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元魁,男,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会员,烟台原生态书画研究院院长。


笔韵墨魂,书道千秋——品于元魁书法艺术
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瑰宝,承载着千年的人文精神与艺术哲思。于元魁老师的书法创作,无疑是这片浩瀚艺海中一朵璀璨的浪花,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展现出令人瞩目的艺术魅力与精神内涵。



观于元魁老师书法,首先震撼于那磅礴大气的格局。无论是大幅的行草长卷,还是精雅的小品,都能感受到一种吞吐万象的气象。笔势随着诗意的流转而跌宕起伏。起笔沉稳,似山峦初显,带着雨后的清新与静谧;笔画渐趋灵动,线条的提按顿挫间,仿佛能看到月光透过松枝洒落、清泉在石上潺潺流淌的画面,将诗中的空灵意境通过书法的形式具象化,让观者在笔墨的律动中体悟山水之美与田园之趣。



于元魁老师对书法线条的把控,达到了精妙入微的境界。其线条或如锥画沙,劲挺有力,充满质感;或如行云流水,飘逸洒脱,富有韵律。在“木铎金声”等榜书作品里,线条厚重雄浑,每一笔都似蕴含千钧之力,既展现出汉字结构的庄严与稳重,又透露出一种振聋发聩的文化呐喊,仿佛木铎声响,穿越时空,传递着知识与思想的力量。而在一些行草创作中,线条则变得灵动多变,粗细、枯润、疾徐的变化自然天成,线条的婉转与留白的处理相得益彰,营造出如兰般清雅、似竹般虚怀的意境,体现出作者对线条节奏与气韵的精准把握。




于元魁老师的书法结体,既深植传统,取法晋唐诸家,又能自出机杼,别具一格。其楷书根基扎实,规整中见灵动;行书则欹正相生,错落有致。在长篇的书法作品里,章法布局犹如一篇精妙的文章,起承转合,层次分明。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疏密得当,揖让有度,既有着严谨的秩序感,又充满了灵动的生机。如那幅书写众多文字的长卷,通篇气息连贯,一气呵成,却又在局部细节处暗藏玄机,或有一字突出,如奇峰突起;或有几字呼应,如老友相逢,让整个作品在统一中充满变化,在变化中归于和谐。



于元魁老师的行书,笔墨灵动,笔势流畅,布局疏密得宜,既存传统典雅,又含个人意趣,将诗中意境与书法之美融于一纸,很有韵味。先生的书法作品,笔墨丰富多变、刚柔相济,展现出极高的艺术水准。在行草书创作方面,他有着深厚的造诣。其行草书线条流畅自然,如江河奔腾,一泻千里。起笔时,或藏锋含蓄,如潜龙在渊;或露锋果断,如利剑出鞘。




于元魁老师行笔过程中,轻重缓急、提按顿挫把握得恰到好处,线条时而轻盈灵动,如燕舞春风;时而厚重苍劲,如老树盘根。在章法布局上,他注重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呼应关系,错落有致,疏密得当,整体上给人以和谐统一的美感。每一幅行草书作品,都仿佛是一首无声的音乐,节奏明快,韵律十足,让人在欣赏中感受到书法艺术的无穷魅力。



于元魁老师通过精湛的笔法、巧妙的结构、合理的章法和丰富的墨法,构建起了作品的形式美,为意境美的营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他又以诗为魂,借古开今,以心驭笔,将诗意、时代精神和个人情感融入到作品中,使作品具有了深远的意境美。他的作品让我们看到,只有将形式美与意境美有机结合,才能创作出具有艺术感染力和审美价值的优秀书法作品。


于元魁老师还十分注重墨色的运用。墨分五色,干、湿、浓、淡、焦,在他的作品中被运用得淋漓尽致。有时,他以浓墨重彩开篇,笔画饱满,墨色浓郁,如乌云压顶,气势逼人;继而逐渐转为淡墨,线条变得空灵,似轻烟袅袅,意境悠远;再辅以枯笔,使笔画呈现出苍劲老辣之感,如古木虬枝,尽显岁月沧桑。墨色的丰富变化,不仅增强了作品的视觉层次,更深化了作品的情感表达与意境营造,让书法作品超越了单纯的文字书写,成为了富有韵律与节奏的视觉艺术精品。
于元魁老师,以笔为舟,以墨为海,在书法的长河中不断探索、前行,用自己的创作诠释着书法艺术的永恒魅力,为当代书法艺术的发展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为后来者树立了一座值得敬仰与学习的艺术丰碑。于元魁先生诸体皆精,法古创新,风格遒劲隽秀,潇洒自然。其书论,更是见解独到,屡出新意。
(文/田野)
欢迎点赞留言,喜欢老师作品随时留言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