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江西老板古玩摊花1万淘了一本破书,一年后卖2600万
创始人
2025-09-29 18:05:27
0

江西商人慧眼识宝:一本破旧古籍如何创造2600万奇迹

2012年,江西商人王先生在南昌古玩市场的一次闲逛中,意外发现了一本破旧不堪的古籍。这本名为《礼部韵略》的书,封面磨损严重,纸张泛黄,看起来毫不起眼,但王先生凭借多年收藏经验,直觉告诉他这本书非同寻常。经过一番讨价还价,他最终以1万元的价格将其买下。

从地摊到拍卖行:古籍的华丽转身

王先生对古籍颇有研究,他怀疑这本书可能是宋代真迹,于是联系了古籍鉴定专家李致忠。李致忠是北京大学古典文献专业的资深学者,经他鉴定,这本书确实是宋代《礼部韵略》的珍贵版本,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多位专家进一步确认后,甚至建议王先生将其捐赠给国家,但出于个人收藏爱好,他暂时保留了这本书。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一年后,王先生的生意遭遇资金危机,濒临破产。无奈之下,他决定出售这本古籍。最初,江西图书馆提出以500万元收购,但因资金问题未能成交。随后,王先生将古籍送至北京匡时拍卖行,经过专业包装和宣传,这本书在2013年12月的拍卖会上以800万元起拍,最终被南京图书馆以2600万元的天价竞得。

《礼部韵略》为何价值连城?

1. 稀有性:宋代距今已有千年,纸质古籍保存极为困难,流传至今的寥寥无几。这本《礼部韵略》是罕见的孤本,全球仅此一册。

2. 学术价值:书中收录了近万个汉字的读音和注释,为研究宋代语言、文化提供了珍贵资料,填补了学术空白。

3. 历史意义:此前,世界上仅存的另一本宋代《礼部韵略》藏于日本真福寺,而王先生发现的这本年代更早、内容更完整,堪称国宝级文物。

命运转折:古籍与人的双向成全

对王先生而言,这本书不仅是收藏品,更在关键时刻挽救了他的事业。而对古籍本身来说,王先生的慧眼识珠让它免于流落市井,最终被专业机构收藏,得以妥善保护和深入研究。

结语:文物背后的文化传承

古籍的价值远不止于市场价格,它们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与智慧。王先生的故事提醒我们,保护文物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或许,未来更多散落民间的珍宝也能像这本《礼部韵略》一样,找到真正的归宿,绽放其应有的光芒。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王曼昱,确认退出! 11月18日,黑龙江体育局发文,称王曼昱将退出全运会后续比赛。 全文如下: 11月16日,在澳门特...
登上日本战舰后,美上将才意识到... 我们知道,最近高市早苗深陷“台湾有事”风波,尤其那句“不排除武力介入台海局势”,直接引爆舆论,台湾却...
原创 他... 中国历史上有24个朝代,其中只有11个成功实现了全国的统一,而其中能存活超过百年的仅有6个。不过,在...
原创 宋... 北宋建立后,赵匡胤从唐朝和五代十国的历史教训中汲取经验,采取了“强干弱枝”的治理模式,将权力集中在中...
免费还包午餐!快来报名信宜妇女... 为提升妇女创业就业技能,促进传统手工艺传承与发展,现决定举办妇女竹器编织技能培训班。 一、组织机构 ...
“艺苑撷英”2025年全国优秀... 中新网北京11月18日电 (记者 高凯)“艺苑撷英——2025年全国优秀青年艺术人才(戏曲武戏、丑戏...
本周活动报名|体验线装、竹编、... 线装的雅致,竹编的美感,水墨的清趣, 电报的神秘,油墨的力量。 本周浙博多种活动开放体验,欢迎报名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