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科技,“肆时有新沉浸场景体验展”开幕
创始人
2025-10-26 18:32:18
0

10月26日,主题为“从生活到艺术——肆时有新沉浸场景体验展”在石景山区老山街道综合文化中心(东区)举办,展览打破传统静观模式,打造了一条从“解码经典”到“共创未来”的深度体验之路。

本次展览的最大亮点在于“艺术+科技”的深度融合与校企合作的创新实践。在“解构生活·艺术区”,观众不再只是旁观者。策展团队“新芽生长”联动北京工业大学赵静老师团队与北京城市学院贺鑫老师团队,将艺术大师莫奈的多幅经典画作转化为可交互的线上动态空间。观众仅需挥动手势,便能改变莫奈花园的光影与色彩,亲身解构印象派的艺术密码。同时,为梵高《星月夜》打造的专属沉浸式打卡场景,也让艺术体验与社交分享完美结合。科技的魅力同样体现在对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上。

在“数字生活·非遗风”展区,由北京工业大学赵静老师团队研发、曾获2025年“科技馆之城”A类项目的“数字皮影”互动装置吸引了众多观众驻足。这一装置打破了非遗单向陈列的传统,让观众亲手操控,在光影幕布上演绎属于自己的东方故事,实现了传统文化零门槛、趣味性的“活态”传承。展览不仅有关乎大师与科技的宏大叙事,更有着眼于本地社区的温情视角。

“发现生活·发现场”展区集中展示了老山街道居民的摄影作品。这些镜头对准熟悉街道与窗外风景的影像,以其质朴真诚的独特美学,生动诠释了“艺术源于生活”的真谛,激发了观众强烈的情感共鸣与社区认同。

展览的尾声“共创生活·情绪站”,则将整个体验推向高潮,强调艺术的疗愈与连接功能。观众在观看艺术疗愈课程作品后,不仅可以用手机贴一贴展品聆听专属情绪音乐盲盒,还可以亲身参与到“情绪编织森林”和“情绪星星存放瓶”两大共创装置中。通过选择代表不同情绪的彩线进行集体编织,或将书写心情的便签投入星瓶,观众将无形的内心世界转化为有形的集体艺术档案,完成了从“观看者”到“最终创作者”的身份转变。

策展方表示,本次展览旨在探索公共文化服务的创新模式,通过可玩、可感、可共创的沉浸式场景,真正让艺术走下神坛,融入寻常百姓的生活。展览免费对公众开放,期间还将配套举办主题艺术工坊,后续会开放线上VR展厅,打造一场“永不落幕”的艺术盛宴。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吴镝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MC凭创造成传奇?这款三国游戏... 当吉尼斯官方宣布《我的世界》以超3亿份销量登顶“最畅销电子游戏”时,许多人都在问:一个画风像积木堆砌...
原创 八... 法国文学家雨果曾经说过,法国圣母院所有的宝物加在一起,都不及中国圆明园的美丽。这句话传达了圆明园作为...
考研英语写作书籍哪个好 考研英语写作作为选拔性考试中的关键题型,其评分标准不仅关注语言准确性,更注重逻辑架构与思想表达。备考...
郑丽文祭拜现场,民众高喊“我们... 据“看台海”视频号消息,11月8日,中国国民党主席郑丽文在台北马场町祭拜先烈。台湾民众高喊“两岸一家...
光绪通宝:方孔之中的末代帝国光... 在中国悠久的钱币文化长河中,方孔圆钱占据着绝对核心的地位,它不仅是流通千年的货币形态,更是承载着历代...
原创 国... 在抗战时期,蒋介石领导的南京国民政府在征兵时曾声称,加入军队不仅能够解决吃穿问题,还能获得军饷。那么...
原创 梁... 1967年,黄永胜找到梁兴初,告诉他中央已经决定任命他为成都军区司令员。虽然梁兴初对此有些犹豫,但黄...
青少年美术书法作品展在京启幕 ... 11月8日,“南北童心共聚力,共绘千年运河景——2025童心绘城青少年美术书法作品展”在东城区文化馆...
考研素描全身写生怎么练 全身像写生作为美术考研核心科目之一,其训练体系需遵循科学认知规律与艺术表现逻辑。考生应从基础认知、阶...
层林尽染绘冬韵,初冬的大理沙溪... 初冬的大理沙溪,宛如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卷。远处的山峦已染上了初冬的色彩,斑斓的树叶与沙溪古镇交相辉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