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搜狐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任何时候,任何人,都有成为新手的一天。
比如,买车的时候,我们就是外行,是新手,什么东西该买,什么东西能买,什么东西可以不必买,我们完全不知道。只能祈祷遇上一个有良知的导购,不要太把我们当韭菜来收割。
再比如,买家具的时候,我们也是外行,是新人,该买什么样的家具,该买什么价位的家具,完全是俩眼一摸黑。只能祈祷遇上一个不要太狠心的导购人员,不要宰得太厉害。
另外,在装修的时候,在买房的时候,在买护肤品的时候,在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在生活里的大多数时候,我们其实都是新手,小白,门外汉。
那么,身为一个茶圈的新手小白,在购买茶具的时候,该如何来选择适合自己的,性价比高的茶具,并且,还不会乱买一堆不适用还占地方需要经常拿出来清洗的茶具呢?

新手喝茶不要买的茶具一:茶壶
茶壶真心是最不建议新手购买的茶具,没有之一。
原因何在?
问题出在茶壶的复杂多样性上。
茶壶,是一种外观十分中式风格的茶具。基本上,只要是喜欢传统文化的人,又爱喝茶,基本上一眼就会相中它。
但是,从此,你就跳入了一个很深的很深的坑里,比上海那个天坑酒店的坑还深,比非洲大裂骨的裂缝还深。
茶壶,就是一个十分烧钱费钱花钱的,火坑。
你一旦爱上了,那就是一入壶门深似海,从此钞票是路人。
买壶的路踏上了,就是不归路 ——买了紫砂的,还要买柴烧的,买了白瓷的,还想要郎红的,买了镶金的,还想要珐琅的.....
这还只是材质上的区别,除此之外,还有颜色上的区别,还有器形上的区别,还有容量上的区别,还有纹饰上的区别....
除此之外,最重要的是,还有大师,传承人,高工与普通技师壶的区别!
这烧的可就不是一米两米的毛爷爷了。
有可能,刚入门的新人,茶还没喝几口呢,茶壶倒是买了一柜子。
故而,村姑陈真心建议茶圈的新茶友,在你还没有见过足够多的茶壶,训练出足够强大的定力来之前,请先不要去玩壶。
否则,你还没成为茶友呢,倒先成为壶友了。
你还没有深入茶圈了,就先成了壶圈的韭菜了。
多不合算。

新手喝茶不要买的茶具二:茶滤
茶滤这个家伙,我真心不明白当时发明它的人是怎么想的。
可能还是根据餐饮界的茶艺师培训要求,觉得泡茶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泡茶要体现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泡茶不仅要让人喝到茶,还要让人赏到美景美态美人.....
总之,历史上自从有了茶艺师这个工种之后,茶滤就出现了。
往上查数千年的茶史,与茶滤相似的茶具,只有罗筛——点茶和煎茶时筛茶末的。
茶滤与罗筛的共同之处是,起过滤作用,过滤碎茶叶片。
平心而论,有了茶滤之后,茶汤倒是干净了很多,至少没有那些与茶汤一起飞流直下的碎叶片子混迹在晶莹剔透的茶汤里了。
这些碎叶子的存在,一方面是影响观赏效果,一方面是浸泡久了会令茶汤苦涩。
但是,如果,泡茶的时候技术很好,可以控制好碎叶子,不让它倾倒出来,茶滤,就英雄无用武之地了。
并且,茶滤是要专茶专用的,这一点,跟紫砂壶是一样的。
试想,刚过滤过红茶的茶滤,上面是不是有许多红茶的茶毫粘附其上,并且还有红茶的汁液沾染在上面。
这时候如果用它去过滤白茶的茶汤,那白茶汤里,就会被沾上茶滤上的红茶茶毫与少量茶汁,这过滤后的白茶汤,就不纯粹了,混进了红茶味。
尤其,茶滤在隔绝碎茶叶子的同时,还会隔绝掉白毫——这是白茶里最珍贵的养分载体。
如果冲泡的是一泡白毫银针,茶汤倒出来,用茶滤一过滤,完蛋了,那浓郁的白茶大部分被茶滤隔住了,茶汤里的白毫少掉一大半,这茶汤,还好喝吗?这茶氨酸,还够味吗?
可惜了好好的一泡太姥老银针呢。

新手喝茶不要买的茶具三:茶道六君子
茶道六君子发明的时候,其实考虑得很周到。
那六君子里,有茶壶需要的茶针,茶匙,有盖碗需要的茶则,茶拔,还有分茶递汤所需要的茶夹,茶托。
然而,然而,当下的喝茶环境,跟三十年前,是大大大大不一样了。
都不要去讲遥远的三十年前,单论十年前,不,就论口罩之前,大家还是喜欢在茶叶店里坐着喝茶的。
很多人坐在一起喝茶,茶叶需求量大,茶具需求量大,分茶分汤频繁,茶道六君子,当然有用武之地。
泡普洱用紫砂壶,泡两冲可能就堵眼了,需要茶针去通一通。
湿泡的大茶台,冲洗茶具的时候,碎茶叶子堵在下水管道口,需要茶针去通一通。
而出汤的时候,每个人分一杯茶,用手端杯子不雅观,需要茶托去一杯一杯地分到客人面前,方才洁净高雅。
这些,都使得茶道六君子,得逢用场 。
然而,然而,当口罩之后,人人都适应在自己家里喝茶之后,大家都改为小茶盘、改为干泡之后,六君子里的大多数,就没得用了。
仅仅只有茶则,茶夹,尚且能撑住两分门面。
是以,六君子失了其五,亦不成其势了。

【后记】
于新人而言,克秤、茶剪,这两样茶具,倒是十分得用,在整个泡茶过程中使用频繁。
建议如果还没有入手的新茶友,一定要拥有一个。
泡之前称茶,称量到足够的克重,不多也不少,才可以喝到一款茶相对标准的香气与滋味。
茶剪呢,则是用来剪泡袋,岩茶泡袋,红茶泡袋,甚至白茶如果是袋泡的,也需要一把茶剪来剪开,让袋内的茶叶,有露脸的机会。
有了茶剪,自己不再手撕,不必把泡袋撕得缺缺丫丫,摆在茶桌上丑不拉叽。
剪刀的开口,平整光洁,一如饮茶人的心性。
圆而通达,与世界和解交融。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6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