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日,人们在特色藏餐康定央切尔锅庄用餐。新华社记者 肖潇 摄
新华社成都11月7日电 题:文旅融合助川西高原旅游焕新彩
新华社记者叶挺、李力可、陈改
深秋的四川康定,细雪融入折多河,这座高原小城的傍晚格外幽雅。慕名而来的游客走进当地的“网红”餐厅——央切尔锅庄,千余平方米的空间中交织着茶香与歌声,食客们品味着汉藏融合的滋味,在一曲曲舞蹈中感受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的旅游新貌。
相比精致的环境,老板余荣爽朗而自信的声音更令人难忘。她指着墙上一幅两位藏族女子的黑白照片,向记者娓娓道来“锅庄”的历史。作为古时茶马互市的重镇,康定曾是高原商旅往来的枢纽。“锅庄”不仅是货物集散与贸易中转的场所,更是兼具住宿、餐饮、社交功能的多元空间。照片中的两位女子,正是20世纪中叶当地知名“锅庄”的两位女主人,也是余荣一家的奶奶们。
传承到余荣手中,“锅庄”逐渐演化为如今人们熟知的民宿。令人意外的是,在经营民宿12年后,她和团队毅然关停了所有住宿客房。经过改造,今年6月央切尔锅庄重新开业。没有住宿服务后,生意却一路飘红,营业额同比增长了50%。
“甘孜不缺壮美风景,雨后春笋般的精品民宿也各有竞争力,身在城区的我们必须寻求差异化发展。”余荣说。
近年来,中国旅游市场迈向高质量发展,部分缺乏特色与品质的民宿被市场淘汰。余荣敏锐地嗅到游客对体验式服务和情绪价值的强烈需求,她和团队决定以藏区文化为底色,打造出一个融合传统与创意的新空间。店内顾客不仅可以换上藏装拍照留念,还能在写满茶马古道诗词的挂帘下围炉煮茶,写一张“甘孜18县”风景明信片寄给远方的朋友,或挑选精美的黑陶文创产品作为纪念。
央切尔锅庄的转型不仅是个体经营策略的成功,更折射出甘孜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趋势。民宿不再只是落脚之地,进而成为游客感受藏区风情、体验生活方式的重要载体。
去年5月,余荣当选甘孜州旅游民宿协会会长。凭借多年的实践经验,她积极推动行业规范化建设,分享运营心得,鼓励更多民宿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寻求差异化发展。协会自2024年4月成立以来,会员数量由最初的60多家迅速扩展至400余家,发展势头迅猛。此外,协会也参与甘孜州星级饭店评定委员会的工作,致力于提升民宿品牌的整体影响力。

2025年10月31日,在四川省甘孜州康定市新都桥镇,来自浙江的游客在赞巴·明境民宿酒店的房间里休息。新华社记者 肖潇 摄
位于新都桥镇的赞巴·明境酒店,是该委员会评定的五星级民宿之一。落地窗外雪山与青稞稻田相映,简约大气的装修、精心设计的特色文创,各处细节让客人体验到宁静、治愈的幸福感。
酒店客房主管拥中贝姆介绍,虽只有19间客房,但旺季入住率基本维持在90%以上。酒店为住客免费提供藏家拜访和手工糌粑制作等特色活动,让游客更好体验当地文化。通过雇用本地员工并支付活动费用,为周边居民带来了额外收入。
“来这里做民宿工作,收获的不只是一份职业。更重要的是,有机会分享自己家乡的文化,让更多人感受藏族文化的魅力。”拥中贝姆说。
经过30年发展,稻城亚丁、318中国最美景观大道、康定情歌故乡等,已经成为甘孜享誉中外的旅游品牌。“甘孜境内有丰富的雪山、湖泊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已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名片。”甘孜州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局长刘洪说,自然风光、红色文化、非遗资源及定制旅游产品的发展,进一步丰富了旅游体验。
不久前,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推进旅游强国建设,丰富高品质旅游产品供给,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尽管现在‘旅游饭’富了大家口袋,我们还是要引导从业人员到旅游业发达地区学习,组织技能培训,进一步提高接待水平。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做好生态保护,让这碗‘旅游饭’更可持续。”刘洪表示,近年来当地政府高度重视文旅深度融合,打造国际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展望未来,随着交通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甘孜旅游将持续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