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文化人,更能凝结心灵;以艺通心,更易沟通世界。新时代的文化繁荣正为民族复兴伟业源源不断地提供着最基本、最持久的磅礴力量。站立于时代大潮,更好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彰显艺术创作的时代特征、成为广大文艺工作者的责任所系和重要体现。在深入生活的艺术创作中,艺术家扎根人民、聆听时代声音,在生活的细微处捕捉创作灵感,于丰富题材中彰显艺术格局,并不断向内生出艺术原创力,用一幅幅鲜活生动的作品展现出民族精神的时代价值。此次“中国艺术界国际学术交流展”将集中展现中国艺术家在题材、形式和语言上的多元探索。作品立足现实生活,融合传统与创新,为文艺领域开拓新境界、新风尚和新格局,反映出时代风貌与独立的审美追求。以文明互鉴为路径,维护世界文明多样性、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绘制一幅多元共融、美美与共的世界文化新图景。



艺术成就:


名家评价:

著名评论家史峰以《骨法用笔真实力 随类赋彩谓华章——记著名书画家李伟华》为题发表评论。称其“书法博涉多优,诸书皆成。楷书写颜筋柳骨,点画精绝,一丝不苟,结体严谨,正大气象。隶书有碑之骨,有帖之神,强调笔墨的书写趣味,有肉有骨,丰姿多神。行书师晋韵,一讲法度,二写自如,写成天质自然。伸缩得体,高低有趣。放手写心真文人,依书抒情证真谛。”“先生书法写得好,以书入画是必然。他作山水可以对境造意,依骨法用笔为山水传神,亦为山水立骨,突出表现传统山水依线条造型的正宗品质。勾勒线条必是力透纸背,长线滑畅无滞结,短线顿挫有秩序,皆是一气呵成。看其山水,有诗的韵味,有词的陶醉,文人画山水,云来山更妙,云去山如画,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2023年,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文物鉴定专家单国强先生观展“融通丝路 共享未来一带一路十年成果展”时,对李伟华老师的参展作品《西溪湿地》进行了肯定:画的西溪湿地,用的水墨还是比较恰当的,水份比较多的。什么样的景致要用什么样的笔墨渲染。这个湿地运用水墨渲染跟层层落点是比较合适的,这个用墨也受到黄宾虹水墨的影响。
2024年8月,人民日报民生周刊桑干主任以《李伟华:诗书画印相得益彰 趣意韵情各臻其妙》为题发表长篇评论。赞曰:“他把诗、书、画、印,统合一体,融成精妙,他的心境、情感、人品、修为也因此而升华。每每独自凭栏之际、每每清风明月之下、每每流连书斋之时,他便思逸神超,情不自禁,心性生发于记景寄情,他意得所适,心境流淌于毫颖缣素,他心得所遣,而广阔丰美的遐想神游则溢于绘画、书法、诗词、篆刻。可以说,书法、绘画、篆刻、诗词是李伟华‘心斋’‘坐忘’的道场,是‘精神往来于天地之间’的栖所,在那里,他涤尽俗尘,安顿性灵,在那里,他入身、入心、入情,蓄素守中,弥漫着真力。”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杨忠贵先生在《行走无疆》一书序言中写道:“近年来,李伟华多次参与国内国际各种形式多种层面的书画艺术文化交流活动,他深感“走出去”交流考察的文化魅力和价值意义所在,他用勤快的笔头记录异域他乡的文化风情和自己的感悟感受。这种随时随地记录、闪烁着异地文化之光、沉淀着多维度多层面文化思考的文旅性散文笔记,日积月累,洋洋大观,现今汇编成册,名之曰《艺行无疆》,即将付梓出版,值得祝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