侍晏观灯火恭赋长律二章
圆明园赐游遍览胜景恭纪五言十韵
序 言
圆明园是18世纪中国古典园林的集大成者,在园林、建筑、艺术、美学、历史诸方面创造了无与伦比的辉煌成就。圆明园是清代皇家园林的典范,清帝及其家人久居于此,这里是他们游赏、休憩、生活的乐土。

《圆明园资料集》
圆明园也是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朝皇帝的主要理政之所,是京城西北郊继畅春园后又一政治中心。在浩如烟海的清代史料中,清帝御制诗,载有大量圆明园政务活动及园林生活的记录,其研究价值久为学界所重。
值得注意的是,自雍正至咸丰,王公贵族、京内外臣僚陪侍皇帝、参与政务,他们也是圆明园历史的见证者;自咸丰十年(1860)圆明园被焚之后,来此驻足探访、凭吊追思的社会名流、普通士子络绎不绝,他们的诗文作品无疑是发掘圆明园历史文化内涵的重要源泉。
有鉴于此,本书汇集整理了清帝之外,形形色色的清人与圆明园相关的诗句,以系统展示清人历史记忆中的圆明园。
清代是一个诗文繁盛的历史时期,据最新研究统计,清人诗文集逾7万种,现存约4万余种,可谓洋洋大观。
本书辑录的清人圆明园诗,以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与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和上海古籍出版社通力合作、影印整理出版的大型丛书《清代诗文集汇编》为主要来源。该丛书收录清代诗文集4000余种,是目前所见规模较大的清代诗文集影印本。
《清代诗文集汇编》
在此基础上,本书还补充了《四库未收书辑刊》《续修四库全书》《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等大型丛书、地方志书以及今人的点校整理本中所见的圆明园诗。
全书共收录175位诗人的304首圆明园诗。这些清人的诗句,感情真挚饱满,内容丰富多彩,在足以补史证史的同时,栩栩如生地再现了清人视野里的圆明园。
就证史补史而言,对比官方文献档案,清人圆明园诗的一些记载反映了历史过程中的细节。
圆明园内引见大臣,是日常政务活动,在官方文献中多一句话带过,湖北松滋人谢元淮的圆明园引见纪恩诗,则详细记载了道光十五年(1835)八月十九日引见官员队伍的列队情况,从第一排到第十二排共十六员,每排官员的职衔、引见原因均予记述,可谓细致入微。
据《清世宗实录》,雍正四年九月,对次年举办的会试,雍正帝“谕礼部:明年乃会试之期,春季适有闰月,二月节候尚早,各省举子途次远来,及闱中考试,恐其寒冷辛苦,朕心轸念,着将场期改至三月。该部即行文谕知之。嗣后会试之年遇有闰月,该部先期奏闻。”而后续雍正五年会试的实在情形,实录并未接续载述。

《清代圆明园御制诗文集》
安徽太湖县的鲁之裕在《落第纪事》诗中描述了雍正五年(1727)丁未科举子获得的恩宠和殊荣,先是因岁逢闰月春寒料峭,原定二月举办的会试改期到三月进行;其后会试过程中,雍正帝特地简选大臣视察,加赐举子热饼炭茶抵御天寒;又命选拔优秀的落第举子,由内务府准备安车良马,送至圆明园勤政殿引见;圆明园引见之时,皇帝赐膳赐酪,引见后又命以车马送众举子回寓所。
这一系列举措,补充了丁未科会试的具体情节,更加清晰地展现出雍正帝惜才爱才,对天下士子的关爱之情。
清人的圆明园诗,除了记述侍直、侍宴、引见、早朝、谢恩、奏事、校书、请训等政务活动之外,也载有园林的春夏秋冬、阴晴雨雪等季候景致,看烟火、观竞渡、泛舟赋诗、赐游赐宴、看戏赏景等园内生活。
鲁之裕的诗中圆明园是神仙别苑,“天地辟开安乐国,湖山潆抱豫游宫”;张廷玉的笔下圆明园是人间仙境,“此景只从图画见,十洲三岛水中央”;胤祥将圆明园描述为仙源胜地的阆苑蓬壶,同时也是“向荣花木欣欣意,同在尧天长养中”的理想人居。
对于园林景观的描述,对比清帝御制诗文,清人圆明园诗的载录更加具体细致。

湘绮楼自书圆明园词
雍正帝在《圆明园记》中写道:“春秋佳日,景物芳鲜,禽奏和声,花凝湛露,偶召诸王大臣,从容游赏。济以舟楫,饷以果蔬,一体宣情,抒写畅洽,仰观俯察,游泳适宜,万象毕呈,心神怡旷,此则法皇考之亲贤礼下,对时育物也。”
同样描写君臣园中游赏,一生经历顺治、康熙、雍正、乾隆的四朝元老山东宁海人李永绍,在诗文中详细记录了雍正时期圆明园内赏花的经历,三月看杏花,四月赏牡丹,六月赏荷花。
其记载不仅明确时间、节令,而且细述牡丹台赏花的故事,“白牡丹一株最高大,上尤赏之。”可知牡丹丛中,最得雍正帝偏爱的是白牡丹。李永绍在诗注中还谈及雍正帝在圆明园内赐宴与朝臣共话家常,亲切地劝餐,“乡村饭,大人们食些罢”;“家常饭,尔等食些罢”。
清人的圆明园诗,寄寓了对圆明园深厚的历史情感。乾隆三年(1738),鄂尔泰陪同乾隆帝在圆明园内泛舟看花,触景伤怀,回忆起雍正朝园居往事,“文津何处思前席,回首山村泪欲扪。”鄂尔泰的诗中充满了对雍正帝的怀恋。
囿于君臣关系的历史局限,清人在感情上往往把圆明园与君恩相联系,游园赏景都要感激君主的恩德。
《圆明园图咏》
朱定元获赐圆明园引见,“名经圣主频相唤”,视为臣子异数,无上荣耀,他在诗中把圆明园内的景观与“太平文物”和“天恩洋溢”相比拟,反映了在时人心目中圆明园是清王朝鼎盛的文化符号。
这一点,在圆明园被焚后,晚清时人的诗中,有了更加明确的认定。王闿运的《圆明园词》将“谁道江南风景佳,移天缩地在君怀”归之为“纯皇缵业当全盛,江海无波待游幸”,宝廷也在诗中说,“忽忆当初全盛时,冬宫春园岁迁移”。
清人的圆明园诗,不仅是清代文学史的璀璨成果,也是圆明园历史研究的资料宝库。我们期待,通过对清人圆明园诗的编选、整理和出版,能够推动学界综合利用文献、档案、诗文、书画等多种历史资料,进一步发掘圆明园的历史文化内涵,推动圆明园研究不断走向深入。

《圆明园四十景图咏》
本书的编纂,以诗人的生卒年月为序,生卒不详者列于最后,同一位作者的诗则大体按成诗时间或卷帙先后为序。为便于读者阅读和了解诗人生平,诗前各附诗人小传。每首诗后均详注出处,以备读者检核。对底本文字,我们尽可能进行了辨识,并注意参考学界已有的整理成果,仍有极个别底本字迹有漫漶不清之处,为谨慎起见,我们暂用标注,也请方家不吝赐教。
本书的汇集整理工作,周勇军、钟同玲、李特特等参与了诗文搜集和录入、撰写诗人小传等工作,出版社在文稿核校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在此表示诚挚的谢意。
必须承认,存世的清诗数量繁多,我们的选录范围极为有限,尚不足以全面展现清人圆明园诗的全貌,这只是一个阶段性的成果。期待这一领域得到更多的关注,不断有续补增编,以深度发掘清人视野里的圆明园历史世界。
2025年10月15日

《御制圆明园诗》
主编简介
阚红柳,女,1973年生,汉族。辽宁人,历史学博士。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副教授,副所长,中国圆明园学会理事。主要从事清代学术思想史、历史文献学、清代皇家园林历史文化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成果有专著《清初私家修史研究——以史家群体为研究对象》,教材《中国历史文献学》,主编《海外三山五园研究译丛》《畅春园研究》《民国香山诗文精选》)《清代皇家园林研究(第一辑)》《三山五园掌故》等,在国内公开发表学术论文五十余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