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德吉:最是高原春好处 山水相映绿意浓 青海德吉措 青海自然风景最好的地方
创始人
2025-04-30 15:31:52
0

本文转自:人民网-青海频道

人民网记者 杨启红

远处,山峦叠嶂,山水相映成趣;近处,水清岸绿,游人尽享沙滩时光,地处黄河沿岸的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昂拉乡德吉村,山水相依,景色别样好。


德吉村风景。人民网记者 杨启红摄

高原的春天总是从黄河沿岸开始,当德吉村亲水广场绿意渐浓,当露天沙滩迎来游客漫步,这就意味着德吉村迎来了最美的时节。

检查岸边环境卫生、检查水上项目设施……连日来,德吉景区里,工作人员们忙前忙后,全力备战“五一”小长假。

“每逢周末,游客很多,停车场、主干道都停满了私家车……”德吉村驻村第一书记钱伟表示,黄河岸边绿意初现时,德吉景区里就开始人声嘈杂了。

村民罗罗忙着跟其他景区维护人员一起调试透明皮划艇下水安全性,村民闹尖措正在研究特色美食,准备假期再推出些新花样……近年来,依托黄河岸边的文旅资源,村民们的生活大变样。

德吉村是个易地搬迁村,昔日,村民们住房难、行路难、就医难、吃水难……2016年以来,尖扎县提出“山上问题、山下解决”的思路,在昂拉乡河东修建住房251 套,统筹实施了水、电、路、讯、污、厕等基础设施项目,学校、卫生室、文化广场、射箭场、绿化区等也相继建成,将250余户900余人集中安置,成为了如今的德吉村。


游客在德吉村赏景。人民网记者 杨启红摄

搬得出,更要稳得住,能致富。致富路怎么走?村民闹尖措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妇女,以前,守着家、守着地,没什么额外的收入来源,日子一眼能望到头。

“村里环境好,游客多,我也不会别的技能,想着做点儿特色美食卖卖看,没想到卖得还不错。”搬到德吉村后,眼瞅着村里的旅游越来越红火了,闹尖措便想到了发挥自己会做饭的特长,做些地方的特色美食售卖。

“她家的焪洋芋、土烧馍都很出名,节假日或是旅游旺季时,还得提前预定,要不然都买不到。”钱伟介绍,如今,闹尖措家的特色美食已经小有名气了。刚搬到德吉村时,村民们心里没底,不知道怎么增收致富,但随着德吉景区的进一步发展,村民们也都看到了增收门路,摒弃了等靠要思想,想方设法增收,餐饮店、民宿、农家院等纷纷涌现。

德吉景区发展越来越好了,用工势必会增加。“村里的剩余劳动力在景区当管护员、服务员、售票员等,实现了家门口就业。”钱伟介绍。


德吉村风景。钱伟摄

村民罗罗今年62岁了,常年在景区承担维护工作,“上岁数了,不能去外面打工了,在本村干活挣钱很方便。”罗罗表示,现如今,出行、看病都很方便,生活也富裕了,很知足。


村民罗罗调试透明皮划艇。人民网记者 杨启红摄

村民赛毛措今年22岁,此前在县城餐饮行业务工,如今回到了村里,在德吉民族风情园就业,“在县城时,生活成本高,还不能常回家;如今在本村就能挣钱,还能天天回家。”赛毛措笑着说。


德吉民族风情园里,后厨正在准备青海特色美食。人民网记者 杨启红摄

现如今,德吉景区的发展已带动全村250余人从事旅游相关工作,基本实现每家每户都有一人从事旅游产业相关工作,德吉村村民们确确实实吃上了“旅游饭”。“没搬迁之前,人均收入也就几千块钱;2024年,人均收入达到了一万七八。”钱伟介绍。


德吉村的民宿。人民网记者 杨启红摄

山水相映的高原美景、丰富多样的文艺表演、好玩有趣的水上项目、口味多样的特色美食……这个“五一”,不妨去尖扎、去德吉走一走,拥抱和美乡村生活、特色乡土文化,感受新时代的山乡巨变。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不... 雍正皇帝1722年正式登基,此时他已经48岁,是清朝登基最晚的皇帝,到1735年因去世结束统治也仅仅...
原创 清... 中华文明5000年的历史,最为频繁的便是朝代的更替和兴衰。正是因为传统封建社会中强权政治对百姓的压榨...
原创 清... 清朝一大将爱吃川菜回锅肉,皇帝在得知做法后,直接就下令逮捕 回锅肉是是一道经典的川菜家常菜。可以说...
原创 他... 在新中国的将领中,解放时期担任过正军级职务,一般都被评为正军级或者准兵团级,很少有人被评为副兵团级,...
原创 他... 春秋时期,周王室日渐衰微,失去了对诸侯国的控制。各诸侯国开始互相征伐,最终实力强大的齐桓公,晋文公,...
“以史为鉴”:毛主席为何说秦始...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作为一个极具争议的人物,一直以来都是人们讨论的焦点之一。毛泽东主席在其一生中多次...
原创 朱... 在明朝历史上最悲催的就是土木堡之变了,这一次是明朝历史上,最屈辱的一次战争,这次的始作俑者是朱祁镇,...
原创 父... 他们是现役军人中的一对“中将兄弟”,他们的父亲则是我国的开国上将秦基伟。 这对中将兄弟便是秦卫江和秦...
原创 为... 文 瓜田李的猹 编辑 沐语纪史 前言 在古希腊历史的长河中, 提洛同盟 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联盟,它成...
学习孔繁森同志 践行老西藏精神   70多年前,英雄的十八军进军西藏,把红旗插上雪山,也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