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方网记者程琦10月28日报道:一边是模特身披织有南京路四季风光的丝巾款款走来,另一边,摄像机正将“蟹八件”拆解大闸蟹的精妙手法实时投上大屏。这不是一场时尚秀或美食节,而是2025年第5期“提振消费维护权益”大讲堂的生动现场。
今天,这场由上海市消保委主办的活动,将传统的讲堂变成了一场解码“上海伴手礼”文化密码的感官盛宴。
活动现场,九大伴手礼品牌一改往日常规的产品介绍,纷纷亮出“绝活”,让静态的礼物“活”了起来,为观众带来了一场全方位的视觉、味觉与听觉之旅。
一幅“可佩戴的城市记忆”,一件“会讲故事的国宴瓷”
视觉上的惊艳,首先由申一百货的“白玉兰真丝”带来。现场直接搭起T台,通过模特走秀生动演绎了海派丝巾在商务、日常、出游等不同场景下的穿搭美学。其中一款名为《南西·四季》的织锦摆台,不仅将艺术家张渔的画卷织入丝绸,更巧妙植入NFC芯片,手机轻轻一触,背后的艺术故事便娓娓道来。另一款双绉长巾则以朦胧的水墨意境搭配手工描金工艺,成为一幅“可佩戴的城市记忆”。
同样带来视觉震撼的还有玛戈隆特骨瓷。其董事长、“大国工匠”赵春阳亲手展示了国宴用瓷,那融合了牡丹与玉兰、寓意“家国同根”的“玉堂富贵瓷鸟杯”,让观众得以近距离触摸“国宴级”的匠心。赵春阳介绍,这一设计灵感源自《道德经》中“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并通过釉上、釉中、釉下三彩合一的复杂工艺反复烧制而成,尽显大国工匠的精湛技艺。
弄堂风味与城市记忆,在舌尖与鼻尖交融
味觉与嗅觉的体验,则是一场关于上海风味的深度探索。蟹状元的拆蟹表演近乎“手术”般精准,让传统的江南食蟹文化变得直观可感。其入选金榜伴手礼的花雕熟醉虾与蟹黄酱(秃黄油),更是将弄堂里的时令风味,用现代工艺封存,成为“中式酱料”的革新代表。
光明食品集团的“上海牌咖啡”则在现场飘起浓香。其“好事成双礼盒”以经典的“上海红”致敬品牌历史,搭配黄油蝴蝶酥,让人们在一口咖啡、一口点心中,品味上世纪的摩登与温情。杏花楼则将经典的咸蛋黄肉松青团进行创新演绎,历经6道匠心工艺,打造出外皮酥到掉渣的咸蛋黄肉松酥,咸香与鲜甜交织,尽显海派新中式糕点的精致。
而穆蕊文化的创始人沈敏,则分享了她曾作为雷允上药厂档案管理员的独特经历,以及如何将中成药制药工艺融入药香制作。那款名为“舍得香佩”的伴手礼,不仅气韵悠长,更曾作为中医药文创的代表,随国家药监局出访瑞士,成为传递中华文化的独特载体。
非遗走进生活,敦煌壁画上的乐器邀你亲手组装
听觉的享受则为这场盛宴增添了雅致的韵味。上海民族乐器一厂没有过多言语,而是让一曲悠扬的《春江花夜月》琵琶独奏先声夺人,随后才揭晓其以敦煌莫高窟唐代壁画乐器为蓝本,等比微缩精制而成的DIY仿唐小乐器系列。这份独特的伴手礼,让非遗从博物馆走进市民的动手体验中,在组装与调试间,沉浸式感受丝路文化的魅力。
这场大讲堂清晰地勾勒出上海伴手礼的进化路径:老字号正积极拥抱新时代,创新不再是表面功夫,而是深入文化内核。无论是上海博物馆将春秋青铜器“子仲姜盘”上可旋转的动物萌化为冰箱贴,还是妙可蓝多针对健康人群推出低卡路里的“奶酪小三角”,都展现了品牌对当代消费需求的精准洞察。
上海市消保委主任方惠萍表示,通过搭建这样的平台,并同步启动“2025上海伴手礼”小红书专题推广,就是希望打破壁垒,让这些承载着上海精神与匠心的好产品,被更多人看见和喜爱,真正成为传递城市温度的“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