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书单·新书|从建造金字塔到探索无穷大
创始人
2025-09-24 13:34:53
0

《科学与假说:关于科学方法论的历史论文集》

[美]拉里·劳丹 著,安金辉 译,浙江大学出版社 | 启真馆,2025年6月版

尽管假说法如今已成为科学界的主流方法论,但在科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它最初并未占据主导地位。17世纪,科学家与科学哲学家们仍在众多竞争性方法之间徘徊,而假说法几乎无人问津。直到19世纪,这一局面才发生根本改变。尽管人们普遍认识到它的局限性,但假说法最终还是成为了20世纪科学探索的核心工具。本书收录了拉里·劳丹关于假说法兴衰流变的重要论文。通过对不同人物、不同历史阶段的细致考察,作者描绘出一幅思想演变的丰富图景。虽然并未试图完整叙述这段历史,但本书深入剖析了若干关键节点与反复出现的思想模式,为理解现代科学方法论的演变提供了重要的思考路径。

《荷兰之光:惠更斯家族与欧洲科学的形成》

[英]休·奥尔德西-威廉斯 著,王斌 译,中国工人出版社 | 万川,2025年7月版

本书是一部科学史著作,以荷兰黄金时代的政治、地理、经济、社会等为背景,聚焦17世纪荷兰科学家克里斯蒂安・惠更斯的生平与科学成就。全书以时间为线索,从克里斯蒂安的家族背景、成长环境切入,详细描述了他在天文学、光学、力学、数学等领域作出的突破性贡献,同时穿插其与牛顿、笛卡尔、莱布尼茨等同时代科学家的交流与竞争,展现了科学革命时期的学术氛围与社会背景。

《哈佛大学科学通识课:探索宇宙、地球与生命》

[美]欧文·夏皮罗 著,张憬 译,人民邮电出版社 | 图灵新知,2025年5月版

本书对人类历史上重大的科学发现进行了有趣的探究。这些科学发现不仅改变了人类的生活状态,拓展了人类对自然的看法,而且启迪了更多思考,推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本书的探究之旅分为三部分:仰望宇宙、俯视地球、内观生命。作者以平易近人的表达方式解读了一系列“科学本质”的问题,带领大众观察、理解、分析、判断,学会用科学的思想看待世界。

《数学哲学讲义》

[美]乔伊·大卫·哈姆金斯 著,郝兆宽 高坤 单芃舒 译,上海人民出版社 | 思想剧场,2025年7月版

传统的数学哲学教材或著作主要偏重于梳理数学哲学史或探讨数学对哲学的影响,哈姆金斯的《数学哲学讲义》则呈现了一种不同的风格:以数学为基础、以数学探究或数学实践为线索来理解数学哲学。本书对数理逻辑领域中的重大成果进行了通俗解读,在数学的语境中探讨了柏拉图主义、实在论、逻辑主义、结构主义、形式主义、直觉主义、类型论主义及其他哲学立场,实现了数学深度与哲学思辨的平衡。

《矢量是什么》

[澳]罗宾·阿里安霍德 著,[英]李永学 译,中信出版集团 | 鹦鹉螺,2025年7月版

矢量和张量以及微积分提供了一种优雅的语言,用于表达事物在空间和时间中的行为方式。在这本书中,作者向我们展示了物理学家和数学家如何用这种全新的方式思考。这些物理学家和数学家包括开启无限电磁时代的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预测了时空弯曲和引力波的存在的爱因斯坦,建立量子场论的保罗·狄拉克,以及将数学对称性与能量守恒联系起来的埃米·诺特。矢量和张量不仅可以代表物理量和维度,还可以代表其他维度和其他类型的信息。这就是为什么物理学家和数学家可以谈论四维时空和其他更高维度的“空间”,以及为什么当你使用搜索引擎、GPS或手机等数字应用时,很可能依赖于矢量或张量。

《数学史话:从建造金字塔到探索无穷大》

[英]安妮·鲁尼 著,钟新 译,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25年6月版

全书对数学及其发展进程中所涉及的相关知识和人物,如金字塔的建造、阿拉伯数字的诞生,还有牛顿、高斯、笛卡尔、费马等等,做了有趣的介绍。全书共分为9章,第1章从数字开始,然后分别围绕数字的起源及性质、计量、几何、公式、微积分等展开讲解介绍。本书作者安妮·鲁尼(Anne Rooney)是英国知名科普作家,剑桥大学博士,皇家文艺学会院士。

《原来数学这么有用》

[日]鹤崎修功 著,佟凡 译,人民邮电出版社 | 图灵新知,2025年6月版

从三岁起就沉浸在“数学沼泽”中的东大“头脑王”鹤崎修功,通过这本书邀你领略数学之美、之趣、之用。无论是对数学有恐惧情绪的文科生,还是对数学着迷的理科生,都能在这本书中轻松获得有趣的知识和有效的应试技巧。

《杨振宁讲物理——基本粒子发现之旅》

杨振宁 著,杨振玉 范世藩 译,人民邮电出版社 | 图灵新知,2025年4月版

本书整理自杨振宁1959年的演讲稿,以平实的语言向读者介绍了物理学研究的本质问题:组成宇宙的“砖块”——基本粒子——是什么,以及它们之间如何发生相互作用。本书按照历史发展顺序,叙述了粒子物理学领域早期的重要发现与不为人知的详细过程,并着重介绍了宇称守恒问题。

《地球探索史话》

叶山 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中国国家地理·图书,2025年8月版

从罗马帝国到殖民时代,欧洲人对火山的研究有怎样的特殊情结?一口偶然发现的油井,如何催生了石油地质学,并最终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从拿破仑战争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军事地质学经过了怎样的历史轨迹?本书截取地球科学发展史的18个经典剖面,结合历史人文与传奇故事,以科学特写的形式,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人类认识地球的精彩过程与动人细节,较全面地介绍了地球科学中构造学、岩石学、地震学、气象学、古生物学等各分支的发展史。

《世界是不平的:地理与人类的命运》

[荷]哈尔姆·德·布莱 著,黄春燕 刘建华 译,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 后浪智慧宫,2025年8月版

进入21世纪,随着世界的流动性、互联性和一体化程度都大大加强,一种观点变得愈发流行:不同地区的人们会变得越来越平等。然而,本书意在论证,不同人群生长在不同的自然和文化环境中,这些环境塑造了不同的个体和群体;世界仍然崎岖不平,数十亿人的命运仍因地域而截然不同。作者采纳了全球核心-全球边缘的地域划分框架,将全球人口分成国际化人口、本土化人口以及流向全球化人口三类。通过语言、宗教、健康状况、两性权利、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等方面的对比,本书说明了,地理位置在全球化时代仍然极大地制约了人们的发展,影响了不同地区人们的命运。

《闪亮的水环》

[英]加文·麦克斯韦尔 著,陈新宇 译,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明室Lucida,2025年8月版

二战后,英国探险家加文·麦克斯韦尔遭遇事业失败,他选择远赴苏格兰西高地一处荒僻的海湾,在一幢小木屋里开始了独居生活。十年间,他与潮汐和风暴作战,以孤独换取自由,享受大自然残酷的诗意。而几只水獭的到来,永远改变了这片鸟兽竞逐纯真的世外之所。作者被称为“一个像诗人一样写作的行动家”,你可以与他一起探索西高地桑代格的自然风光。这里有海湾、山峦、草丛、小溪、瀑布,驾船出海,那里游弋着海豚、鲸鱼、鲭鱼、鲱鱼……秋天始于雄鹿第一声咆哮,山羊的眼睛闪烁着古老而自负的智慧,你也可以参与一场大黑母牛的营救计划,目睹鳗鱼洄游的壮观奇景。

《救命动物:自然教给人类的健康课》

[英]马特·摩根 著,左安浦 译,译林出版社,2025年7月版

像青蛙一样呼吸如何救你的命?袋鼠的独特构造怎样帮我们攻克生育难题?鲸鱼的巨大心脏又为心力衰竭患者带来什么希望?本书是英国知名ICU医生马特·摩根继畅销书《重症监护室的故事》之后,又一科普人文力作。从ICU的生死战场出发,马特·摩根医生走访肯尼亚部落,深入巴拿马雨林,踏上北美冰原,展现动物给人类呈上的一堂救命课;从达尔文的进化论,到考古学家的奇异发现,再到与前沿科学家面对面访谈,摩根呈现大自然为人类健康提供的惊人答案。

《海洋生物学:牛津通识读本》

[新西兰]菲利普·V.姆拉德诺夫 著,张弛 李昂 译,译林出版社,2025年6月版

作为地球生态系统的蓝色命脉,海洋是气候调节的天然中枢,更是孕育生命奇迹的摇篮。本书通过跨学科的系统性梳理和翔实的信息,构建起一部全景式的海洋科学图鉴。在极地海域与热带珊瑚礁的生物循环中,在红树林与深海热液喷口的能量流动里,读者将明了海洋生态系统的精妙平衡,并搭建起理解海洋生物学的认知框架。

《环球共此食:工业化英国、食品系统与世界生态》

[英]克里斯·奥特 著,杨恩路 译,东方出版中心 | 时刻人文,2025年7月版

在本书中,作者将时间线拉回到18世纪末的英国——现代高消耗饮食的源起之地。随着工业化、城市化与经济的持续发展,英国社会逐渐摒弃以本地食材为主的传统膳食,转而选择富含动物蛋白、精致谷物与蔗糖的饮食模式。这种“能量密集型”饮食强健了人们的体格,却也带来了肥胖、糖尿病等新型健康问题。并且,这种饮食所需的耕地面积远超英国本土,使得英国日益依赖全球资源。

《植物生命:混合体的形而上学》

[意]埃马努埃莱·科恰 著,傅小敏 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新民说,2025年8月版

植物体现了生命所能与世界建立的最为密切和基本的联系。从叶、根和花的视角来看,世界不是一种简单的物的集合,或包含一切的普遍空间,而是总体的大气、气候,是一种真正的混合形而上学之所在。不同于讨论自然和宇宙的思想惯例,本书将无限小与无限大结合在一起,创造性地阐释了植物的哲学意涵,进而重新定义了人类在生命领域中的位置。

《兰花诸相》

[英]吉姆·恩德斯比 著,刘夙 译,海峡书局 | 后浪,2025年8月版

现代意义上用来指称整整一个科的近缘植物的“兰花”概念,要等到大约两千年后的18世纪才会出现。但即使在被理性的分类赋予科学的名称之后,兰花仍然以其充满矛盾的特性吸引人类投射幻想:既与生命之源交缠,又与终结相伴。从莎士比亚到以H. G. 威尔斯的《奇兰花开》为代表的科幻小说,从雷蒙德·钱德勒被搬上过银幕的《长眠不醒》到邦德系列第11部电影《铁金刚勇破太空城》。深耕生物学历史的科学史学家吉姆·恩德斯比在意:围绕兰花的文化意象究竟于何时、因何、以何方式积淀出现?既然文化意象从来不可能与科学解读切割,笼罩在兰花之上的想象为何顽强存在了更长时间,这些想象又如何反过来影响人对兰花的认知以及与兰花的关系?从古希腊科学探起,途经启蒙和维多利亚时代,一路走到20世纪,恩德斯比借历史、商业、艺术和科学之光,透过古本、小说、电影和科学研究,以兰花为镜,寻迹西方文化演变的草蛇灰线。

《我的母亲是计算机:数字主体与文学文本》

[美]N·凯瑟琳·海尔斯 著,陈静 译,南京大学出版社·守望者,2025年8月版

当世界越来越多地被算法改变,人类是否终将成为数字母体的后代?知名后人类研究学者N. 凯瑟琳·海尔斯以跨学科视野剖析数字时代的认知革命,揭示计算机如何重构文学基因与人类意识。本书穿透技术表象,直指数字文明的核心困境——在算法的世界里,我们既是创造者,也是被编码的产物。本书在从智人到机器智人的文化背景下,重新思考了文学在创造当代文化想象中的作用,探讨了技术如何定义我们及我们的文化。海尔斯不仅探索了人类与智能机器那充满诱惑,但又危机四伏的亲密关系,还为后人类未来构想了概念性的生存指南,为人们认识和研究文学带来了全新视角。

《吃对一日三餐 远离阿尔茨海默病》

[日]山根一彦 著,杨玉玲 译,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25年8月版

作者基于国际认可的ReCODE法(还原法)结合亚洲人的生活习惯,详细介绍了预防和改善阿尔茨海默病的饮食策略。阿尔茨海默病的主要原因是β淀粉样蛋白在大脑中过度积累,这种蛋白质会损害大脑,杀死神经细胞并导致脑萎缩。阿尔茨海默症的发生,与β淀粉样蛋白在体内长达20余年的持续积累密切相关。想要远离阿尔茨海默症困扰,关键就在于阻止这种蛋白的堆积。在众多防护手段中,注意日常饮食是最直接、也是最易坚持的方式,能有效减少β淀粉样蛋白的积累,为大脑健康筑起一道防线。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玩家视角解读魔域金秋幻兽爆料:... 秋意渐浓,《魔域》官方最近陆续爆出了一堆猛料,而其中最引人瞩目的莫过于金秋新幻兽的原画。这张原画不仅...
中年人的茶道,只求心安 中年人的茶席,总比年轻时多几分韵味。当水汽在晨光中袅袅升起,独饮之人看见的不只是茶叶沉浮,更是自己人...
首批经中老铁路进口的老挝茶叶直... 中新网昆明9月24日电 (周炜)昆明海关23日消息,近日,一批货值18.4万元(人民币,下同)的老挝...
浙茶杯“西湖嘉叶 创意无界” ... “器为茶之父”,因一方茶器,可定茶汤风骨——紫砂赋予黑茶醇厚,青瓷托起绿茶清雅,建盏承载宋式点茶星河...
木工拼板机械 细木工拼板机:覆... 木工拼板机械:覆盖全场景的实木拼接解决方案 木工拼板机械并非单一设备,而是涵盖自动、全自动、冷压、热...
岛内已有预感,台海冲突爆发后,... 美国在台海局势中的角色日益明显,尤其是在美军与台湾地区的合作方面。美国的介入并非单纯出于捍卫台湾地区...
大芬风景油画分析报告(2025... 一、行业背景与市场趋势 中国风景油画行业近年来呈现高速发展态势,市场规模持续扩大。2023年数据显示...
品读中国书法名家——潘福忠 潘福忠,男,汉族,1949年生,辽宁省沈阳市人。1968年插队到辽宁省铁岭市西丰县,1973年回沈工...
中外记者团在湘追寻抗战记忆,倾... 华声在线7月26日讯(记者 马如兰)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7月25日...
原创 若... 我们都知道,唐朝实行的是三省六部制,在当时,能够晋升到正三品的官员,已经算是人生的巅峰了。因为,正三...