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卢浮宫被盗案过去了将近两周,法国警方终于传出了好消息:2名参与抢劫的犯罪嫌疑人已逮捕。但遗憾的是,被盗的7件传世珍宝至今仍杳无音信。
被盗珠宝正确版本,右上角欧仁妮王冠被找回
然而,这并非个例,在过去的几十年时间里,世界各国的博物馆都曾发生过珠宝被盗事件。
巴黎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的自然金块失窃
这些被盗过的传世珠宝,有些被找回,有些仍不知所踪。
被找回的“小幸运”
那么,都有哪些珍宝不见了踪影?有哪些被找回了?还有哪些依旧还在流浪?
今天的这篇文章,我们就来聊聊吧~
图源:珠宝匠小红书
2017年5月,在德国巴登州立博物馆,一顶价值约120万欧元、曾属于巴登大公夫人的冠冕被盗。
这顶冠冕制作于1907年,是第二任巴登大公卡尔·路德维希·弗里德里希在登基前,委托德国珠宝匠 Schmidt-Staub为爱妻所制作。

冠冕的主体框架为黄金和铂金材质,款式采用了当时最为流行的俄罗斯Kokoshnik头冠的拱形结构,367颗明亮式切割钻石镶嵌成缎带与月桂枝的造型,独特的镂空与钻石流苏设计,更使得冠冕的款式轻盈、灵动。
小课堂:
19世纪的俄罗斯,流行一种叫做Kokoshnik的传统女性头冠,“Kokoshnik”这个词源于俄罗斯建筑上的扇型拱门,形状多为扇型、花瓣型或盾型,并用宝石、珍珠等进行装饰。
Hilda 大公爵夫人收到后十分喜爱,曾佩戴它拍摄了不少官方肖像照。

Hilda 大公爵夫人去世后,这顶王冠传给了侄女巴伐利亚公主Princess Editha,后来这顶冠冕多次转手,直到1984年,在一场拍卖会上,由德国巴登州立博物馆购入并作为展品,对外公开展览。
没想到,才过了33年,这顶冠冕便遭遇此不幸。
在案发后的3年时间里,德国警方因未找到相关信息,放弃搜索工作,现如今,这顶冠冕被找回的机率微乎其微~

2017年底到2018年初,卡塔尔阿勒萨尼家族的藏品,在意大利威尼斯总督宫开展了为期4个月的展览。
展品数量高达200件,从莫卧儿王朝时期的璀璨遗珍到现代的印度珠宝艺术应有尽有,曾在世界各地巡回展览。

令人没想到的是,在威尼斯总督宫展览的最后一天,两名混入人群的盗贼,在众目睽睽之下,将一枚铂金钻石胸针和一对耳环窃走,并顺利逃脱。
庆幸的是,被盗走的这两件珠宝,并非古董,但也价值不菲——单件价格在百万欧元,至今仍未被找到。
失窃的胸针 | The Al Thani Collection
波特兰冠冕,是波特兰家族的传家宝,见证了亚历山德拉王后与伊丽莎白二世两代人的加冕仪式,承载着波特兰家族上百年的辉煌与荣耀。
(相关阅读:价值数百万英镑,见证两代王室加冕,这顶英国史上最伟大的冠冕,竟不翼而飞?!)
波特兰冠冕
由于家族后代人丁稀薄,最后一位波特兰公爵的继承人,将家族中的绝大部分珠宝放到了拍卖会上进行拍卖,包括这顶波特兰冠冕在内的小部分珠宝被外借到各大博物馆进行展览。
头戴波特兰冠冕、手持华盖的温妮芙蕾德
2018年11月20日,这顶冠冕在维尔贝克庄园展出时被盗走,冠冕旁边同样价值连城的钻石胸针也被一同顺走,至今杳无音信~
钻石胸针
2019年11月25日凌晨,天刚蒙蒙亮,几名鬼鬼祟祟、行为怪异的人,偷偷潜入欧洲最大的珍宝馆之——德国德累斯顿绿穹珍宝馆。
他们从底层的窗户偷偷进入,仅用了5分钟的时间,便从这里窃取了三套来自18世纪的无价珍宝。
据德国媒体估价超过10亿欧元(约合77.4亿人民币),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大的珠宝盗窃事件,也是目前全球金额最高的窃盗案!
盗贼的作案过程
可能有很多小伙伴,并不知晓这个位于德国德累斯顿的绿穹珍宝馆。
虽然,他没有世界四大博物馆之首:法国卢浮宫名气大,但它却是全欧洲最古老的博物馆,也是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珠宝收藏博物馆之一,被称为“世界文化遗产”。
绿穹珍宝馆
被盗展柜
自1723年由波兰国王、德国萨克森州的统治者弗雷德里克·奥古斯都一世建馆开始,馆内共收藏了4千多件萨克森历代皇室的收藏,大名鼎鼎的德累斯顿绿钻也收藏于此。


2006年,绿穹珍宝馆重建后对外开放,馆长曾信誓旦旦的说,重建之后的绿穹有着完美的安全措施,就“像诺克斯堡一样安全”。
没想到,仅仅才过了13年,就发生了如此戏剧性的一幕,馆长当年的话也被啪啪打脸!
被盗走珠宝
根据绿穹珍宝馆官网公布,被盗的三套珠宝分别为玫瑰切割钻石套装、皇家节日的代表性珠宝和皇后的钻石与珍珠套装,数量高达上百件。
玫瑰切割钻石套装
皇后珠宝被盗合集,绿色部分为外借展出,逃过一劫
德累斯顿国家艺术收藏馆负责人玛丽昂·阿克曼曾在案发后遗憾表示:“被盗珠宝在艺术历史和文化历史上的价值不可估量”。
好消息是,失窃案三年后,警方抓到了犯罪嫌疑人,并找回了31件被盗珠宝,虽然这些珍宝,部分被损坏,但也算是阶段性的胜利。
被找回的部分珠宝已重新展出
下面,J先生简单罗列一下此次案件中,至今仍未被找到的部分传世珍宝,希望在未来的某一天,能有它们的消息~
满钻古董佩剑







庆幸的是,案发时,镇馆之宝“德累斯顿绿钻”胸针,当时正出借于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侥幸逃过一劫~
(相关阅读:德累斯顿绿钻:绿钻中传奇王者!惊天大劫案中逃过一劫的幸运传奇)
“德累斯顿绿钻”胸针
2025年1月24日凌晨,3名盗贼炸开荷兰东北部城市阿森(Assen)的德伦特博物馆(Drents Museum)大门,仅用了3分钟就将一顶黄金头盔和三件黄金手镯盗走,至今仍未被找到。

其中,被盗的黄金头盔,距今已有2500年的历史,重近一公斤,是达契亚时代的珍贵文物。
头盔顶部饰有乳钉纹样,前额部刻有一双眼睛,有抵御邪恶力量之意。头盔下部饰有一周神话人物形象,两侧护颊描绘祭祀仪式场景,据专家推测,应该被祭祀活动中,估价约为430万欧元。

另外三件黄金手镯,属于公元前50年前的文物,每件手镯估值为50万欧元。

2025 年 9 月 9 日 ,一件藏于开罗塔赫里尔广场的埃及博物馆的法老黄金手镯,被盗走。
这件黄金手镯曾属于古埃及第21王朝(公元前1070年至945年)法老阿蒙涅姆佩(Amenemope),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手镯开口处镶嵌有一枚青金石圆珠,历史与文化意义非凡。

据馆方透漏,这件黄金手镯原被放置于埃及博物馆修复实验室的一个保险箱中,计划几周后被送往意大利罗马展出,但当工作人员13日清点库存时发现其不见踪影。
经调查,这个事件为监守自盗,博物馆文物修复专家上班时盗走手镯,经过中间商辗转,最终,被金匠熔掉重铸。
J先生只想说,这个世界真是一个巨大的草台班子~

可能有人会问,这些被盗走的珠宝,都流落到哪里去了?

其实,珠宝盗窃,目前已经形成了一个全球性产业链。
据FBI(美国联邦调查局)称,在全球范围内,被盗艺术品市场已经成为第三大黑市。
每年包括造假、偷窃等在内的艺术品犯罪年涉案金额已高达60亿美元。而在数年前,这个数字还是30亿。而仅珠宝盗窃案这一项,美国每年记录在案的价值就超过12亿美元。
图源:AI生成
相比于名画、雕塑等具有独特身份标识的艺术品,珠宝因其体积小、价值高、易改装的特性,可以说是所有品类中最易销赃、变现的一类。
尤其是博物馆的珠宝收藏,无论是历史价值还是点缀其上的宝石,都属于最顶级。博物馆严选,闭眼抢就行,简直就是盗贼最爱的珠宝大本营!
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德里紫色蓝宝石”
那么,盗贼得手后,如何处置这些珠宝呢?通常有以下几种处理方式:
被盗走的这些顶级珠宝,通常名气大、辨识度高,不会在佳士得、苏富比等公开拍卖会露面,很容易便会引起警方的关注。
而“拆解加工”是最简单、也是盗贼们最常用的销赃方式。
得手后,如果不能整件出手,他们会在最短的时间将珠宝上的宝石拆解下来,直接售卖或重新切割,金子熔掉,销毁证据,并快速通过地下渠道,走私到地下黑市。
图源:AI
比利时是很多艺术品销赃的落脚点,因为那里的赃物藏匿行为只有五年的追诉时效。
而且,比利时的安特卫普是钻石之都,交易量巨大,每年营业额超过200亿欧元,不管将钻石再次切割还是到黑市零售,这里看起来都是不二之选。

可能有小伙伴会问,被盗的这些传世珠宝被拆解,钻石被要求重新切割,大家还能认出来吗?
答案是肯定的。
1、大部分古董上的钻石都为手工切割,非自动化生产。正规钻石商人一眼就能认出,如果一旦看到,会直接报警。
2、如果有人拿着钻石要求重新切割,在正规渠道中也是不可能的。正规的切割师在切割钻石之前会要求确认来源,未经来源认证的钻石无法进行改造,否则切割师可能面临牢狱之灾。

但是,众所周知,在正规渠道不行的事情,都会有黑市。
安特卫普并不是只有正规钻石商,还有一些声誉很差的珠宝商。他们可能会冒险收购这些珠宝,将拆下来的大颗粒宝石进行重新打磨,破坏宝石原有的留存痕迹,将其包装成矿区中开采出来的名贵宝石,进行私人买卖。

大名鼎鼎的Hope蓝钻,在法国大革命后,就曾与“摄政王”钻石、“桑西”钻石一同被盗贼从法国国库中偷走。
左:摄政王钻石 中:霍普蓝钻 右:桑西钻石
直到1830年,才换了一个新的身份,在伦敦珠宝市场上亮相。
与之前丢失的Hope蓝钻相比,这枚蓝钻除了重量上有所改变以外,从颜色、透明度到亮度都极为相似。
经过专家的多次鉴定,这枚蓝钻正是当年被盗贼偷走的那颗蓝钻。

2016年金·卡戴珊被劫匪抢走的珠宝也是如此。
当时她在巴黎被入室抢劫,赃物包括她的钻戒、黄金、钻石项链、钻石耳环、奢侈品手镯和手表等,价值900万欧元。两个月后劫匪在安特卫普被捕,但钻石早不见,很可能已被重新切割并转售。

而部分特征明显的宝石,则会被切割成无数个更小的宝石,并走私到位于纽约、安特卫普和特拉维夫的珠宝商,将其作为配石重新镶嵌在普通的珠宝之上。
就这样,一枚枚“黑”宝石被洗白,重新流入珠宝市场中。

而珠宝上的金银部分,处理方式则更为简单,只需要将其熔化为金锭或银锭,重新出售即可。
上个月,法国历史博物馆馆藏的6公斤狗头金,就被一名00后中国女子所盗走。
虽然,犯罪嫌疑人在西班牙的巴塞罗那被捕,但其中一公斤狗头金已经被熔化成了金块,剩余部分警方怀疑也已被熔炼后通过暗网出售。
图源:珠宝匠小红书
前面提到的埃及博物馆被盗的法老黄金手镯,也同样被熔铸。
法老黄金手镯
这一件件珍贵文物,一旦被拆解,售卖的价格要远远低于文物本身(一般仅能达到原值的20%),而附着于其上的文化和历史属性也会荡然无存。
对于整个世界来说,都是一种巨大的文化损失!
美国零售联合会数据曾显示,全球约40%的珠宝盗案,都与组织犯罪有关。
部分富豪收藏家为了个人的一己私欲,会向盗窃组织下发委托订单,盗贼得手后,会迅速通过地下渠道转移到世界各地,并被深藏于委托人的金库之中,从此不见天日。
图源:AI
上周发生的卢浮宫珠宝盗窃案,法国警察司法部资深记者,新闻事件专家让-米歇尔·德库吉在《巴黎人报》在线解答疑问时,有人提问:“这些珠宝这么知名,几乎卖不出去,为什么劫匪要冒这么大风险?”
德库吉的回答是:这可能是一起委托案。可以想象,委托人支付了报酬,劫匪们是为了钱才这么做的。他们的报酬可能与珠宝的转售无关。

这也是一个解释方向,如果不是“偷了么”定向委托,盗贼为什么要偷走难以销赃的珍珠冠冕和皇冠呢?

对于文物来说,相比于“二次加工”,被私人藏家秘密收藏,算是一种比较好的结果。
至少它没有被拆毁损坏,而是换了一个地方被保存,随着时间的流逝,终有一日,也许会重见光明。
被神秘归还的机率虽小,但并不是没有。
最典型的就是发生在1911年名画《蒙娜丽莎》盗窃案,盗窃者是曾在卢浮宫工作过的意大利玻璃工匠文森佐·佩鲁贾,出于爱国主义,从卢浮宫窃取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列奥纳多·达·芬奇的画作《蒙娜丽莎》。
1911年9月意大利出版的《多门尼加邮报》,以漫画形式描绘了《蒙娜丽莎》失窃的场景

1913年,当他试图在佛罗伦萨将画作卖给当地古董商时,导致事件暴露,《蒙娜丽莎》被归还给了卢浮宫。
《蒙娜丽莎》偷盗示意图
1983年,两副文艺复兴时期的盔甲同样是在卢浮宫被窃。
直到2021年,法国波尔多的一户家庭在继承遗产时发现了这套盔甲,他们聘请的军事文物专家察觉其来源可疑并上报,最终盔甲在失踪38年后完璧归赵。
卢浮宫官方社交媒体上对失而复得的盔甲的报道
理论上说,如果被盗的珠宝如果在市场上重新出现(原样),只要国家能证明它们属于公共财产,就可以不受时间限制地要求归还。
不过,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
J先生说:
珠宝盗窃案一旦发生,常常会涉及到跨国犯罪,不同国家的法律、文化、时差等方面的差异,也会让案件调查起来异常困难。
所以,与其在案后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进行调查和追赃,不如将重点放在事前的文物保护上。
各个博物馆也应以此为教训,敲响警钟,进一步完善博物馆的安保设施,加强安保人员的培训与管理,让这些珍贵的文物不再遭受被盗的厄运,让它们能够永远传承下去,成为人类文明的永恒见证。
注:本文部分图片源于网络,可溯源图片已标明引用出处,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推荐阅读:
艺术圈的王者,珠宝界的“疯子”!他做出了会跳动的宝石心脏!达利的超现实珠宝世界
捡到的石头先别扔!比纯金还贵?传奇狗头金和一夜暴富的梦想
卢浮宫大盗失误了?不,他们故意扔掉了最值钱的欧仁妮王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