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勒周”开启 全球观众来沪追“乐”
前天下午,第二十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迎来高光时刻——指挥大师瓦莱里·捷杰耶夫率领马林斯基交响乐团亮相上海东方艺术中心,以古斯塔夫·马勒《第七交响曲》(夜之歌)拉开“马勒交响曲全集”系列演出序幕。在马勒诞辰165周年之际,这场“五天演绎九部马勒交响曲”的音乐史诗,不仅是乐团中国之行的唯一一站,更成就世界音乐史上的罕见壮举,让沪上及全球乐迷迎来“有生之年”的见证时刻。
首场演出后,捷杰耶夫接受了上海记者采访,他说:“在单个国家、单个城市、单个剧院,短时间内完整呈现一位作曲家的全部交响曲,极为罕见。选择这样庞大且有难度的项目,绝不轻松,需要大量努力和挑战,体现了艺术节的格局和担当。”捷杰耶夫口中的“罕见”,正是这场演出引发全球追“乐”的核心原因。
捷杰耶夫回忆,1998年秋天,他第一次来上海,指挥了上海大剧院的开幕演出,那是他在中国的首场音乐会。当年,观众中有一半以上是欧美企业代表,而如今,台下以中国观众为主,还有很多年轻人。这在他看来,是可喜的变化。“对我而言,让中国年轻人爱上马勒,是一大挑战。”
演出中,捷杰耶夫以精准且富有戏剧性的节奏,带领乐团将《第七交响曲》“从黑夜至天明”的宏大构思展现得淋漓尽致。谈及马勒作品中的情感表达,捷杰耶夫直言:“马勒对作品质量要求严苛,他的人生有欢乐也有悲剧,这些都藏在音乐里——比如他的晚期作品,更多反映了他的失望与人生变故,而《第五交响曲》创作于他人生快乐的阶段,听起来很明快。”
首场演出结束时,全场掌声雷动,欢呼声响彻音乐厅。乐评人张菲儿感叹:“捷杰耶夫将马林斯基乐团的精确与激情完美融合,《第七交响曲》的晦暗与光明形成鲜明对比,既是深度诠释音乐,也是一次精神体验。”
“我们有时会一天演两场,强度很大。”为了保证演出质量,乐团带来了众多经验丰富的乐手轮换演奏,部分独奏家也会交替登场。许多乐手此前曾来华演出,熟悉上海的演出场馆,为演出提供了便利。
作为艺术节重磅演出,“马勒交响曲全集”开票即引发抢票热潮,《马勒第八交响曲》一经上线便告罄。数据显示,近45%观众来自外省市,更有美国、德国、俄罗斯等多国乐迷专程奔赴上海,开启“看艺术+游上海”的专属“马勒周”。
来自美国的伊万是马林斯基“铁杆粉丝”,此次购入全集套票:“能在一周内、同一个城市听完马勒全集,机会实在太难得了。”
不少乐迷从全国各地赶来,对他们来说,相比飞到海外听音乐会的高成本,上海更有性价比。来自广州的“马勒迷”李先生说:“非常珍惜这次机会,提前做了很多功课,希望听完全集,可以对马勒有更深刻的了解。”
随着《第七交响曲》首演落幕,上海的“马勒宇宙”之旅才刚刚开启。12日当晚,《第四交响曲》与《第五交响曲》接连奏响。接下来几天,神秘的《第三交响曲》、磅礴的《第二交响曲》、“千人交响”《第八交响曲》及直面生死的《第九交响曲》将陆续登台。
“马勒九部交响曲的演出不是‘轻松漫步’,是艰巨又充满挑战的工作,但这正体现了演出的价值。”捷杰耶夫的话,既是对艺术的敬畏,也让这场跨越五天的音乐会,成为上海向世界展现文化活力的生动注脚。
(来源:解放日报 记者 吴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