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第十三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系列活动珠海专场演出在珠海大剧院精彩上演。来自美国、埃及、菲律宾以及中国粤港澳台地区的优秀艺术团体与珠海本土及澳门特邀表演团队,联袂为市民带来一场高水准、国际化且富含本土特色的民间艺术盛宴。
本次珠海专场演出是艺术节继佛山主会场系列活动后,深入粤港澳大湾区、惠及更广泛民众的重要一环。参演团队阵容强大,风格各异,充分体现了艺术节的国际性、多样性和高水平。

美国欢庆艺术舞蹈团以交谊舞与木鞋踢踏舞展现现代美国的蓬勃朝气;埃及亚历山大胡里亚民间艺术团用传统表演传递古埃及文明的深厚魅力;菲律宾罗布克童声合唱团以中文歌曲搭建文化交流与民心相通的桥梁;中国舞动青春艺术团则巧妙融合传统与现代,生动诠释大湾区“开放包容、活力创新”的文化基因。

值得关注的是,本届艺术节珠海专场特别设置了本土节目单元,充分展现珠澳文化融合与本土艺术特色。金湾非遗民歌乐队创新演绎《珠海非遗民歌新唱》,将“三灶鹤舞”鹤歌与现代乐队形式相结合;由非遗传承人湛家威领衔的《醉佛戏鸡》,以“前山凤鸡舞”为蓝本,搭配融入剪纸元素的现代化舞美,别具观赏趣味;黄智毅与梁芮嘉带来的粤剧新唱《花田不见君》,跨界融合戏曲与流行音乐,令人耳目一新;下班乐队则以原创摇滚说唱《夜航》《日落后的霓虹》,唱出珠海青年的真挚情怀。此外,龙鸣传音团队、澳门意舞空间及澳门歌手联袂呈现的《珠澳就是这样》,通过多语种演唱与中西舞蹈交融,生动描绘珠澳两地“共融共生”的生活图景。

对于此次参演,珠海金湾非遗民歌乐队“湾德福”音乐总监林权宏深感荣幸。他介绍,团队此番精心打造的表演,深度融合了本土非遗民歌与传统舞蹈“三灶鹤舞”的精髓。“我们从鹤舞、鹤歌与三灶民歌中汲取灵感,但呈现方式却是全新的,现代乐队编曲搭配特色乐器,旨在为观众营造一种既传统又现代的独特体验。”

林权宏告诉南方+记者,团队的巧思远不止于舞台表演,“从服饰到背景视频,我们融入了大量本土文化符号,甚至借鉴了影视艺术的表现手法。我们格外珍惜这个国际平台,期待能与各国艺术家深入切磋,让珠海文化的魅力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谈及本场演出的策划理念,总导演李伟年则从更宏大的视角进行了解读。“我们追求的,不仅是凸显珠海本土特色,更在于演绎粤港澳大湾区的融合风采。”他以节目为例,点出了其中深意,“比如,我们特意促成了珠海年轻音乐人与澳门资深音乐人的携手,他们共同创作的作品,交织着国语、葡语与本土方言,这本身就是‘共融共生’的生动注脚。”
在他看来,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作为文化交流的盛会,正是一个绝佳的契机,“通过将深厚的地域元素与港澳的国际资源相结合,我们希望能打破观众的固有期待,献上一场真正兼具地方神韵与时代创新、让人耳目一新的艺术盛宴。”
本次活动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共珠海市委宣传部承办。
采写:南方+记者吴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