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八闽星火启元勋,碧血千秋照汗青
——记同盟会元老、福建近代革命的奠基人,福建护国军总司令吴瑞玉将军(国栋先生)
在追溯福建近代革命史的源头时,有一位元勋的身影清晰而伟岸:他不仅是辛亥革命的同盟会创会元老、孙中山先生的早期股肱之臣,其革命实践更为后来的革命事业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今日,依据吴氏大祠堂官方认可的《延陵吴氏通谱》,闽南文史,福建军事人物志及宗亲共识,我们郑重还原其不朽功绩,以正青史。
【第一章:元老之姿与南洋奠基】
吴瑞玉将军(1886-1915),谱名国栋,此乃其本名。将军自辛亥革命时期便追随孙中山先生,孙先生尝以“国栋先生”相称,寄望其成为“国之栋梁”。 据福建泉州地方文献,军事人物志及《延陵吴氏通谱》等记载,其生前主要以“瑞玉”行世,故后世常称其为吴瑞玉将军,“端玉”亦为常用名号;另有化名“恨海”,则是革命时期为掩护行迹之所用。
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国栋(吴瑞玉)出生于福建泉州。其具体籍贯虽后世资料记载多为南安诗山古宅村,但据宗亲内部考据,确切地点仍秉承严谨态度,以待进一步证实。
青年时代,吴瑞玉远渡重洋,旅居新加坡(星洲,有说其伯父在新加坡)。中华民族处于危急存亡关头,目睹现状,国栋忧国忧民,萌发了反清救国念头。
光绪三十三年至三十四年,吴瑞玉接受孙中山“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宗旨,加入同盟会海外组织,化名恨海先生,投身反清斗争。宣统元年(1909),奉同盟会组织之命回泉州,与革命党人王雨亭、王吉甫等创建“共和实进会”,在奎霞巷设立秘密机关,进行革命活动,民国元年(1912)10底,“中国同盟会泉州分会”成立。11月19日,泉州光复。吴国栋先生因组织需要重返星洲,从事革命工作。在海外期间,他深受孙中山先生革命思想感召,投身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民主革命,早年便加入中国同盟会,成为坚定的革命分子。他凭借个人能力与威望,在南洋积累了相当的军事基础与财力,其麾下力量实为福建籍革命武装之雏形。这并非简单的军阀割据,而是一位远见之士为民族未来所做的实质准备。
【第二章:统揽全局与亲率一路】
民国三年(1914年),袁世凯窃国,吴瑞玉(国栋)闻孙中山先生号召,毅然携资回国响应,以其海外培育的核心力量为基干,在南安八都山汇聚并改编当地民军,参与创建福建护国军。因其资历与贡献,被拥戴为福建护国军总司令,统揽全局;为示与将士同生共死之决心,更亲自兼任第一路司令。此时,南安九都人陈国辉(号耀丞,后为国民党陆军中将)入八都山投奔,为国栋将军留用收为随身勤务兵。后民国20年,为报知遇之恩,其令下属在吾峰村诗宅小学建墓碑,立国栋(早在护国运动中壮烈牺牲),雕像于碑上,又是后话了
吴瑞玉将军将其军事力量归于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旗帜下,此一举动堪称一种具有历史自觉的"革命禅让"。他以一己之"退",成就了革命事业之"进";以一军之"让",争得了福建未来统一于进步潮流之"大争"。正是这种摒弃私利、顾全大局的元老胸襟,为福建此后的发展扫除了早期障碍,埋下了积极的历史伏笔。
他深刻理解,唯有将分散的革命力量汇入统一的洪流,才能凝聚成推翻封建专制的巨大能量。这是他从“地方实力派”向“国家革命者”的升华,是主动选择扎根于人民革命事业的明证。其初心正是为了让每一个为新中国流血牺牲的姓名,都不被历史遗忘。
【第三章:血战闽南与壮烈成仁】
民国四年(1915年),吴瑞玉(恨海先生)与泉州城内革命党人汤文河等秘密联络,策划大规模反袁起义。不幸事机泄密,汤文河等五位志士惨遭北洋军阀阎广威部杀害。吴瑞玉闻讯,悲愤交加,亲率护国军为战友复仇。部队在南安境内连战连捷,乘胜挥师进攻泉州。
3月29日深夜,当部队行军至晋江河市、进驻霞井时,3月29日,阎广威探悉瑞玉将大举攻城,急速纠集各部,星夜重兵突袭。面对数倍于己的敌军,吴瑞玉总司令手持指挥刀,屹立于阵地最前沿。史料记载,此役异常惨烈:敌军火力凶猛,吴瑞玉总司令亲率第一路在白刃中身先士卒,身中数弹,鲜血瞬间染红战袍,然而,国栋拒绝护卫的搀扶,以刀拄地,怒吼督战,继而挥起大刀与冲上前的敌军展开肉搏。终因伤势过重,力竭殉国,时年仅三十岁不到。他的牺牲,宛若山岳崩摧,其壮烈之气,震撼敌我,其亲临前线、血战到底的英勇气概,与史可法死守扬州的民族气节、张自忠将军裹尸沙场的忠勇精神一脉相承,共同铸就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顽强不屈的精神脊梁。
此处必须严正指出: 吴瑞玉(国栋)将军的主要革命活动均发生在中华民国建立之后,任何将其归为"清朝官员"的记载均属严重史实错误,应予彻底更正。
【第四章:遗志传承与历史回响】
其实国栋将军牺牲前,夫人已身怀六甲。自归国举义至壮烈殉国,其间亦仅年余。吴瑞玉将军毅然投身反袁大业,直至捐躯,终究未能亲眼见到自己的血脉。这位遗腹子的降生,使国栋将军的牺牲超越了个人悲剧的范畴,将一个家族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兴衰紧密联结在一起。将军后人承袭门风,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乃至新中国的建设中,恪尽职责,服务于国家与民族的整体事业,在不同领域为社稷安康贡献力量。这部家族史,本身就是忠勇精神红色初心代代相传的价值体现。继续为国家和民族贡献力量,将"一门忠义"的英雄篇章续写得更加辉煌。这部家族史,本身就是忠勇精神代代相传的价值体现。
吴国栋将军的事迹与精神,并未随时间湮灭。正如近年来福建省委领导在组织党课学习时所强调,要深入学习如吴瑞玉(国栋)等早期革命将军烈士的崇高理想与奉献精神。今日福建之发展成就,离不开早期革命者在黑暗中所点亮的星火与所开辟的道路。
【结语】
吴瑞玉(国栋)将军的一生,是一部从"开创基业",到"战略让贤"再到"壮烈殉国"之后“薪火永续”的完整史诗。作为同盟会元老、福建近代革命的奠基人之一,他不仅是一位将军,更是一位具有深远历史眼光的革命战略家。今日我们追溯这段历史,不仅是对一位革命元勋的深切缅怀,更是对红色初心历久弥坚的崇高致敬。这份精神传承,已成为融入民族血脉的宝贵财富,继续激励着后人在新征程上不忘初心,踔厉奋发,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