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条就是绘画基本功,因为不管工具如何变化,流行风格如何变化,基本功好的人总是能做出更好的东西。
很多人都有这种体会,看到一款时髦的软件或者工具,看看别人用它画出了极其炫酷的东西,就有一种“我拥有了它我也可以!”的幻觉。结果东西抱回家一用,才知道自己缺的不是工具,是手....
即使机器再厉害,一台好相机或者一个聪明的ai,你觉得是丢给一个一点美术基础都没有的人,更有可能做出好作品,还是丢给一个美术基础扎实的人,更有可能做出好作品?
再比如,很多过去画油画非常扎实的作者,当初转换为数码绘画,只是花些功夫适应工具的问题,当适应了以后,他们的作品还是完爆那些功底不好的人。
这就是基本功的作用了。
这是第一道壁垒。
第二道壁垒,就是你的审美和前瞻性。
人工智能虽然发展,可能会慢慢替代人类的很多工作。
但即使AI终有一天统治世界,我也相信“创造”和“创新”类的工作,会是那个最晚被替代的。
所以做原画或者说所有艺术工作,真的需要向前多看一步,做引领潮流的弄潮儿。
毕竟机器最擅长的就是模仿和重复,如果你没有足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你能做的事也和机器差不多。
而确保你能够跟上潮流,引领潮流的,就是你的审美能力和眼力。
而审美与眼力的源头,就是看得够多,想的够多。
你看的够多,才能知道什么东西还太少,什么东西已经太多了,哪个东西好,但哪个东西比它更好。想的够多,才知道什么东西已经落后了,什么东西方兴未艾,什么东西大家迫切需要而还没有。
有了这些,你才有可能总是走在前面,而不会轻易掉队,你才能做得了那些机器做不了的工作。
第三道壁垒,就是你的学习能力。这个前面我们已经说了很多了。新东西太多,就必须得学,不学,那就是活脱脱被新人超越的问题,这个真的非常好理解。但也最基础,因为前面的第一道壁垒和第二道壁垒,其实都是以学习能力做基础的。
这其中,我觉得尤其需要强调的,就是“多去学新一代,年轻人的东西”,像局座一样。别老是人家骂蔡徐坤杨超越,你就跟着骂蔡徐坤杨超越,人家骂快手抖音,你就跟着骂快手抖音,骂完了也不动动脑子。
好好了解了解这些东西,试着接受一下,多思考几个为什么,而不是拿着老家伙的傲慢一通Judge,满足自己的优越感。因为下一个十年流行的东西,很可能就蕴藏在这些你今天鄙视的东西里。
不如想想,我们这一代喜欢的,爆炸出来的东西,有多少也被我们的上一代轻视和鄙夷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