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潜 中国旅游报记者 牛佳欣 白骅
从剧场到街头、从专业舞台到社区广场,文艺精品与群文佳作轮番上演,旅游与艺术深度融合……11月4日,由文化和旅游部、重庆市人民政府、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在重庆闭幕。这场艺术盛宴累计吸引线下观众超30万人次,线上观演人次突破5000万。与此同时,“跟着演出去旅行”热度持续攀升,有力带动川渝两地文旅消费。
精品力作绽异彩 守正创新续华章
本届艺术节佳作云集,一大批聚焦现实、守正创新的优秀文艺作品集中亮相,展现了新时代文艺创作的蓬勃生机。
舞蹈诗剧《蜀道》以富有诗意的肢体语言,讲述“五丁开道”的传说与“蜀道难”的历史,编织出一幅跨越千年的文明图景。该剧融合三星堆纹样、川剧技巧等巴蜀文化符号,通过“润川化蜀”“剑阁峥嵘”“翠云穹廊”等五大篇章,生动再现蜀道从“天险”到“通途”的沧桑巨变。
《蜀道》总编导佟睿睿说:“蜀道是一条要用双脚亲自丈量的古道。当走完各篇章的旅程,我发现五丁在我心里也修了一条道,通往让人心潮澎湃的未来。”
来自西安的观众王静说:“舞蹈与历史的结合,让我对巴蜀文化有了全新的理解。尤其是演员们充满力量感的动作配合宏大的音乐,仿佛让人亲历了‘地崩山摧壮士死’的震撼场景。”
现实题材的创作同样硕果累累。话剧《大漠日记》以河北保定学院西部支教群体的真实事迹为蓝本,再现了青年学子20余年扎根边疆的感人故事;音乐剧《逐梦》将“中国速度”搬上舞台,勾勒出三代铁路人的奋斗轨迹。重庆观众陈宇翔说:“《逐梦》中那种不服输的拼搏精神,正是我们年轻人需要传承的。群舞演员通过高度整齐的动作,展现波澜壮阔的施工场面,让人热血沸腾。”
传统艺术的创新表达成为一大亮点。儿童剧《猫神在故宫》以猫咪视角展开一段关于记忆与永恒的旅程,已在全国巡演逾160场;婺剧《三打白骨精》创新融入变脸、无人机等元素,在全球演出超百场。
《三打白骨精》导演翁国生说:“用戏曲讲好中国故事是我一生的追求。戏曲需要留住老戏迷、吸引新观众、演出新境界。”
来自浙江的观众李梦雅分享道:“这是我第三次看婺剧《三打白骨精》,常看常新。传统戏曲与现代科技的结合让老故事焕发新魅力。”
群文活动暖基层 艺术滋养百姓家
本届艺术节期间共举办惠民演出280余场,惠及观众超百万人次,基层演出占比达65%。
“玉盘玉盘,你为何悬于屋顶上;玉盘玉盘,你为何白白送银光……”歌曲《玉盘》获得第十八届文华奖。歌曲以孩童视角展开“问月”之旅,融合古典诗意与现代审美。包括《玉盘》在内的部分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第十八届文华奖参评节目走进四川南充大剧院,让当地群众享受“家门口的”艺术盛宴。南充市民王先生对演出赞不绝口:“太精彩了!尤其是上过春晚的《玉盘》吸引了很多小观众跟着演员们吟唱。”
儿童剧《猫神在故宫》走进重庆万州三峡文化艺术中心。现场观众随主角“小东西”,以猫咪视角展开了一段关于“友爱与陪伴、记忆与历史、生命与永恒”的旅程。“以后去故宫旅游,我一定要找猫咪们合影!”一名小观众对故宫之旅充满期待。
群众文艺精品同样熠熠生辉。第二十届群星奖获奖作品群口快板《风火山》创新采用“拆唱”形式,将曲艺“一人多角”的传统模式转变为“一人一角”的戏剧化表达。主演刘迪说,这次获奖是对基层群众文化创作的充分肯定。
本届艺术节还将惠民展演舞台从剧场拓展至社区、街区、景区,推动“台上演”向“全民享”转变。
在成都市塔子山公园,新疆丝路之声合唱团、温州幼师雅艺合唱团、合肥市包河区文化馆青年合唱团、沈阳文旅青年合唱团、滨州市文化馆中海合唱团轮番登场,为市民献上高质量演出。公园工作人员小张告诉记者,大家听说群星奖终评作品前来演出,扶老携幼争相前来观看,热情高涨。
重庆解放碑前的群众文艺快闪吸引了大批市民游客,大家用手机记录下精彩瞬间。重庆市群众艺术馆附近,街头音乐会唱响,《我的未来不是梦》等熟悉的旋律引发全场大合唱。
重庆市群众艺术馆馆长任竞说:“艺术节期间,群星奖终评作品从剧场演到街头,从专业舞台演到社区广场,老百姓不用买票,在家门口就能尽享艺术魅力,艺术节真正成为人民的节日。”
文旅融合体验新 跟着演出深度游
艺术节期间,“锦绣天府·安逸四川”携手“雄奇山水·新韵重庆”,共同推出“跟着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游川渝”100个文旅特色场景,让“跟着演出去旅行”成为一大亮点,激发了文旅消费活力。
成都“夜游锦江”项目融合川剧等元素,推出火锅船、MR数字船等新产品,艺术节期间游客接待量同比增长50%。“坐在船上吃火锅、赏川剧,这种体验太独特了。”广州游客李薇在社交平台上分享道。
舞蹈诗剧《蜀道》引发了“三国热”,带动不少观众前往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深入了解三国文化。博物馆还推出了非遗市集、特色文创等,打造沉浸式文化消费场景,更好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
话剧《梦回东坡》的精彩上演,吸引不少观众从剧场走向眉山三苏祠,寻踪东坡文化。广东游客陈文琛赞叹:“艺术与旅游融合,演出与实地参观结合,让我对东坡文化的理解更加深刻。”
在重庆,“两江艺境·都市人文线”“艺术聚落·创意新潮线”“光影潮玩·赛博都会线”3条主题线路,带领市民游客穿梭于美术馆、剧院、文旅街区与大美山水之间。重庆市儿童公园广场变身“文化集市”,来自15个区县的文化工作者各展所长,快板、川剧、歌舞、表演唱等拿手好戏轮番登场,欢歌笑语不绝于耳;马路对面的群众艺术馆周边,“乐响渝中”“花开的声音”等主题街头艺术演出精彩上演。
“看完演出就能凭票根预约去大足的直通车,太方便了!艺术与旅游的融合让旅程更加充实。”来自上海的戏剧爱好者王先生凭借舞剧《天下大足》票根享受了大足石刻景区门票优惠。大足区推出的“观剧畅游”活动便利了众多观众“为一部剧,赴一座城”。
舞剧《红楼梦》的忠实粉丝更是追剧至山城,在欣赏精彩剧目的同时,深度感受重庆“8D魔幻城市”的独特魅力。在重庆群星美术馆,“美在群文 时代答卷”全国文化馆美术作品邀请展集中展示了90余件作品。观众通过一幅幅作品欣赏大美河山与时代新貌,为艺术之旅增添了别样体验。
来源:中国旅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