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明朝的万历皇帝,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他是明朝的第十三位皇帝,名叫朱载垕,是明穆宗的第三子。他在位长达48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不过,虽然万历皇帝名义上在位了48年,但他实际参与朝政的时间却只有约18年。因为在他当皇帝的前30年,几乎没有亲自上朝处理政务。所以,很多人把他称为史上最牛的罢工者。 那么,作为国家最高领导的万历皇帝,为什么会长达30年不上朝呢?我们过去普遍认为他是一个只知享乐的昏君,认为他大多数时间都在龙床上睡觉、数钱、享受奢华生活。但实际上,万历并不是昏君。事实上,在许多历史事件中,他的作为还是可以证明他并非无能的皇帝。
比如,1592年,丰臣秀吉统一了日本后,便发动了侵略朝鲜的战争。朝鲜作为大明的附属国,立刻向明朝求救。当时已经很久不上朝的万历突然出现在朝堂上,他不仅力主出兵支援朝鲜,还表示愿意自己掏钱打这场战争。从这一点来看,称万历为昏君,显然是不准确的。那么,既然他有做出英明决策的能力,为什么还会30年不上朝呢? 答案很简单,问题出在立太子之争上。 在很多人看来,立太子是皇帝的私人事务,选择谁继承皇位,应该是皇帝的个人权利。但事实并非如此。皇帝确实有权立太子,但最终决定权常常并不完全掌握在他自己手中。万历皇帝就是这种情况的一个典型例子。 万历非常喜欢郑贵妃的儿子福王朱常洵,想立他为太子。但文官集团强烈反对,他们认为长子朱常洛才是理想的太子人选。虽然朱常洛的母亲出身较为低微,但从祖宗的法制和封建礼制角度来看,长子才应该继承皇位。站在文官集团的角度,他们并不在乎哪个儿子当皇帝,因为反正继位之后,这个皇帝也只能是一个摆设,他们真正关心的是谁来当皇帝能保障他们的利益。 更重要的是,文官集团自认为站在道德的至高点,所以如果皇帝偏袒某一位太子,便会被视为不正当、甚至是邪恶的。万历皇帝因此处于进退两难的局面,他想要自己选择太子,但却遭遇了文官集团的强烈抵制。 或许你会问,既然文官集团不同意,那万历可以采取强硬手段,比如抓几个反对的官员严惩,震慑其他人。然而,万历不可能与整个文官集团为敌。即使他身为皇帝,有权惩罚个别官员,但他也无法改变整个集团的意志。皇帝的实权并不完全属于自己,打天下的时候依赖的是军功集团,但在国家稳定后,治理国家的重任则交给了文官集团。所以,即便是万历不甘心,他也只能在这个问题上妥协。 由于立太子问题的长期纠纷,万历与文官集团彻底决裂,从而开始了长达30年的罢朝状态。 长期不登朝廷,这让文官集团也非常难受。尽管他们只是把万历当作国家的象征,甚至对他进行抨击,但万历的缺席使得他们失去了向皇帝展示道德高地的机会,连批评昏君的机会都没有了!因此,文官集团希望万历尽快去世,让新的皇帝上位,以便继续掌握权力。然而,他们没有预料到的是,万历居然一直活到了1620年。 然而,到了万历去世时,明朝已经处于衰退之中,朝政腐败,国家也无法再回到巅峰。24年后,明朝就灭亡了。万历的长期不上朝,不仅让他和文官集团彻底决裂,也让国家的治理停滞不前。 除了立太子之争外,万历长期不上朝的另一个原因也在1956年明定陵的发掘中得到揭示。 明定陵是万历皇帝与两位皇后合葬的皇帝陵墓,也是唯一一个被发掘的明朝帝王陵寝。定陵的发掘原本并不在计划之内,最初考古人员打算发掘明成祖朱棣的长陵,但由于试掘失败,最终选择了定陵。定陵修建历时6年,耗资800多万两银子,地宫位于地下27米深处,内部包括隧道券、前殿、中殿、左右配殿和后殿,总面积达到1100平方米。 1956年,考古学家开始正式发掘定陵。在定陵的中殿中,摆放着万历皇帝和两位皇后的宝座,每个宝座前都有一个青花瓷缸,里面装满了灯油,用来点燃长明灯。虽然长明灯已经熄灭,但缸中仍留有大量灯油。后殿的汉白玉棺床上放着三口棺椁,万历皇帝的棺椁居中,两侧是两位皇后的棺椁。 当考古学家打开万历的棺椁时,发现他的遗体已腐烂,但骨架完好,头发柔软且有光泽。周围还堆满了金银玉器和精美的罗纱织锦。不过,最让人惊讶的是,万历皇帝的遗骸姿势非常特别,并不像一般的正常葬姿。经过研究,专家确认这是北斗七星式的帝王特有葬法。 万历的遗骸姿势如下:脸朝上,头微微偏向右侧,右臂弯曲,右手放在头部的右侧,左臂稍微内弯,下垂的左手握着一串念珠,放在腹部。右腿稍微弯曲,左腿伸直,两脚向外撇开。 通过对遗骸的检查,专家发现,万历的右腿短于左腿,且右腿的蜷曲形态表明他生前很可能患有严重的脚疾。万历在遗诏中曾提到,自己因病腰痛脚软,行立不便,步履艰难。因此,万历长期不上朝的另一个原因,很可能是他的脚疾导致行动不便。虽然许多历史学家曾对此持怀疑态度,认为他可能是以疾病为借口,但通过定陵的发掘和对遗骸的分析,证实了万历确实患有脚疾。 所以,万历皇帝之所以30年不上朝,除了立太子之争外,还与他长期患有的脚疾密切相关。虽然前者可能是更主要的原因,但后者同样不能被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