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工作的艺术
创始人
2025-11-19 15:31:12
0

基本信息

作者: (美)哈里·F·沃尔科特

出版社: 重庆大学出版社

原作名: The Art of Fieldwork

译者: 马近远

出版年: 2011-9

页数: 246

定价: 29.00元

丛书: 万卷方法

内容介绍

《田野工作的艺术》(作者哈里·F.沃尔科特)可看成先前两部Sage著作的补充,不但关注田野工作,也关注了其中不可或缺的思维活动。它的重点在于区分有序的数据采集工作和让田野工作超越其上的一切其他工作。这并非坚持田野工作就是艺术,而是提出,在做田野工作时,既需要科学家的系统做法,同样也需要与艺术家充满想象力、创造性地工作相关联的素质。这始终是本书的宗旨和重点。

《田野工作的艺术》第一版取得了成功,作者对于修订第二版十分谨慎。他的目标是写得好的不再动,不好的改进,既保留原文,又用当前的资料进行充实。沃尔科特本身从事民族志学研究,但本书讨论的是一般意义上的田野工作。

作者简介

哈里·F.沃尔科特,1964年在斯坦福大学取得博士学位。他的博士论文是研究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阿勒特海湾地区维内吉岛的夸扣特尔人和他曾在那里任教的一所学校,那所学校只有一间屋子,之后,在博士论文的基础上,出版著作《夸扣特尔村庄和学校》(Holt,Rinehart&Winston,1967)。 在他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俄勒冈大学经授权成立了一个由联邦资金支持的研究中心——教育管理研究中心,沃尔科特为了完成博士学业而成为了这个研究中心的一名助理教授,并开始从事教育管理方面的研究。《校长办公室的那个人》就是沃尔科特在这个研究中心独立从事的第一项研究。 沃尔科特终身在俄勒冈大学教育与人类学系任教。随着对民族志研究兴趣的增加,沃尔科特将注意力集中于从不同的角度研究民族志方法,他的成果包括《质性资料的转换》(Sage,1994);《田野研究的艺术》(AltaMim,1995);《民族志:视觉方法》(AltaMira,1999);《质性研究的写作》(Sage,1990&2001)等。

目录

第Ⅰ部分 田野工作的背景

1 引言

作者白描:一个不太年轻的人

关于书名和内容

关于艺术

小艺术、大艺术、各种艺术、精致艺术

2 田野工作当做艺术?

田野工作者(最)像

艺术家、手工匠及“全部所需”

3 艺术如何工作

对艺术和艺术家的定义

艺术VS技艺——公众的决定

田野工作者的“亚艺术界”

主顾效应

遵从惯例

惯例的限度

重新考虑艺术破格

第Ⅱ部分 田野工作的田野部分

4 田野工作VS(仅仅)在田野

数据采集,作为一种技巧

今天的田野工作者有哪些人

田野工作——亲密长期关系

多亲密叫亲密

先做,后写

5 田野工作:基本艺术

礼仪和常识

在现场

改善参与观察:善用参与观察

多追问

改进访谈:更好地利用访谈

从别人的肩膀上看过去

充分利用他人的成果

6 田野工作:阴暗的艺术

肤浅

平庸

自私自利

缺乏独立性

欺骗和背叛

秘密观察

小心前进

第Ⅲ部分 作为心智工作的田野工作

7 (概念性的)、自我防卫的艺术

科学方法

客观性和倾向性

中立性

信度

效度

普遍化

自我防御VS变得防御性

8 构想的艺术

理论

思想状态

常听人劝

要现实

要投入

判断的能力

9 自我表达的艺术

早早开始写作

预计如何划分整个研究

工作从头到尾,而思考从尾到头

文采

写作,田野工作艺术的重心

写作,一项循规蹈矩的活动

第Ⅳ部分 作为个人工作的田野工作

10 田野工作的乐趣

做——或者成为——一个善于社交的社会研究者

一点点冒险

麻烦的情境,也是心智的挑战

写作的权力

观察生活

11 审慎的艺术

夸扣特尔乡村学校

教师VS技术官僚

鬼祟小孩及其余波

评估

田野工作的审慎

审慎的掌控

参考文献

中国人民大学口述史+质性研究研修班介绍

中国人民大学口述史研修班汇聚口述史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围绕口述史的理论、方法、技术与应用展开深入探讨。通过理论与实践的交流碰撞,研修班为口述史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广阔平台,促进了口述史在不同领域的拓展应用、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展现了口述史在新时代的发展潜力与应用前景。中国人民大学口述史研修班第一期(2024年7月26-28日;线下)、第二期(2024年8月16-18日;线下)、第三期(2024年12月7-16日;线上)、第四期(2025年3月7-9日;线上)、第五期(2025年7月25-27日;线上线下同步)开班后,受到了大家的广泛关注,在学员当中反响也相当不错。在各咨询群中,很多朋友希望能够有机会参加后续培训,经初步考虑,拟于2025年12月下旬举办中国人民大学口述史研修班第六期(线上)。

中国人民大学质性研究研修班致力于打造一个跨学科交流与深度对话的学术平台,探索质性研究在多元学科领域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应用。通过跨学科的视角碰撞与方法互鉴,研修班旨在推动不同领域质性研究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发展。无论您是高校教师、科研人员,还是对质性研究感兴趣的学生、实务工作者,都能在这里感受多元学科视角下质性研究的丰富内涵,把握学科前沿动态,提升研究能力与学术视野。 中国人民大学质性研究研修班第一期(2025年7月11-13日;线上线下同步)开班后,受到了大家的广泛关注,在学员当中反响也相当不错。在各咨询群中,很多朋友希望能够有机会参加后续培训,经初步考虑,拟于2026年1月上旬举办中国人民大学质性研究研修班第二期(线上)。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震惊!“目前上茶油公司”背后竟... 引言:在当今健康养生的热潮下,茶油作为一种营养丰富、健康有益的食用油,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市场上...
俄罗斯华侨跨越万里赴海峡茶博会... 中新网福建武夷山11月19日电 (记者 吴晟炜)连日来,正在福建武夷山举办的第十七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
原创 清... 若没有完全的把握能获得皇帝的宠爱,那你一定要学会韬光养晦,收敛锋芒。父亲并不指望你日后能大富大贵,能...
原创 隋... 隋唐时期,李元霸被称为武林霸主,他的一生上演了六场惊心动魄的生死之战,分别是在晋阳宫、四平山、铜旗阵...
原创 文... 你以为日本最强的,是汽车? 是芯片? 是高精度制造? ——都不是。 真正让无数国家“防不胜防”的,...
【漫动教育】绘画表达:技术存在... 脱离表达的技术,只是空洞的炫技 如果说技术是 “怎么画”,那么表达就是 “为什么而画”。19 世纪学...
教育高质量发展看山西:太原师范... 11月16日上午,太原师范学院—意大利巴里美术学院中意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山西研学营)开营仪式在太原师...
当中医药遇上书法 这场书法展打... 华声在线11月19日讯(全媒体记者 朱倩萱 )今天上午,“墨韵岐黄 ——罗健中医药文化传播大型书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