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舍里的对话总能戳中大学生的共同纠结:“刚收到合唱比赛通知,可排练要占晚自习时间,值得吗?”“社团招新表上的辩论社、非遗社,跟我机械专业八竿子打不着吧?”
但这些看似“无用”的校园活动,真的毫无价值吗?江苏科技大学用一场场扎实的实践,给出了响亮的答案。

作为深耕“船舶、海洋、蚕桑”特色的高校,江科大从未将校园文化活动视为点缀。前不久落幕的首届“深蓝杯”学生社区合唱比赛,便是最生动的注脚。这场以“赓续红色血脉 唱响时代新声”为主题的赛事,由校党委宣传部、学工部、团委联合主办,覆盖三大校区的35支队伍先经预赛角逐,16支佼佼者最终登上长山校区船苑剧场的决赛舞台。小合唱编排精巧、创意十足,大合唱声部和谐、气势恢宏,160 余名学子用歌声串联起红色记忆与青春理想,校领导亲临颁奖的规格更显该校对文化育人的重视。

这场比赛带来的成长远超歌声本身。参赛学子坦言,反复排练中培养的集体荣誉感、舞台上锤炼的心理素质,是专业课堂学不到的财富;红色旋律里蕴含的精神力量,更让“强国有我”的信念变得具体可感。这恰恰回应了那些“浪费时间” 的质疑:这类活动锻造的是专业能力之外的核心素养,这些素养正是成为复合型人才的关键。
“深蓝杯”并非个例,江科大早已用体系化的活动构建起育人生态。今年4至5 月举办的第42届校园文化艺术节,以 “深蓝筑梦强国路 ,文化启智绘锦程” 为主题,开展了130 余项活动。

这里既有AI办公技能创新大赛、科技魔方 PK 赛等贴合专业的竞技,也有原创戏剧大赛、茶事绘画讲座等浸润审美的体验;既少不了棋艺大赛、宿舍风采赛等凝聚集体的活动,更有“蚕丝文化润童心”科普、江豚保护宣讲等结合学校特色的公益实践。160余人参与博弈的棋艺赛场、融入传统元素的舞蹈表演、旧物置换里的公益热情,无不彰显着学子们的参与活力。
这些活动早已打破“形式单一”的刻板印象。机械工程学院的非遗剪纸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融,生物技术学院的蚕丝文化活动衔接专业特色……它们与专业竞赛形成互补:专业竞赛锤炼硬实力,文化活动则滋养软实力,而后者正是江科大培养“深蓝特质”人才的重要载体。

别再说校园文化活动没用了。从合唱比赛里的精神共鸣到艺术节中的全面成长,江科大用实践证明,这些活动不是课堂之外的“额外负担”,而是“五育并举” 的生动课堂。
若你期待一所能兼顾专业成长与全面发展的高校,江苏科技大学这份“有温度的文化育人”,或许正是你寻找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