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编工艺

街头售卖的竹编工艺品。资料图
南川盛产竹材,竹编资源丰富。南川竹编技艺可追溯至东汉时期,当地人们历来利用天然竹材,编织各类生产工具与生活器具。
南川竹编品类繁多,具体为生产工具与生活器具两大类别。生产工具包括箩篼、背篼、斗笠、晒席、躺席、围席、舀水篼等;生活器具则有簸箕、撮箕、米筛、面筛、吊筛、皮篓、小背篓、瓢篼、坛筛、茅盖、提篮、鱼篓、睡席、茶篓、笆篼、扇子、烘笼、炕笼等数十种。不仅种类丰富,同一品种亦因地域与用途不同而衍生多种样式。以背篼为例,大有金山、鸣玉石溪、南平水江等地的形制各具特色,按用途又可分为装草、载粮、运木等十余种不同样式。
南川竹编不仅品类多样,更以造型精美、样式独特、工艺精湛见称。如鸣玉、石溪一带用于盛粮的小背篼,形制方整,上阔下敛,竖以竹块坚如铁,横编竹篾细如丝,结构紧密而牢固。大有、小河地区的背篼则以宽薄竹篾编成,形制美观,耐用性强。又如婴儿所用的笆篼,造型似花瓶,编工细腻,堪称竹编一绝。
南川竹编的工序繁简因用途而异。制作时需根据具体器物决定竹篾的加工方式,不同产品对篾条的处理亦有差别,但基本流程大体相近。首先须精选优质竹材,将其剖开,划分为不同形状的篾条,去除内层黄篾,再根据编织需要制成篾丝、篾条或篾片。部分器具还需将原料清水浸泡或水煮,阴干水分后方可进行造型编织。所成竹编制品,无论生活用具还是生产工具,皆外形美观、做工精细、结实耐用,兼具较高的实用价值与艺术价值。
南川竹编技艺分布广泛,传承有序。因其制品实用性强、材料就地可取、简单制品易学易懂等特点,使该技艺得以在民间广泛流传并延续至今。
来源:区文化旅游委、区文化馆(区非遗中心)
编辑:李灵玲
责任编辑:胡建
值班总编:任北川
总编辑:张仁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