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关乎国家文化软实力与民族未来的重要议题。”10月29日,在贵阳举行的第16届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艺术论坛平行论坛(一)上,广东省文联专职副主席、广东省剧协主席、广东粤剧院院长曾小敏以“唱出传统文化的新腔调”为题,以粤剧的传承与发展为例,分享她对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独到见解。

在曾小敏看来,中华民族文化历经五千年风雨沧桑,积淀了“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仁者爱人”的伦理观、“和而不同”的价值观、“自强不息”的人生观与“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这些核心理念共同构筑了中华文明绵延不断的精神谱系,成为中华民族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标识。
“文化唯有流动才能永葆生机。”曾小敏认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化与科技革命交织,文明交流日益频繁。在此背景下,民族文化需对其内涵与外延进行时代性重构。

“构建当代话语体系应是既能清晰阐释中国道路、中国制度、中国精神的文化根源,又能让世界听懂且爱听的中国故事。”曾小敏从传承、创新、传播、人才与国际推广五个维度,深度剖析粤剧艺术传承与发展,分享了粤剧从系统性传承保护,到剧目创作、文化传播,再到培养粤剧人才开展国际推广,从而走上复兴之路。
“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犹如一场没有终点的攀登。十年间,粤剧跨界交融,从岭南走向世界。”在曾小敏看来,未来中国正在进入一个新的“黄金时代”,随着中国综合国力与文化自信的持续提升,中国故事将不再是符号的传播,而是价值的共鸣;传统文化不再是单向的输出,而是双向的对话,传统文化将在全球文艺格局中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赵相康 刘杨
编辑 骆航念
二审 杨韬
三审 田旻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