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在喝茶的时候,有时候会喝到一些“不好的味道”,比如大家常说的“水味”。关于这一点,可能最大的疑惑就是:水是无色无味的,怎么还有味道?况且茶有茶味,水味是怎么喝出来的?
日常每天都要喝水,我们只要一入口就知道是水的味道,无味又有一点质感,这是一种辨识度比较高的感官特征,也有人把它理解为是一种水的淡腥味,当然这与水的品质也有关系。
而茶中的水味,普遍被理解为“茶水分离”的口感,而不是一种味道,这与“茶味变淡”有着本质差别。
打个比方,糖是可以溶解在水里的,喝糖水的时候会觉得“这是糖水的甜味”,即使是很淡很淡的糖水,我们也只会说“甜味很淡”,而不是说“喝出了水味”。但油与水是不相融的,试想油与水搅拌在一起,喝起来水味与油味就是分离的,不协调的。
这就是“水味”与“变淡”的不同。有的茶即使泡了很多次,已经淡下来,仍然能让人感觉茶水融合得很好,喝起来还是甘甜顺滑的。而有的茶一开始,或者几泡后就感觉很“寡”了,茶和水好像因为质感不同而让味觉上有了分离感。

水味产生的原因
出现“水味”,与泡茶用水、茶本身的品质有关。可能是某一环节出了问题,也可能是共同作用的结果。
(1) 泡茶的水质方面,水质较差的水源,通常含有较多的金属离子,也就是“硬水”。或是像自来水这样含有消毒剂等,与茶泡出来的物质融合度不好,甚至有一些异味,在品茶的时候就常常让人感觉“有水味”,实质是茶水之间的不融合。
(2) 茶本身的品质方面,茶叶里含有丰富的物质,当茶叶泡在水里时,能溶解的物质便会浸出,形成了茶汤的颜色、香气、滋味等。浸出的物质总量多,茶味就会浓,如果浸出物质的成分比例失调,造成茶汤滋味的偏差,茶与水的融合度不好,即使味浓也会出现茶水分离的味道。简而言之,就是浓不等于没水味,淡也不等于有水味。

一些高级绿茶,常常有人称其“无味乃至味”“真水无香”等,听起来似乎很玄,但还是说明了一些高品质的茶在极淡的时候,也是“淡而有味”的。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散茶刚压制成紧压茶之后,新茶的滋味协调度较差,容易喝出水味。经过适度存放后,其品质会好很多,不容易出现水味。
本文来源:节选自《3分钟爱上中国茶》,图片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留言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