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国庆中秋假期,由贵州民族文化宫(贵州省民族博物馆)、贵州民族大学美术学院主办的“贵州传统陶瓷制作技艺传承创新及拓展应用”研修班成果作品展在贵州省民族博物馆六楼C厅展出,吸引不少市民游客前来观展。

展出现场。
此次展览展出的53组约200件作品,是研修班20位学员一个月的研修成果。展览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传承传统——传统技艺的守护与传承”,主要为牙舟陶、黄平泥哨及传统陶瓷彩绘的核心技艺通过传承人群创作再现及拓展的作品;第二部分“创新创意——当代的表达与跨界实验”,将现代设计语言与市场思维融于作品,呈现文化解读、创新转化等方面的突破;第三部分“器有良用——器物的使用与场景”,展示民以食为天的碗、盘、杯生活器物,以及印章、砚台、香炉、茶具等文房用具。

季国飞作品《斌清玉解》。
开展当天,不少参加研培的学员与观众互动,并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讲解,从作品创作的故事,到成型、装饰的工艺,生动展示了贵州非遗的魅力。

郭鑫作品《保公的守护日志》。
贵州民族大学美术学院相关负责人在阐述演出研培及展出的意义时表示,希望以展为媒,讲述传统与现代交融、守护与创新并进的时代故事。

观展与作者交流。
据了解,该展为2025年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计划项目,由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组织,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贵州民族大学主办,贵州民族大学美术学院承办。展览将展出至12月22日,公众可免费观展。

韦广红作品《翠韵苗家情》。

韦大顺作品《傩世界》。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文/赵相康
图/贵州民族大学美术学院提供
编辑/王子琪
二审/姚曼
三审/陈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