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晚,第十三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基层巡演在佛山创意产业园泡泡广场启幕,贵州黎平侗族大歌艺术团登场表演的《布谷催春》成为当晚的一大亮点。
侗族大歌的历史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其雏形源于侗族先民在山林间劳作时的“歌鸣应答”——侗族先民以歌声传递情感、协调劳作,逐渐发展出无指挥、无伴奏的多声部合唱形式,成为侗族文化“以歌为媒、以歌传情”的核心载体。

2009年,侗族大歌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被评价为“东方音乐史上的活化石”。贵州黎平是侗族大歌的核心传承地,黎平侗族大歌艺术团始终坚守“口传心授、师徒相承”的传承传统,此次带来的《布谷催春》便是流传百年的经典曲目,至今仍在侗族村寨的节庆、婚嫁等场合传唱。
本次巡演汇聚了五大洲13个国家的艺术团体及中国多地特色团队,中外表演者以歌舞、器乐等多元形式碰撞交流。侗族大歌作为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代表,一亮相便以“无指挥、无伴奏多声部合唱”的鲜明特质脱颖而出,被誉为“来自深山的纯净之声”。《布谷催春》以模拟布谷鸟鸣叫的清新旋律,展现春日生机和侗族人民对自然的敬畏,在现代舞台设计的衬托下,让非遗魅力在视听层面更具感染力。

英国北爱尔兰孤独乔治乐队、西班牙弗拉门戈舞团等外国团队对侗族大歌给予高度评价,直言其展现了东方音乐的独特魅力。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文/吴蔚
图/黎平县侗族大歌艺术团
编辑/明雪 实习生 张越
二审/姚曼
三审/陈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