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家族追讨毕加索名画:一场跨越80年的艺术争夺战

最近,美国纽约所罗门·R·古根海姆博物馆被一位犹太裔后人告上法庭,要求归还一幅毕加索的名画《熨烫衣服的女人》。有趣的是,这幅画并非被博物馆强行占有,而是原告的祖辈在80多年前主动出售的。如今,他们的后代却想把它要回来……

逃亡中的无奈交易

故事要从上世纪30年代的德国说起。当时,犹太商人卡尔·阿德勒(Karl Adler)是一家皮革制造公司的董事会主席,家境优渥,生活富足。然而,随着纳粹上台,犹太人的处境急转直下。阿德勒一家的财产被没收,社会地位荡然无存,甚至面临生命威胁。

1938年,阿德勒和妻子罗西·雅各比(Rosi Jacobi)决定逃离德国,前往尚未被纳粹占领的欧洲国家。但逃亡需要大量资金,他们不得不忍痛割爱,出售珍藏的艺术品——一幅毕加索1904年创作的油画《熨烫衣服的女人》。这幅画属于毕加索艺术生涯中的“蓝色时期”,风格独特,极具收藏价值。 阿德勒在1916年从慕尼黑的一位犹太画廊主手中购得此画,而1938年10月,他又以6887瑞士法郎(约合今天的3.2万美元)的价格,将它卖回给原画廊主的儿子。这笔钱成了他们的救命钱,帮助他们支付签证费用,辗转荷兰、法国和瑞士,最终在南美阿根廷定居。

名画的漂泊之旅

阿德勒夫妇去世后,他们的后代散居在阿根廷、美国加州等地。而那幅毕加索的画,则开始了另一段旅程。1939年,它先后在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馆和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展出,并被投保数万美元。1976年,收藏家贾斯汀(Justin Thannhauser,画廊主之子)去世后,将包括这幅画在内的一批艺术品捐赠给古根海姆博物馆,从此它便成为该馆的镇馆之宝之一。

时隔70年,后人突然索赔 这幅画的归属原本毫无争议,直到2014年,阿德勒的孙女卡洛塔(Carlota)发现家族与这幅画的渊源。她的孙子托马斯(Thomas),一位加州律师,曾在2005年成功追回另一幅被纳粹掠夺的毕加索画作《白衣女子》,并获赔650万美元。受此鼓舞,他援引2016年美国《大屠杀期间被没收艺术品归还法案》,要求古根海姆博物馆归还《熨烫衣服的女人》。 托马斯认为,阿德勒当年是因纳粹迫害才被迫低价出售画作应被视为“被迫交易”,而非正常市场行为。他声称,1932年曾有人出价1.4万美元求购此画,但阿德勒拒绝;而1938年的售价远低于市场价,证明交易不公。

博物馆:交易合法,索赔无理

古根海姆博物馆则坚称,这幅画并非被纳粹掠夺,而是阿德勒自愿出售给犹太收藏家,且交易发生在德国境外。博物馆还指出,1976年接受捐赠时,他们曾联系阿德勒的儿子埃里克(Eric Adler),对方确认其父当年合法出售画作,并未提出异议。

博物馆认为,阿德勒家族后代的索赔“毫无依据”,并强调他们尊重艺术品来源的合法性,但这幅画显然不属于“被纳粹强占”的范畴。 双方僵持,结局难料 如今,托马斯联合7位家族成员及多个犹太组织,向博物馆发起集体诉讼,要求归还画作或赔偿1亿至2亿美元。这场官司因涉及“毕加索真迹”和“纳粹受害者”等敏感话题而备受关注。 一边是家族后代认为祖辈遭受不公,试图挽回历史遗憾;另一边是博物馆坚持交易合法,拒绝让步。最终,法律会如何裁决?这场跨越80年的艺术争夺战,或许还将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