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小长假,人们出游热度高涨,假期消费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大城小镇涌动的人潮、把文化“穿”上身的国潮、吃住行游乐购的热潮,既加速释放了消费市场的潜力,也为推动经济回升向好注入动力。
在踏青赏景中激发消费活力。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我国自古就有清明踏青出游的习俗,此时,梨白柳青、桐花初绽、桃杏争春,正是踏青出游的好时候。平台出游数据显示,预订清明假期周边游的订单量环比增长136%,赏花、登山等踏春项目受青睐,赏花游成大多数人的选择,预订量环比增长55%。各大旅游平台数据显示,今年清明小长假,踏青赏花、户外、露营等成为清明出游的热门活动,“露营”“户外”“帐篷”等关键词搜索量环比上月增加两倍。清明假期,春日的活力正催生着一场别样的消费热潮,许多都市人向往山野春日的新鲜感,上演弯腰挖野菜的春日限定剧情。游客们在挖野菜、制青团、采茶炒茶中感受农耕文化,推动乡村旅游从观光经济向深度体验转型。各地各部门抢抓清明小长假机遇,纷纷推出促进消费的政策举措,不仅推动了春日经济发展,而且激发了消费活力。
在文旅融合中拓展消费潜力。各地在推动踏青赏花的同时,也更加注重弘扬传统文化,在推动文旅融合中拓展了消费潜力。一些地方在清明期间举行“非遗清明”主题活动,包括皮影、市集上的非遗文创和小吃、手作工坊体验课程等,让游客沉浸式感受传统文化魅力。一些地方则推动“云祭祀”活动,打破了时空限制,让人们能够线上缅怀先人,传承慎终追远的文化传统。各平台提供线上写下纪念文字、添加亲人照片、上传短视频等功能,满足了人们祭祀的需求。一些地方则推出乡村露营和乡村游,为户外经济注入活力。乡村游凭借丰富的乡村资源和独特的民俗风情,吸引城市居民走进乡村,体验别样生活,推动乡村经济发展。一些地方积极开展传统民俗活动,不仅传承了传统文化,还为游客提供了全新的文化体验。各地各部门要把准人民群众旅游出行的痛点,在文旅融合中持续拓展消费潜力。
在火热出行中优化消费服务。清明假期,受祭扫、探亲、踏青等多重因素影响,公路、铁路等迎来出行客流高峰。为满足人民群众多元的出行需求,营造安全、有序的出行环境,相关部门提前谋划、科学部署、积极应对,采取多种有效措施,保障清明小长假市民出行顺畅。为保障高速公路的车辆通行,各地交警部门在各个分叉口、出入口及地面路口等重要节点布置警力,加强指挥疏导,保障车辆有序通行。从铁路部门来看,各地铁路部门科学制定运输方案,加大运力投放,强化站车服务和安全保障,确保旅客平安有序出行。有的地方通过分析旅客春季出游特点,精心打造精品旅游线路。有的地方在清明节假期开行旅游专列与“银发专列”,有的地方为旅客提供传统文化和特色地方美食等资讯信息,有的地方加强客流预测分析,增开旅客列车,全力保障旅客出行需求。
张闲语
责任编辑:宗成贤
来源: 中国甘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