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家滩大桥位于荣县鼎新镇照石河罗家滩,连接荣宜路与红胜村,是一座两墩三孔石拱桥。罗家滩一带属于典型的丹霞地貌,修建大桥石材全部采用的红色砂岩,每个桥拱券顶有破损的镇水兽,现在大桥已改为公路桥。
“行走乡间·发现自贡”寻迹鼎新,探访完自贡第一高度的年代“天桥”,沿荣宜路下行一百多米即至罗家滩。
据民国《荣县志》记载,此桥名为同心桥,清光绪十八年(1892),张廷扬、郑价藩合修于罗家滩鳞鱼洞。按此时间推算,罗家滩大桥已矗立在照石河上133年。
罗家滩大桥荣宜路侧有一棵大黄葛树
站在大桥远眺上游的照石河和荣宜路,罗家滩一带风光唯美峻秀。
抵近河边,罗家滩大桥两墩三孔的全貌尽收眼底,大黄葛树也自然融入桥景之中。阳光洒在周边的山体和桥体,红色丹霞更加突显。
仔细端详,每个桥拱券顶有破损的镇水兽,中间拱券的镇水兽遗迹相对完整一些。
饱经沧桑的罗家滩大桥,上半部分已基本被绿植覆盖,桥墩底部的水渍痕非常明显,看来平时水位并不低。
最右侧桥拱,绿树与桥拱构成了一幅颇有意境的古韵美图。
大桥下游红胜村侧的这段桥台基本保持着原来的风貌
这一侧桥体与上游基本一致,绿植茂密覆盖了桥身大部分,而且中间长了一棵小树,对桥体生物侵害颇为严重。
罗家滩大桥与旁边的鹰嘴岩和桥下的照石河,形成了一道非常不错的自贡丹霞景观。
罗家滩大桥的倒影唯美静怡,可以想象“金光穿孔”时将是何等惊艳!
罗家滩大桥作为自贡照石河为数不多的百年石拱桥之一,不仅见证了罗家滩一带的发展变迁,也承载着两岸人民的记忆和乡愁,对于研究照石河流域历史文化和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