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设为“星标”,读完后点“在看”,就不会走散了
*以下内容含广告
1990毕业于武蔵野美术工业大学的西川聪,很年轻的时候就获得了许多陶艺大奖,他的作品强调素朴、本质的美。

深受日本禅宗美学的影响,西川聪作品并不强调几何比例的完美,更专注于器皿本身与自然的协调性,媒材本身的特性胜过人为的塑型。




对于器物表面的质感更是依循着所使用陶土的特性,虽含不全然协调、平滑,造型也充满了不对称的状态,就像圆形的盘子并不是那么浑圆,表面的质感也不光华平顺,但是作品却像是从大自然中蕴蓄出来的。









喜欢四处旅行的西川聪,已经游历了全球超过35个国家,其中以非洲给他的启发最多,他所创作某个系列的陶器皿,受到在非洲生活的感动,使用了一种类似非洲艳红的釉色,但是不同于非洲艳红给人一种热情活力的生命力量,西川把这种釉色重新被诠释成为日本传统的沈静的感觉,因此人们特别给了一个名字:西川红。





2015年日本的panorama杂志社策划了一个主题:〝器与花〞,邀请了著名的花艺师上野雄次与西川聪一起做个对话。

上野雄次和其他的花艺家不同,他从不用花卉市场买来的花,总是从野地寻找素材,他着迷于从野地寻找素材。





出生于京都府的上野雄次,从建筑科毕业后就来到东京从事建筑、平面设计的工作。他惯于在生活中不断学习并磨砺自己的感性认知,他说:〝周日的早上一定要去看场电影,下午或许去逛逛展览,晚上可能去看场戏〞。

上野雄次坚信,大自然并不追求个体的完美,而是追求全体的和谐。因此落下的花朵、枯木、落叶,都是表达自然的一种美学形式。从野外带回的竹子躯干、枯木枝或者是台风过后被吹倒的笔筒树都可能成为上野雄次的插花器物。
因此他的花艺课,一定是在野外授课。




他说:〞插花的艺术其实是一种自我实现或自我表达的方法。〞


Panorama杂志社的这个策划旨在凸显,在这个物质欲望高涨,动不动就把匠人所做的器物抬高到昂贵价格的此时,其实更要强调器物需要装入了美好的事物才能有了灵魂。



而更深层的意义则在于透过插花的实践过程,让自己与大自然、工艺美等结合,并达到了一种审美的境界。





这个行为艺活动,透过上野雄次与西川聪一起来到野花,用找来的各种花材插在西川聪所烧制的花器里获得了真正的实践。




杂志社安排俩人一起开着车来到野外找寻花材。
他们俯拾捡来一些枯枝、落叶,并观察大自然、从生活中、从日升日落、花开花谢中体悟大自然的美,这是东方美学的基调,也是艺术形式的最高境界。













没有事先的计划,没有扭怩的作态,大自然里蕴藏了丰富的素材,只需要慧眼与宁静的心去发现,追寻大自然的心意,不完美的形式,永远有许多令人惊喜的结果,这次的合作,安静、素朴、真挚的把自然的美丽表达出来了。





一位陶艺家、一位花艺家,用不同的形式,表达出完美的自然美学。


〝花艺与陶艺的对话〞一直都是最美好的主题,这令笔者想起2018年的春天,推动手作之美与生活美学的转转会,曾经在在北京草场地转转会现场,举办一场用宋代的匣钵为花器,山野花为主角的活动,许多朋友参与都有美好的体验。



文:轉轉會東京駐在員
图:https://panorama-index.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