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朱老总和周总理相继去世,伟人的身体状况也逐渐恶化。那时,很多人都认为叶剑英元帅会是接管军权的首选人物。毕竟他是伟人的老战友,彼此有着深厚的信任。然而,令人意外的是,伟人在临终时竟决定将军权交给了陈锡联,而不是叶剑英。这一决定令许多人困惑不解,大家不禁要问,伟人为何在这个关键时刻没有选择叶剑英?背后是否有什么深层的考量?
四人帮看到伟人做出的决定后,心情异常兴奋,他们误以为叶剑英已经失去了中央的信任。于是,他们开始散布谣言,制造叶剑英与陈锡联之间的矛盾,甚至声称叶剑英与伟人之间的关系已经出现裂痕。四人帮的目的是想先发制人,把叶剑英踩在脚下。但他们显然高兴得太早了。伟人做出不把军权交给叶剑英的决定,经过了深思熟虑。原因有二:一是为了确保国家的稳定,二是为了保护叶剑英,因为那时的叶剑英正面临着不小的政治压力。 朱老总去世后,关于军权的归属问题一直被广泛讨论。尽管伟人对叶剑英有深厚的信任,但当时军委中有许多人已经与四人帮有了某种联系,随时可能失控。王洪文、张春桥等人将叶剑英视为夺权的最大障碍,想要迅速清除他。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再把军权交给叶剑英,无疑是让四人帮有了攻击的靶子。 四人帮在当时的影响力巨大,叶剑英也很难在复杂的政治斗争中保证自身安全。之前,四人帮就频繁地攻击叶剑英,导致他在中央逐渐被边缘化。可以预见,伟人去世后,四人帮对叶剑英的攻击会更为猛烈。叶剑英越是处于风头之上,情况就越危险。基于这些考虑,伟人最终决定选择陈锡联来接管军队的事务。此后,周总理的工作则交给华国锋来接手。 陈锡联其实是当时少数几个合适的选择之一。随着老一辈领导人的相继去世,叶剑英、邓小平等人都遭遇了排挤,伟人所能依赖的人已经不多了,剩下的基本只有陈锡联、王洪文和张春桥。王洪文和张春桥对这一决定表现得非常积极,认为自己已经稳操胜券。但伟人看出了他们动机不纯,认为如果让他们掌握军队,国家将面临极大的风险。最终,陈锡联成了唯一的选择。 消息一传出,巨大的压力便落到了陈锡联的肩上。四人帮对这一决定极为不满,可能一直以来,陈锡联都是四人帮眼中的钉子户,如今他掌握军权,更是激怒了四人帮。四人帮开始试图通过制造各种罪名,打压陈锡联。而关于陈锡联和叶剑英之间的关系,也不断成为外界的猜测焦点。很多人声称陈锡联图谋夺权,每一个动作都被过度解读。在那时紧张的政治氛围中,稍有不慎,陈锡联和叶剑英都可能陷入无法挽回的境地。 然而,伟人果然眼光独到,陈锡联的确是足够可靠的。他成功地在重压下保持了军队的稳定,并未因外界的流言蜚语与叶剑英产生分歧。相反,陈锡联与叶剑英在接管军权后迅速达成一致,认为铲除四人帮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 随着伟人健康状况的恶化,中央大部分事务都移交给了华国锋等人处理。1976年4月,华国锋提议让叶剑英等人回归中央,重新主持工作。在此之前,叶剑英已因身体不适缺席公开场合一段时间,这背后也少不了四人帮的推波助澜。然而,现在叶剑英准备重新回到中央,与四人帮进行正面较量。叶剑英的复出让四人帮感到极大的压力,他们深知叶剑英不可能轻易被左右,于是把目标转向了陈锡联。四人帮试图通过威逼利诱来拉拢陈锡联,但他显然不愿与四人帮为伍。此时,叶剑英、华国锋、陈锡联等老一辈领导人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了一起。四人帮意识到自己在中央的影响力已大不如前,决定采取激烈手段,企图通过操控媒体加剧社会对立,批判华国锋和其他领导人。在此背景下,叶剑英和华国锋意识到,斗争必须加速进行,因为四人帮已经将夺权的目标公然摆在了台面上。如果不及时采取行动,可能会变成四人帮的猎物。 为此,叶剑英提出最稳妥的办法是通过中央投票将四人帮赶出,但他也意识到,四人帮早已将自己的支持者安插在高层,这些人只会按照四人帮的意图投票。同时,还有很多中立派持观望态度,随时可能倒向四人帮的一方。因此,叶剑英认为这种方式并不可靠。 他与华国锋等人讨论后决定,虽然四人帮拥有一定影响力,但他们并未控制军队。而陈锡联的立场坚定,各大军区司令也不愿与四人帮合作。四人帮所掌控的武装力量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根本没有与国家对抗的能力。因此,叶剑英认为,应当趁新旧权力交接之际,快速行动,将四人帮一网打尽。 大家一致同意了这一方案,并开始着手准备。由汪东兴负责从中央警卫团挑选可靠力量,成立多个行动小组,每个小组负责抓捕一个四人帮成员。陈锡联也积极参与,确保整个北京卫戍区的稳定。在周密准备后,行动正式展开。叶剑英巧妙地设下了一个计策,以开会的名义将王洪文、张春桥等人召到怀仁堂,进行统一行动。 这一行动进行得异常顺利,因为王洪文、张春桥和姚文元等人完全没有料到中央会在这个时刻突然出手,他们都纷纷中了计。至于江青,另一组小组早已在她的住所实施抓捕,也没让她有机会逃脱。与此同时,行动小组还迅速控制了四人帮所控制的新华社、广播电台等新闻机构。 短短一天内,四人帮就被迅速打垮。10月6日晚上,中央召开紧急会议,华国锋向中央高层宣布了四人帮被抓获的消息。叶剑英在会议上做了重要报告,详细讲述了整个过程,并总结道,这次行动挽救了国家和党,改变了中国的未来。 此后,陈锡联提出,将军权移交给叶剑英,因为他认为自己当时是临危受命,四人帮已经被打垮,叶剑英更有能力主持军队事务。但叶剑英婉拒了这一提议,认为陈锡联在军队的掌控上非常稳健,当前不需要进行权力交接。尽管叶剑英资历最老,但他始终认为自己应该站在辅助的位置,支持更为稳妥的领导者。 1986年,叶剑英元帅去世,中央在悼词中总结了他的一生:在关键的历史转折点,敢于挺身而出,毫不犹豫地做出正确的决策,始终为国家和党的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