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际才写意山水画线下写生实训)
一、画山水到底要不要去写生?
现在学界有一个种观点认为,中国山水画就应该回归传统,到宋元里面去找元素,回归笔墨本性,或者把山水符号化、抽象化就行了,没有必要去写生,因为写生是西方风景画的传统。我的观点是,山水画要推陈出新,除了在笔墨、色彩、形式等方面要吸收前人经验外,在视觉构图、造型方式,特别是山水的意蕴、精神和审美内核上,要更加开放包容,更加丰富多彩,而写生正是这一改变的有效途迳。
之所以很多人对写生产生误解,是因为他们把写生简单地等同于照抄自然,事实上写生并不是单纯模仿,而是画家对自然的一种主观体察与感受。
从这个角度看,古人也并不排斥写生,南朝宗炳提出的“澄怀味象”,强调要以虚静之心观照自然,说明山水画从一开始,就强调画家要走近自然。谢赫“六法”中的“应物象形”“随类赋彩”,明确要求应根据物象特征进行造型与设色,强调的是画家要遵循自然规律。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提出“身即山川而取之”,更是明确主张画家要亲历山川,将四时朝暮的变化融入笔端,并提出“三远法”。到近现代,从黄宾虹到李可染、黎雄才这一批画家,他们都主张写生。
张际才写生作品
但古代文人画过于强调主观感受,忽略了造型能力提升的问题,写生正好弥补了这一缺失。
写生是“由熟到生”的重要途径。当你熟练掌握了绘画的基本技巧进入独立创作后,往往会碰到一个难题,就是很难走出原来临摹学习的那套笔墨、构图体系,这时要创造新的意境、新的图式,最好的办法,就是到大自然中去观察、感受、写生,因为大自然是千变万化的,当你认真体悟自然时,它能激发你的灵感、冲击你的灵魂,打破原来的条条框框,变得生动、鲜活起来。清初石涛的山水之所以风格为之一变,让人耳目一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搜尽奇峰打草稿”。
所以,我们应该重视的,不是要不要去写生的问题,而是如何正确写生的问题。
张际才册页写生作品
二、写生应注意哪些事项?
1、中国画的写生与西方风景画的写生是不同的,前者更强调表现主观感受,后者偏向客观描摹,各有优缺点。我的观点是,中国山水画的写生当然不能死板地照搬自然,但也要遵循自然规律,遵循当地山水的特点,比如画黄山就要有黄山的特征,画漓江就要有漓江的味道,否则就失去了写生的意义。如果要抽象化、符号化,可以在后期的创作中去体现。
2、根据各人的情况和目的采取不同的写生方式,可以神游感受、拍照、速写甚至基本照搬,也可以写生创作,即在写生中进行创作。如速写,既可以积累素材,也可锻炼观察能力;基本照搬可以增强构图能力和笔墨造型能力;不主张初学者一开始就进行写生创作,可以先进行简单的描摹。
3、不要为写生而写生,要有目的性,写生的目的一是感受自然,二是提高观察取舍能力,三是结累素材,四是提升创作能力,这也是最终的目的。如果笔墨造型能力不够,平时不提升审美能力,不动脑筋,看到什么就画什么,再怎么写生,也无法达到提升创作能力的目的。
(文/晓云/根据张际才写意山水画训练营写生实训导师语录整理)
来源/张际才水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