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卷近几年高考诗歌鉴赏命题特点及备考策略
创始人
2025-10-27 11:35:53
0

原创 :戴娜娣 一笑为红颜 来源:中学模块语文

高考诗歌鉴赏题对考生而言是非常难的一道试题。而以古典诗歌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精神沃土,能给考生以丰富的精神滋养。下面对全国卷近几年高考诗歌鉴赏的命题特点及备考策略简要分析如下。

一、命题特点

纵观近三年的全国卷诗歌鉴赏题,会发现命题的显著特点:

(一)体裁题材相对稳定,凸显语文交际功能。9套试卷中有8套选择了宋代的诗词,其中宋诗6首,全为七律,宋词2首;从题材来看,多为酬答唱和诗和即事抒怀诗。语文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以诗传情达意,古已有之,在诗歌中,可以表达对朋友坚韧品格的赞美(王安石《元珍以诗送绿石砚所谓玉堂新样者》),又可以与友人探讨治学的理念(林希逸《答友人论学》),也可以在独处时缘事抒发民族危亡、生灵涂炭的情怀(叶梦得《雨后为山亭独卧》)……2025年全国I卷的酬答唱和诗以及全国Ⅱ卷的咏物言志诗都体现了语文的交际功能,有浓郁的生活和人文气息,增强了考生的社会参与度。

(二)强化价值引领,实现以美化人。诗歌鉴赏题是一道全面考查语文核心素养的试题。既要重新建构含蓄、跳跃的“诗家语”,充分调动各种思维方式理清诗歌内在的思维逻辑,又要鉴赏诗歌的形象美、韵律美、情感美,从而自觉成为优秀文化的传承者。2025年全国Ⅱ卷的诗歌鉴赏采用了双文本的形式,无论是宋之问《咏省壁画鹤》中体现出来的留恋帝王恩宠的积极从仕心态,还是陈子昂《咏主人壁上画鹤寄乔主簿崔著作》中表现出来“自矜彩色重,宁忆故池群”的孤高脱俗、“江海联翩翼,长鸣谁复闻”的失意落寞,都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的价值选择。古人尚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胸怀抱负,今人也需有对理想抱负的清晰认识和定位。

(三)立足文本理解,聚焦思维考查。从近三年的高考真题可以看出,诗歌鉴赏题对单纯“知识识记”的考查少了,考生如果不能理解语言层面的“诗家语”,就难以理解语言后面的思维逻辑,所以考生在做题时会发现,平时的“多刷题”可能对解答高考真题没有多大的帮助,不能理解诗歌内容,不了解字词后的情感逻辑,答题就会很难。2025年全国I卷诗歌鉴赏主观题考查了“尾联丰富的情感内涵”,解答该题别无他法,必须立足文本,虽说考查了尾联,但诗歌结构讲究“起承转合”,卒章方才显志,尾联是全诗的总结和升华,没有通篇的理解,所谓的“答题套路”就用不上了。

二、备考策略

既然“机械刷题”成效甚微,那么读懂诗歌就成了王道。而读懂诗歌必须提升思维品质,在诗歌鉴赏学习、复习以及高考备考过程中,要特别注重以下三大思维方式的锤炼。

(一)实证思维

实证思维是一种以实证研究为基础,注重实践检验,反对主观臆断,强调知识的迁移应用的思维方法。该思维方法在学习、复习和备考中往往有以下三个切入点:

1.关联教材知识,凸显教考衔接

以2025年全国Ⅱ卷的诗歌鉴赏题为例。

咏省壁画鹤

宋之问

粉壁图仙鹤,昂藏真气多。

骞飞竟不去,当是恋恩波。

咏主人壁上画鹤寄乔主簿崔著作

陈子昂

古壁仙人画,丹青尚有文。

独舞纷如雪,孤飞暖似云。

自矜彩色重,宁忆故池群。

江海联翩翼,长鸣谁复闻。

宋诗“昂藏真气多”中的“昂藏”会让我们想到成语“昂藏七尺”(形容人仪表雄伟,气度不凡),而陈诗“江海联翩翼”中的“联翩”会让我们想起成语“浮想联翩”,成语的积累对我们读懂古代诗歌很有帮助。宋诗“骞飞竟不去”中的“竟”与《毛遂自荐》“平原君竟与毛遂偕”(平原君最终同意毛遂一同前往)的“竟”语义相同,都为副词“最终”,而陈诗“宁忆故池群”与《诗经·郑风·子衿》“纵我不往,子宁不来”(纵然我不去,你难道不想来)的“宁”语义相同,都为副词“难道”,“自矜彩色重”中“自矜”与《老子四章》中“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的“自矜”同义,意为“自夸”。再者,陈诗的尾联“江海联翩翼,长鸣谁复闻”会让我们想起同为陈子昂所作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孤寂与此诗尾联的情感如出一辙。

因此,教材所学的经典篇目往往能成为高考真题命题的出发点和关联点,考题就是教材知识的实证,教考衔接降低了做题的难度,弱化了考生的陌生感。运用实证思维解题,实现了课本知识的迁移,助力考生解题。

2.活化情境设置,强调学以致用

“四新”(新课程、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背景下,情境化命题成为大势所趋,甚至有“无情境不命题”之说。古诗鉴赏题的主观题也引进了情境,以2023年新高考全国Ⅱ卷为例。

湖上晚归

林逋

卧枕船舷归思清,望中浑恐是蓬瀛。

桥横水木已秋色,寺倚云峰正晚晴。

翠羽湿飞如见避,红蕖香袅似相迎。

依稀渐近诛茅地,鸡犬林萝隐隐声。

16.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这一观点在本诗中是如何得到印证的?请简要分析。

王国维的论断给这一道主观题提供了学科认知情境,考生需要根据已知情境,运用实证思维,以诗歌为例印证王国维的观点。“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强调的是客观物象所蕴含的主观情感,景中含情,情寓于景,情景交融。且题干中本就有“简要分析”这样的要求,所以答案格式也就定为“观点+例证分析”。参考答案:①诗歌首联“卧枕船舷归思清”透露出愉悦闲适之心境,全诗景物都笼罩上诗人的主观色彩。②诗歌第二句写小船仿佛在仙境穿行,诗人心情愉快,因而眼中所见景色也格外美丽。③诗歌颔联写夕阳晚照中小桥流水、山寺云峰悠然宁静的状态,恰是诗人内心宁静闲适的投射。④诗歌颈联描写归飞的小鸟和水中的红莲,“如见避、似相迎”,运用拟人手法写鸟儿避人飞走,荷花热情欢迎,描写细腻,同样传达出诗人回家之时愉悦闲适的心情。

3.具象抽象概念,致力化难为易

古诗学习难,是因为考生对诗歌语言的解构较难,另外考生很难体会诗人创作时的心境,了解诗人的情志。诗人要在如此精要的语言中表情达意,往往要运用一些手法和技巧,但是这些抽象的概念却不容易为考生所理解,例如就“借代和借喻”这两种容易混淆的手法来说,“借代”关注的是两个事物之间的相关性,“借喻”则强调的是两个事物之间的相似性,这样的分析依然比较抽象。此时,不妨用具象作为例证,使抽象的概念变得可观可感。《岳阳楼记》中的“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就用了借代的手法,“锦鳞”借代“游鱼”,鱼鳞是鱼的一部分,两者相关,部分借代整体;而《蜀道难》中的“朝避猛虎,夕避长蛇”却是用了借喻的手法,“猛虎”“长蛇”借喻朝中的奸佞小人,本体和喻体之间具有相似性,都是“磨牙吮血,杀人如麻”凶残无比的。运用实证思维,可以将抽象概念具象化。

(二)辩证思维

辩证思维是一种强调事物的对立统一,以联系、全面、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善于抓住关键的思维方法。该思维方法在高考实战中有多方面的体现。

1.文本双选,异同并存

高考诗歌鉴赏真题一般都是以单文本形式出现,但是偶有双文本,比如2025年新高考全国Ⅱ卷唐代宋之问以及陈子昂两首题材相似的咏物诗的对比阅读,又如2022年全国乙卷的诗歌鉴赏题。

白下驿饯唐少府

王勃

下驿穷交日,昌亭旅食年。

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

浦楼低晚照,乡路隔风烟。

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

15.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王勃的送别之作,但诗人排遣离愁的方法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

虽然说没有采用双文本,但是问答题的题干中关联到了初中所学的同一诗人的相同题材的诗歌。其实,这也可以说是双文本命题了。从辩证思维的角度,分析两首诗“排遣离愁”的方法,也即是抒情方式的差异,《白下驿饯唐少府》运用的是借景抒情的间接抒情方式,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则是采用了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运用辩证思维的对立统一观点去分析问题,首先要找到一个对比点,以这个对比点为基,展开差异分析,差异越大,矛盾就越大。

2.关键字句,提纲挈领

诗眼,是指能统摄全诗,表现诗歌情感主旨的字句。运用辩证思维,找到诗眼,就找到了主要矛盾和重点,更容易读懂诗歌。如2024年新高考全国Ⅱ卷的诗歌鉴赏题。

雨后为山亭独卧

叶梦得

过雨虚檐气稍清,卧闻刁斗起连营。

几看薄月当轩过,惊见阴虫绕砌鸣。

汹汹南江浮静夜,寥寥北斗挂高城。

白头心事今如许,惭愧儿童话请缨。

16.如何理解诗人的“白头心事”?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分)

理解诗人的“白头心事”即是把握诗人的情感,通读全诗,情感主旨会落在“惭愧”一词上,它就是全诗的诗眼。“惭愧”的主体是谁?对象又是谁?解决了这两个问题,“白头心事”具体是什么就很清晰了——诗人年华易逝但报国无门的羞愧以及对青年一代请缨报国的肯定。

在古诗鉴赏复习备考过程中,我们要注意诗眼的提纲挈领作用,《蜀道难》中一唱三叹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登高》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中的“悲”,《琵琶行》中黯然神伤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些都是我们理解诗歌的关键点和突破口。善于运用辩证思维抓关键字句在古诗复习备考中尤为重要。

(三)统整思维

统整思维是一种讲求融合贯通,兼蓄并用所学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1.多学科融合,显命题综合

一道古诗鉴赏题,其实融合了多个学科的考查,不光有语文的平仄格律、起承转合,还有历史的功过论定、波诡云谲,甚至还有民俗文化的祈天禳灾、崇礼重道等。如2024年全国甲卷宋代吕本中《次韵钱逊叔泛舟虹桥》的尾联就提到了“却讶探骊人不至,清樽画舫倩分题”,“分题”就是诗人分题目而赋诗的文人雅事,也容易让人联想到王羲之“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的兰亭聚会。此外2022年新高考全国I卷宋代魏了翁的《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中提到了古代民俗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节日——人日,“人日”就是人的节日,是农历正月初七这一天,“村村箫鼓家家笛,祈麦祈蚕,来趁元正七”为我们展示了节日气氛的喜庆热闹。当然,诸如 古代的科举制度、宗法礼俗、称谓习惯等也常常出现在古诗鉴赏的考查当中。这也体现了《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四翼”中的“综合性”,对考生能 力 的复合、素养的融合有较高的要求。

2.绘画思维导图,建立专题知识树

思维导图是一种让思维的流动变得可视化的工具。古诗鉴赏专题的知识点纷繁复杂,要想夯实基础,理清思路,绘画专题的思维导图知识树是不二之选。以古诗词为主干,分出诗歌形象、诗歌语言、诗歌表现手法、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态度几大枝干,各个枝干又可细分为若干枝叶,例如诗歌形象又可以具体分为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当然枝叶之下还可以继续细分,继续完善。思维导图知识树的绘制,可以让考生能够对古诗的系统知识有个可观可感的清晰把握,这也是古诗鉴赏解题之基。

总之,古诗复习备考不会一蹴而就,必须循序渐进,逐步提升思维品质,通过实证思维、辩证思维、统整思维的锤炼,读懂诗歌,找到复习备考的正确方向。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玄... 玄武门之变是历史上震撼人心的事件,李世民在这次事件中,亲手杀死了自己的亲兄弟李建成和李元吉。随后,他...
原创 委... 提起委内瑞拉这个国家,人们一般都会想起查韦斯、马杜罗这些政治人物。其实,这个南美国家也出现过一位深刻...
请到湾区看全运!“十五运会观赛... “十五运会”开幕在即,市民观赛热情逐步提升,各式“观赛”类主题旅游产品也广受游客青睐。“十五运会和残...
原创 他... 在历任领导的引导下,中国的发展日渐向好,尤其是在攻克脱贫攻坚这一巨大挑战方面,许多英雄人物为历史书写...
秦始皇祖母陵墓出土的长臂猿为灭... 由中国科学家牵头的国际团队通过古DNA测序技术发现,秦始皇祖母夏太后陵墓中出土的长臂猿是一个新物种,...
原创 王... 公元8年,54岁的王莽在经过一系列精心策划后,成功逼迫太后王政君交出传国玉玺,并接受了婴儿皇帝的禅位...
原创 文... 大家好,我是黑白三国。 三国前期,吕布、关羽、张飞、赵云等猛将扎堆,每场对决都让人热血沸腾。可到了后...
原创 秦... 在《隋唐演义》这本书中,秦琼和罗成的武功非常相似,彼此所学的招数几乎一样。这是因为秦琼曾因误伤人命被...
最新发现!秦始皇祖母陵墓发现灭... (来源:天津日报) 转自:天津日报 秦始皇祖母陵墓出土的长臂猿为灭绝新物种 由中国科学家牵头的国际团...
原创 日... 1945年5月,德国投降后,盟军将矛头转向东方。日本在太平洋战场上连续失利,海军力量几乎耗尽,同时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