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级视野:李驭时的油画与时代共鸣
创始人
2025-11-05 17:32:03
0

【艺术简历】

李驭时,1970年生于安徽怀宁,1994年安徽师范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毕业,现居上海。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市黄浦区美术家协会理事、香港国际画院油画艺委会副主席。作品被中国香港、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瑞典、俄罗斯、韩国、泰国、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阿联酋、黎巴嫩等国和地区多家机构和私人收藏。

获奖情况:

2003年 上海《宝山风采》作品展 获金奖

2005年《人与自然——第二届中国山水画·油画风景展》获佳作奖

2005年《第四届上海美术大展》 获创意奖

2011年 上海《脉动浦江》作品大赛 获二等奖

2012年 第四届上海市民艺术展 获优秀奖

2012年 上海城市新印象艺术展 获鼓励奖

2012年 第一届韩国全罗北道国际双年展获金质奖章

2025年 日本东京都美术馆第二十四届国际美术交流展 获金奖

国际展览及艺术活动:

2025年 无锡市首届国际油画双年展,策展

2025年 黎巴嫩贝鲁特国际艺术展

2024年 第二届泰国那空沙旺国际艺术展

2024年 第二十三届日本国际美术交流展 东京都美术馆

2023年 第一届泰国那空沙旺国际艺术展

2019年 上海国际当代艺术创作交流展 策展

2019年 一带一路湖北国际美术展

2019年 泰国甲米国际当代艺术展

2018年 第三届河内国际艺术交流展

2017年 上海国际当代艺术创作交流展 策展

2016年 泰国甲米亚洲国际水彩展

2016年 阿联酋阿布扎比国际艺术展

2016年 越南“ECO FROM NATURE”国际艺术展,由亚洲艺术联盟主办

2016年 印度奥林匹亚国际美术展

2015年 上海国际当代艺术交流展 策展

2015年 艺术丝绸之旅世界巡回展。首站北京

2015年 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国际艺术展。

2014年 第一届马来西亚兰卡威国际艺术双年展。

2014年 俄罗斯奔萨雕塑及绘画国际艺术展。

2014年 黎巴嫩国际旗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办。

2014年 海盐国际艺术慈善基金展,菲律宾帕赛。

2013年 受邀参加由泰国总理府主办的庆祝泰国国王86周岁庆典国际艺术活动及展览。

2013年 中国常州第一届国际艺术展,艺术顾问、策展。

2013年 第九届泰国皇家理工大学国际艺术展。

2013年 第一届泰国那黎宣大学国际艺术展。

2013年 黎巴嫩国际旗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办。

2012年 第一届韩国全罗北道国际双年展。

2012年 《共享世博 共享未来中日韩国际艺术展》,韩国。

国家展览:

2001年《研究与超越——中国小幅油画作品展》

2002年《第十六次新人新作展》

2003年《携手新世纪——第三届中国油画展》

2004年《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

2005年《人与自然——第二届中国山水画·油画风景展》

2006年《“风景·风情”全国小幅油画展》

2008年《拓展与融合——中国现代油画研究展》

2009年《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

2010年《油画艺术与当代社会――中国油画展》

2011年《中国中青年艺术家推荐展》

2016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

“形式”背后——李驭时作品有感

“形式”是现代艺术的一个重要特征,点、线、面、光、色、结构、空间等这些在古典绘画中的造型手段渐渐有了自己的独立“人格”,他们不再只是一种造型形式而是升华为一种内在“形式”,而这种“形式”的独立是西方古典艺术经历了浪漫主义、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立体主义、野兽主义、表现主义之后,借由抽象主义孕育而生的。德国哲学家W.沃林格认为:“在抽象绘画艺术创造中,除了情移的冲动以外,还有一种与之相反的冲动支配着,这便是‘抽离的趋势’。产生抽离的原因是因为人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冲突,人们感受到空间的广大与现象的紊乱,在心理上对空间怀有恐惧,并感到难以安身立命。

人们的心灵既然不能在变化无常的外界现象中求得宁静,只有到抽象绘画艺术的形式里寻找慰藉。人们既然不能从外界客观事物中得到美感享受,便希望将客观物象从其变化无常的偶然性中解放出来,用抽象的形式使其具有永久的价值。”的确,抽象艺术家们从物质的“现实”中接收到影像,再经由内心抽离,将对社会、生命乃至人生的感悟通过线条、色彩、空间和运动等等这些独立“形式”加以组合来表现自己的感情意识,使之成为永恒,正如李驭时的作品,大面积灵活动感的鲜艳色块以及并无具象、行动略显麻木的人形让我觉察到他在这些抽象的独立“形式”背后的感情意识。

抽象主义绘画是艺术家的意识对物质社会做出的一种艺术化的反映,不同的物质环境下的抽象主义艺术的内涵与价值都各有不同。与西方抽象主义艺术相比,中国抽象主义的价值不在于风格上、语言上、手法上,它更多的体现在文化上、精神上、观念上;中国的抽象主义艺术源于中国特有的一个文化语境中,在这样的环境下,抽象艺术不仅被赋予了关于中国现实社会的特殊意义,也形成了相应的艺术语境,品读李驭时的《街景》系列作品,我们不难察觉到这一现象。在这一系列作品中,人物形象已经不是画面着力表现的元素,具有中国典型性的街道与具有中国典型性的人物轮廓交织在一起,这正是李驭时对中国现实社会的意识形态的一种艺术反映。

“街景”这个名字顾名思义是指界面上的景象,李驭时在作品里传达了一个模糊而广泛的概念,它既不单指物化的大街,又不单指人物的活动,而是让一切元素含混一体,这也是他创作的一种理念。他的构图随机采用常见的一些景象,利用色域的分割模糊了本应存在的空间,而这种空间模糊的同时也让人产生了一种时间、位置、身份被模糊的感觉,表达了在越来越发达的社会下,世人对自我身份以及社会地位的不确定之感。

在色彩上,李驭时采用大的色块分割画面,利用色域——或蓝色,或黄色——产生一种微妙的情绪效果,而这情绪亦是不明确的,黄色或者蓝色并不一定代表一个固定的情绪,比如说忧郁或者欢快,他们的明度都处于同一范围,这样的色度让我们感受到的情绪是一种开放的,它包容着各种各样的可能性。值得一提的是,在李驭时的画面中虽然模糊了空间,但却加强了光感的印象,光被整理成为白色的几何形状的光斑,跳跃在我们眼前。这样耀眼的“形式”给予了我们一种强烈的印象,把我们带入了一种如梦幻般的环境中,让我们强烈的感受到那种广泛的存在感——作品中的任何事物都不是独立的,而是一种如宇宙繁星浩瀚般的广阔存在。

在这组作品中,没有具象的人形轮廓可以称之为李驭时的代表符号,画面上没有对人物五官的描绘,连几何形也不被赋予的五官正说明了李驭时有一种天下大同的创作概念,他的作品中画的不是某一个人,不是男人不是女人,而是作为宇宙的组成部分存在的活动体,这也暗合了我们当代社会中人类的社会身份和自身属性分离的特点。在中国当代社会,人们经常处于一种“非我”的状态中,只是在扮演一个角色,甚至在扮演一个物化的符号,这是一种非正常的“常态”。

李驭时通过他的作品反映了这样的“非我”状态,不予评价,只是呈现,给予我们更多的思考空间。同样的《妆》系列将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放在不同的色调背景中模糊的呈现,没有五官,举止优雅地对镜描妆。在中国,女性一直是处于比较“话题”的位置,中国的女性对自我属性的认知其实是不确定的,李驭时将中国女性温柔、软糯的性格特征通过明亮的色彩、柔美的体型表达出来;不给她们明确的容貌,却让她们描眉上妆,表达了中国女性在外在形象与内在形象之间来回游离不定的一种心理活动,也表现了在一个男性艺术家眼中女性对于自我属性认知的精神状态。

在经历过《街景》、《妆》、《婷婷的假日》等系列作品的理性思考和冷静表达之后,李驭时似乎需要更加纯粹的、更加直接的“形式”来宣泄内心的情感,大写意的抽象作品《四季行板》系列便浮出水面。在这一系列作品中,现实性几乎已经不复存在了,看似毫无“意义”的大面积色域述说着都是李驭时直抒胸臆的情怀,大面积的红、蓝、黄、绿揉在一起,流露出一种中国传统绘画的意境之感。

有人说中国没有抽象,其实不然,在中国书法与传统绘画中,“抽象”的“形式”早已融入其中了。中国传统绘画所重视的是画面中是否呈现了一种哲学性的意境,追求写意和抽象,讲究“虚实相生”,中国古典哲学——从老子的“大象无形、大音希声”,再到魏晋六朝王弼的“得意忘象”,再发展至唐朝禅宗的“明心见性”——从始至终影响着中国的艺术家们,无不讲究一个“空”和“无”;唐末画家王墨的泼墨写意就是即兴而发,“应手随意,攸若造化”,在虚无空灵的水墨中流露出道禅宗和道家思想,从而呈现出抽象艺术的性质和概念,在李驭时的抽象作品中也体现了这种“虚无”抽象之感。

在《四季行板》系列作品中,李驭时利用每个季节的代表色,记录着他在不同季节、不同境遇下,不同的心境的变化,感性的空间处理使得李驭时的情感从画面有限的物理范围里,随着红、黄、蓝、绿的四季色激发出来。这些颜色在李驭时笔下激情而跳跃,观者仿佛随时会被这些热情的色彩所吞噬——就在这时,画面中几个重色跳入眼帘,稳定住了大面积的跳跃色彩,暧昧的高级灰柔和了亮色与重色的碰撞,使画面气氛变得缓和;饱满的色调又与看似“虚空”的内容形成对比,一种哲学意味不言而喻;随性的笔触则呈现了李驭时淋漓尽致的创作过程,这种全身心的感觉和投入正是中国传统文人画家所推崇的情怀。

纵观李驭时的作品,他以不带评论的、冷静理性的眼光看着现实世界,又忠实地绘画着自己激昂的情感,似乎互相矛盾,但仔细研读过后就会发现,他其实是一个善于思考的艺术家,他对艺术语言的独立“形式”的运用以及对艺术的追求都有着自己的理念与坚持。如今,绘画貌似已经被要求呈现一种“伪现实性”,似乎只有表现出“生活的疾苦、悲痛与失落”的艺术家才是有社会担当的艺术家,那么有多少艺术家是真正从自己内心去看待这个世界呢?李驭时算一个,用李驭时自己的话说:“人们是从真实的生活中接受色彩的刺激和享受美的事物的抚慰,生存在这个时代,体验着浪漫和追求着舒适,再怎么高歌生活的艰辛,也无法产生悲壮的旋律。生活中伟大和渺小是相对的,也是互动的,苦心经营的、切合时代要求的伟大主题对于历史来说往往最微不足道,而关注生命本身、关注生活本身,是艺术的永恒。”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培育钻石板块11月5日涨1.8... 证券之星消息,11月5日培育钻石板块较上一交易日上涨1.86%,恒盛能源领涨。当日上证指数报收于39...
青城跃升“新质”极:一颗“钻石... 人民网呼和浩特11月5日电 (记者 齐浩男)冬日的呼和浩特,寒意中涌动着一股强劲的产业热流。近日,“...
惠州市森偶珠宝饰品有限公司成立...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惠州市森偶珠宝饰品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蒙光义,注册资本2万人民币,经营...
宋徽宗书法纨扇领衔,上博“压箱... 澎湃新闻获悉,上海博物馆将于11月14日起在上博人民广场馆举办“至扇至美——上海博物馆藏历代扇面书画...
“智慧方舟”少儿新书展 智慧方舟 少儿新书展 冬日的午后,阳光透过窗帘洒在书页上,正是孩子沉浸阅读的好时光!平顶山市图书馆精...
韩天衡 | 阅兵展国威 艺心颂... 【韩天衡题】 艺术家简介 韩天衡 1940年生于上海,祖籍江苏苏州,号豆庐。擅书法、国画、篆刻、美...
墨香文庙·传承经典系列采风活动... 活动现场。 日前,由安顺市政协书画院主办的墨香文庙·传承经典“追寻名家足迹·走进乡贤故里”系列采风活...
京剧鼻祖余三胜七代世孙罗田拜师... 极目新闻记者王永胜 通讯员 陈钦 11月4日,湖北罗田县,极目新闻记者在纪念余叔岩诞辰135周年暨京...
高山古城出土文物,文玩核桃源于... 走在大街上,相信不少人都见过那些拿着核桃盘玩儿的老人。看着他们那悠闲自得的模样,总让人忍不住感到羡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