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课堂导入 •
在金风送爽、月满盈香的中秋时节,一场别具一格的文化体验活动在扬州市美术馆内悄然展开。
在这个特殊的中秋,于美术馆中绘制竹编灯笼,是一次与非遗手艺的亲密接触,更是一场与传统文化的深度对话。大家在动手绘画的过程中,感受着传统工艺的精妙与智慧,品味着传统文化的韵味与魅力。每一道工序,每一个细节,都让文化根脉在指尖缓缓流淌,薪火相传,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 课程重点 •
1.了解油纸灯笼的历史、寓意,以及文化传统。引导学生认识非遗油纸灯笼所承载的深厚文化意义。
2.感受和体验油纸灯笼的制作和裱糊工艺。动手尝试编织方法和结构搭建技巧。
3.了解灯笼上的纹样含义、画面构图方式和绘制灯笼技巧,完成一幅中秋主题灯笼绘画。




前美村油纸灯
由清初广东汕头前美村陈氏先祖传承。
油纸灯笼手艺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鼎盛时期每家每户都在编织,现如今只剩下几户在坚守。在广东,在潮汕,灯笼上写的字非常讲究,已经演变成一种族群迁徙历史中的文化符号和文化遗产。
寓意
油纸灯笼是潮汕地区常见的灯笼工艺。潮汕方言中,“灯”与“丁”,“竹”与“德”同音,所以潮汕竹编油纸灯笼有着“财丁兴旺”“德泽绵长”的吉祥寓意。每到年节,潮汕地区各家各户、祠堂庙宇都要悬挂灯笼,祈福纳祥。油纸灯笼上的图案远非装饰,而是承载祝福的“无声语言”。






• 提炼与总结 •
传统纹样:梅兰竹菊、蝙蝠(福)、牡丹兆富贵、祥云瑞鹿护平安等,皆寄吉祥愿景。
书法题字:姓氏灯笼、“福”“禄”“寿”或诗词,直抒美好祝愿。
新式图案:文创设计、创意插画、手绘卡通、民俗美学。
中心构图:
将竹编灯笼图案置于画面中心位置,使其成为视觉焦点。
三分法构图:
将画面横向分为上中下三部分。
对角线构图:
让竹编灯笼图案沿画面的对角线分布,这种构图方法可以增加画面的动感。
对称性构图:
以灯笼的中轴线为对称线使灯笼左右两侧的图案形状完全对称。




• 创作实践 •
主题:灯笼绘制
宣纸,颜料,丙烯笔,白乳胶
分步任务:
1. 裁剪宣纸修形,用白乳胶将其粘贴在灯笼架上(糊纸),吹干。动手操作感受裱糊油纸工艺,动手尝试编织方法和结构搭建技巧。
2. 了解构图方式和灯笼上的纹样含义,选择喜欢的构图方式和纹样设计图案,参考传统吉祥图案或结合现代创意,在吹干的灯笼上进行书画创作,可运用中心构图、三分法构图、对角线构图、对称性构图等方式增强视觉效果。
3.完成一个中秋主题的灯笼作品。





• 课后延伸 •
1. 鼓励孩子查阅更多非遗灯笼(如南京秦淮灯彩、泉州花灯等)的资料,对比不同地域灯笼的工艺和风格,制作“非遗灯笼文化对比手册”。
2. 尝试将现代元素(如卡通形象、时尚图案)融入油纸灯笼创作,设计具有新时代风格的非遗文创灯笼。
3. 参与当地的非遗活动,实地走访非遗灯笼传承人,深入感受非遗工艺的传承现状与发展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