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贵州省高校美术名师推介展——冯贺男陶艺作品展”在中天美术馆开展。展览展出冯贺男陶艺作品70余件,通过泥与火的交融,以陶土为媒介,在三维空间中为观者构建起一个充满精神性与现代性的造型世界。

冯贺男本科毕业于福建闽江大学美术学院雕塑专业,硕士、博士毕业于韩国国立群山大学陶艺专业。现为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教师,是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贵州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福建省雕塑学会理事等,其作品曾多次入围国家级、省级大展并获奖,部分作品被福建省美术馆等机构收藏。

“一方面,我扎根于贵州丰富的民族文化土壤,尝试从地域文化遗存中汲取灵感,将那些独特的符号、深邃的情感,通过泥土的塑造与窑火的淬炼,以雕塑的形式进行当代转换与表达;另一方面,我也致力于探索陶瓷材料本身在雕塑造型中的语言边界,关注形式、肌理与釉色在高温下的偶然与必然,在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寻求与现代审美和个性化表达的契合点。”谈到创作思路时,冯贺男说,期望展出的雕塑作品不仅能呈现陶瓷材料的物质美感,更能作为精神的载体,传递自己对生命的体验与思考。


贵州省美术和雕塑研究院院长李钢评价称,“本次展览全面呈现冯贺男近年来以精神化的造型为核心的陶艺探索之路,他的作品彻底走向对观念的塑造与空间叙事——陶土不再作为容器存在,而是化为具有自主表达能力的艺术本体,通过对抽象与具象的形态提炼、实体与虚空的节奏把握、粗糙与细腻的质感对话,构建起一个个既是物质实体又是精神符号的造型系统,这些作品既回应了现代雕塑的空间议题,亦保持了陶艺特有的材料温度与手上智慧。”
“从冯贺男老师的作品中,我们能看到传统陶瓷工艺与当代艺术思维的巧妙融合,能感受到来自贵州本土文化的深厚滋养与独特魅力。”在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艺术学院院长龚文富看来,展出的每一件作品,都凝聚着他的匠心智慧与对艺术的执着追求。
开幕式后,现场还举行了冯贺男作品展座谈会,与会专家、学者进行了热烈讨论。相关专家认为,冯贺男善于利用瓷、炻、陶等不同泥料的特性,通过捏塑、切割、堆叠、窑变等手法,强化材料的表现张力,其作品表面常呈现出如地质变迁般的肌理痕迹,既有贵州喀斯特地貌的自然记忆,亦隐喻着时间与生命的永恒命题。

本次展览由贵州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贵州省教育厅联合主办,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贵州省美术家协会、中天美术馆承办,为“贵州省高校美术名师推介展”2025年度系列展第二场展览。展览从9月27日至10月10日止,面向公众免费开放。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文/陈江南
编辑/赵珊珊
二审/赵相康
三审/陈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