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8年,54岁的王莽在经过一系列精心策划后,成功逼迫太后王政君交出传国玉玺,并接受了婴儿皇帝的禅位,自己正式登基为帝。随后,他进入高祖庙祭拜,戴上了王冠,成为新的天子,并将国号改为新。这一事件震动了整个天下,王莽通过篡夺的手段攀上了权力的巅峰,这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事情。 王莽的篡位,成为历史上首个通过篡夺手段登上帝位的例子。人们震惊的并不仅仅是他的手段,而是因为他这个人一直以谦逊朴素的形象示人,没想到他竟会通过如此的方式篡位。这个情形带来的震撼,几乎可以与诸葛亮突然篡位的想象相提并论。在之后的两千年里,王莽最终被定性为贼臣,其名声一落千丈,再也没有翻身的机会。 王莽从小就以谦恭的形象示人。他出身于权势显赫的王氏家族,王家在朝廷中一度拥有九位封侯的成员,五位担任大司马,而他的姑姑王政君是汉元帝的皇后、汉成帝的生母。如此显赫的家族背景,既是王莽的幸运也是不幸之处。14岁时,汉元帝去世,王政君成为皇太后,大伯王凤被任命为大将军、大司马,五个叔叔也分别被封侯,但王莽的父亲王曼早逝,未能享受家族的荣华富贵。
从小失去父亲的王莽,深受家族亲戚的冷落。虽然其他堂兄弟沉迷于享乐,王莽却只能节俭自持,努力学习,侍奉母亲和寡嫂,还肩负起抚养兄弟子女的责任。虽然王莽出身贫寒,但他比其他堂兄弟更加努力。大将军王凤生病时,王莽亲自为其煮药,昼夜侍奉,蓬头垢面,衣不解带,几个月下来,这份真诚终于打动了王凤,最终,王凤在临终时将王莽托付给了王政君,并推荐他进入朝廷。 王莽的仕途开始逐步上升。当王凤去世后,王莽被任命为黄门郎,并升迁为射声校尉。射声校尉是汉武帝设立的八校尉之一,地位相当于地方上的太守,王莽的仕途起点可见不低。尽管地位骤升,王莽依然保持谦逊,从不炫耀自己的权势,常常捐赠财物,礼待宾客,家中也未留有任何剩余。他谦和的品行赢得了越来越多的称赞,甚至他的叔叔成都侯王商也主动上书,请求将部分封邑分给王莽。随着名声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大臣也主动向朝廷推荐王莽。 王莽的地位逐渐攀升。三十岁时,他被封为新都侯、骑都尉、光禄寺卿;到了三十八岁,汉朝大司马王根临终时推荐王莽接替他,王莽成为第五位大司马,地位甚至超过了许多亲戚。尽管职权越来越大,王莽依然保持着极高的节俭和谦虚。母亲生病时,文武百官前来探望,王莽的妻子竟穿着普通的短衣迎接,使得众人误以为她是家中的仆人,结果一问才知道她竟是王莽的妻子,大家不禁为之惊叹。 汉成帝去世后,王莽因与傅太后有关的封号问题得罪了不少朝臣,王政君命令他退位避祸。这时,又发生了一件对王莽极为不利的事——王莽的儿子王获失手杀死了一名奴仆,最终被王莽逼迫自杀。此事引发了大量地方官员为王莽鸣冤。然而,王莽凭借自己极高的声望,成功将危机转化为机会,再次赢得了广泛的支持,许多儒生开始称赞他为世之楷模,以致汉哀帝不得不重新召回王莽。 王莽执政五年后,朝廷大臣提议给予他九锡,这一提议得到了48万上书支持,几乎无人不拥护他,他的声望达到了顶峰,堪比古代圣贤孔子。此时,王莽51岁。如果他在此时去世,或许将成为一位贤能的丞相,甚至比霍光、诸葛亮更有声望。然而,王莽在权力和欲望中迷失了自己,逐渐滋生了篡位的野心。三年后,54岁的王莽正式篡位。曾一直宠爱他的王政君,在得知消息后,愤怒不已,将传国玉玺摔碎。而王莽则继续推行改革,试图改变国家的制度,但其过于激进的改革不仅得罪了权贵,还伤害了百姓,导致他失去了许多支持者。最终,在他68岁时,随着反王莽的浪潮愈演愈烈,王莽终于被推翻。他的尸体被肢解,头颅被藏匿在府库中,未能得到安葬,直到三百年后洛阳一场大火才将其烧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